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经明确维生素C在防治疾病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能预防感冒,目前还认为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近,捷克学者Emil Ginter(埃米尔·金特)对豚鼠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实验。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10mg/日,实验组给予0.5mg/日,并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胆固醇注射豚鼠。在三个月以后计算对胆酸的转化。结果表明,实验组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肝脏中维生素C的量是对照组的五分之一,但血液中的胆固醇量则是对照组的一倍,实验组的胆酸形成率大为降低。由此可见,胆固醇经酶转化为胆酸的过程需有维生素参加,当维生素C缺乏时,胆固醇便在血液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对豚鼠胆囊结石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只普通级雄性豚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全价颗粒饲料,致石组饲喂含致石制剂全价颗粒饲料,实验组饲喂添加维生素C的致石制剂全价颗粒饲料,饲养80d后取血清及胆汁分别作生化测定,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胆汁中结石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豚鼠胆囊结石成石率、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豚鼠胆囊结石成石率、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致石组(P<0.01)。结果提示,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豚鼠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对大鼠脂质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维生素对大鼠血浆胆固醇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各组大鼠均灌胃给予胆固醇乳化剂 ,并在饮水中加入 0 .5 %的蛋氨酸 ,同时各实验组分别给予相应维生素 ,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连续 4周。用酶法和TBA荧光测定法分别检测血清胆固醇和脂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 维生素E、C、B6、B12 及叶酸单用或联用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脂过氧化物的水平 ,其中维生素C、B6、B12 +叶酸还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结论 维生素的适当补充对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40 mL、维生素C2.5g 日一次静滴;对照组40例,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维生素C2.5g日一次静滴,两组均治疗14天,同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毫克/次,1次/天,观察疗效.结论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LL-37、IL-10及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 将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安慰剂。随访12个月,检测治疗前基线含量和治疗12个月后血浆25-羟维生素D3、IL-10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LL-37、IL-10及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25-羟维生素D3、LL-37、IL-10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LL-37含量、IL-10含量、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讨论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及IL-10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惠怡 《当代医学》2014,(6):112-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对小儿乳牙萌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从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缺乏维生素D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维生素D突击治疗,每5~6周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索D,6个月要使用2~3次;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维生素D口服治疗,2000~4000U/d,1个月后改为400~800U/d,比较两组患儿乳牙萌出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乳牙月萌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乳牙月萌出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突击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乳牙的萌出,对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明显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41-543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用维生素C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铁过量的疗效。方法: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32名MHD患者,其血清铁蛋白(SF)>800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50%,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名)。实验组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前15 min从泵后静脉滴注1.0 g维生素C;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红蛋白(Hb)、SF、TSAT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Hb上升,SF、TSAT和CRP下降,与用药前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联合应用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安全有效地提高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控制铁超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豚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方法 75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8周,1%胆固醇饮食2、4、8周,胆固醇加维生素C饮食8周。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4对电极植入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d后,记录MMC并测量胆酸池大小。结果 胆固醇喂养后,胆囊动力在4周与8周组下降。胆酸池在4周组减小42.75%(P<0.05),8周组减小57.24%(P<0.05)。与对照组相比,MMC以十二指肠起源为主,周期延长(4周组1.32倍,P<0.05;8周组1.44倍,P<0.05),而波幅降低(4周组降低40.91%,P<0.05;8周组降低60.17%,P<0.05)。加维生素C引起的变化与胆固醇喂养的2周组相似。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抑制MMC并减小胆酸池,与损伤的胆囊动力一起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9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根据骨折性质给予骨科处理,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或醋酸钙胶囊600 m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D2注射液,1次/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25(OH)D表达变化,X线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根据12导联连续24 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血清25(OH)D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血清25(OH)D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X线骨痂量明显增多,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愈合效果评估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血管事件以心肌缺血、心率失常为主,且实验组心肌缺血、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vs.44.44%,24.44%vs.53.33%,4.44%vs.17.78%,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加用维生素D治疗可提高血清25(OH)D表达,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轻骨折引起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对减少骨折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能对短期大量喂饲胆固醇雄性豚鼠的血清、肝脏脂类和主动脉胆固醇含量有明显的降低和防护贮积作用。本文进一步观察对长期大量喂饲胆固醇的雄性豚鼠是否也有同样效力,同时加饲甲硫氨酸以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观察能否提高磷脂的合成能力,改善血清内磷/胆比例,加强对外源胆固醇在主动脉壁沉积的防护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豚鼠胆结石形成过程中胆汁酸肠肝循环各个环节的变化,探讨其对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测定胆汁中胆汁酸,液体闪烁示踪技术测量胆酸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粪便中胆汁酸。结果胆固醇喂养豚鼠后,胆酸池在各组均趋向减小并且随着喂养胆固醇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周组下降11.05%,维生素C组下降12.58%,4周组减小42.75%,8周组减小57.24%。此外,胆酸池在两周组与维生素C组无显著性差异;胆汁中胆酸浓度(BA)与对照组相比,在4周组与8周组显著降低,在两周组与维生素C组无显著性差异;反映新胆酸合成的粪胆酸在1%胆固醇喂养的8周组,4周组,维生素C组,两周组分别升高3.3倍,2.1倍,1.5倍和1.4倍,在两周组与维生素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胆汁酸生成增加,引起粪胆汁酸生成增加,但同时过多的胆固醇限制了回肠胆汁酸的重吸收,最终导致胆酸池减小,促进了胆结石的形成。维生素C可阻止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导言维生素C在脂肪代谢及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提示为(1) 在许多组织中总胆固醇堆积;(2) 胆固醇分解降低;(3) 促进腹膜内注射的26~(-14)C胆固醇转化为~(14)CO_2;及促进试管中7-羟胆固醇的氧化和(4)在坏血病豚鼠肝中促进胆固醇形成胆酸。可是,男人血清胆固醇与维生素C含量的关系,以往的报告因有争议而未有结论。Bronte-Stewart等首先报告确定维生素C对患坏血病的班图人,尽管在摄取低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树鼩是一种介于食虫类及灵长类间的动物,其血清胆固醇均值为192.9±47.2mg/dl,和健康人较接近,但其α脂蛋白的百分值占血清总脂蛋白量的70~75%。 本实验分两组。实验组11只树鼩,每日每只口饲胆固醇0.2克,以及少量蛋黄粉、猪油和玉米粉,并给予高营养的常规饮食。对照组10只,不给高胆固醇饲料,常规饮食同前。共观察8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相关检测,并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为该院确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6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叶酸的浓度、维生素B12的浓度,直接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最后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及叶酸、维生素B12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前肌注维生素K1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48例需进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74例,予活检术前3日始每日行维生素K110毫克肌肉注射;对照组74例不使用维生素K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下降、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及术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发生血压下降、血尿、肾周血肿等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术前出现胃肠道反应明显少于实验组。结论行肾穿刺活检术前给予肌注维生素K1不能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舒适度,临床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究结石形成机理和研制溶解人类结石的制剂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00 只一级雌性豚鼠随机分成4 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颗粒饲料,实验1 ~3 组分别饲喂含不同致石剂的普通颗粒饲料。饲养80 天后取血清及胆汁分别作生化测定,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胆汁中结石形成情况。结果:实验1~3 组豚鼠胆固醇结石形成率、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胆固醇,蔗糖和鱼肝油均为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良好诱发因素,而维生素C可降低其结石形成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方××,男,23岁,1977年1月14日因尿路感染就诊,给予口服呋喃呾啶100毫克,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日3次,每次2片。3天后因症状未见好转而再次门诊。仍给予口服呋喃咀啶,并给以抗炎灵,每日3次,每次6片。1月24日晚全身开始出现皮疹,瘙痒剧。1月25日凌晨4时,患者自觉胸闷,气急,头晕,恶心及全身剧烈瘙痒而急诊。体检: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98/60毫米汞柱,心率110次/分,全身可见大片融合的高出皮肤的风团。边缘清楚,呈淡红色。以腰背,四肢关节部位及头颈部尤著。当即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肌肉注射。口服苯海拉明50毫克,每日3次,地塞米松1.5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500毫克,每日3次。3天后  相似文献   

18.
自六十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注意到维生素丙与冠心病的关系。1969年Constance Spittle本人在摄食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膳食试验一月后意外地发现她的血液胆固醇水平从试验前的230毫克/100毫升降为140毫克/100毫升。起初认为可能系进食低胆固醇膳食的影响。但在她恢复正常膳食三周后血液胆固醇水平仍维持低值。Spittle发现这是由于维生素丙的活性作用所致。在发现维生素丙对于实验对象的血液胆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7.08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给予热毒宁0.5mL/Kg.d,最大量为10mL/d。阿糖腺苷0.01g/kg.d,最大剂量0.1g/d,输注5天,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100mg/Kg.d,阿糖腺苷0.01g/Kg.d,最大剂量0.1g/d输注3-5天。对比两组患儿口腔疱疹的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结果实验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热毒宁组可缩短患儿疗程,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 病例1:患者男性,28岁,因频发突然摔倒2个月而就诊.该患于5年前患精神分裂症,一直间断服用氯氮平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半年,因病情不稳定,氯氮平逐渐增量(服用氯氮平350毫克/日,2个月).近2个月,病人无诱因频繁突然摔倒,摔倒时病人没有任何预感,"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摔倒了".家属带病人进行头颅C T检查,结果无异常,认为是精神疾病加重所致,前来就诊.就诊后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给予血常规、血离子(钾、钠、氯)、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中度异常,其余均正常.考虑为氯氮平引起的失张力发作,给予合并丙戊酸酶缓释片治疗(起始量250毫克,日2次;1周后增至500毫克,日2次).1个月后病情缓解,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一直坚持服药,精神症状稳定,未出现过摔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