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亮  田君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2):135-137
创伤院前急救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液体复苏,院前急救中用什么液体复苏、如何使用、复苏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仍争论不已,现将有关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目前院前液体复苏争论的焦点所有类型的创伤中,因失血所致的组织氧供减少和因炎症反应所致的氧耗增加均可损害组织的氧合功能,因此,创伤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器官的损伤,它可涉及到全身的多个组织和器官。在钝性损伤中,出血、组织水肿、神经反射、疼痛以及张力性气胸或脊椎损伤均可引起创伤性休克,钝性损伤的出血常发生在机体的多个部位且具有自限性。对于锐器伤如刺伤及枪…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 ,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一般战、创伤 ,休克的发生率为 10 %~ 15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休克的发生率可以高达 2 5 %~30 %〔1〕,32 .6 %~ 5 9.5 %的伤员死于失血性休克。随着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休克防治上的不断探索 ,我们在休克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提出了许多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并且发现了许多新的抗休克药物〔2〕 ,同时对严重战、创伤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法、原则以及复苏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现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1 严重创伤休克新的复苏方法严重创伤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限制性液体正平衡策略对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严重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PTC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PTCLS渗漏期,按照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进行液体治疗调整.根据液体治疗量的不同分为限制性液体正平衡组(限制组)和非限制性液体正平衡组(非限制组),每组30例.统计两组间治疗7d内液体平衡量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非限制组比较,限制组患者治疗1 ~6d液体日平衡量(ml/d)减低(l d:5968.8±1818.0比7109.7±2186.4,2 d:3653.7±1525.1比6080.3±1538.8,3 d:1953.6±621.3比3223.3±875.1,4 d:-2808.7±888.0比-4169.9±1302.5,5 d:-5969.1±1470.8比-6896.5±1619.4,6 d:-1938.1±746.0比-4964.0±1389.6,P<0.05或P<0.01),治疗2d和3 d ITBVI(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ml/kg)明显下降(ITBVI 2 d:689.2±60.6比807.7±67.8,3 d:729.6 ±43.3比825.5±71.5:EVLWI 2 d:6.9±2.0比8.3±2.1,3 d:7.6± 2.0比8.9±1.9,P< 0.05或P< 0.01).与非限制组比较,限制组治疗7d时呼吸功能障碍(46.7%比76.7%)、胃肠功能障碍(33.3%比60.0%)及颅压增高(26.7%比56.7%)发生率明显减低(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d:3.6±11比5.1±1.5)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d:5.5±1.5比7.0±1.9)明显缩短(均P<0.01),但两组间心血管、凝血、肝脏、肾脏功能障碍发生率,血液净化率和血液净化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正平衡策略可以减少PTCLS渗漏期患者液体正平衡的量,减少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严重创伤失血-液体复苏后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平衡的变化及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镇静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前瞻随机对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 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失血量≥1000 ml/24 h)液体复苏后的患者54例,排除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复苏后、48 h内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入院24 h内死亡等患者.门诊查体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C组).54例患者依“性别、年龄、ISS评分、估计失血量”4个因素水平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组)27例、异丙酚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异丙酚治疗,P组)27例.观察C组与R组及P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后即刻、6、24、48 h时间点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重要脏器指标[血ALT、Cr、血糖(Glu)]、应激激素水平[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Th1/Th2)变化,比较R组与P组28 d病死率.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结果 严重创伤失血复苏后患者即刻血浆Cor、NE、ALT、Cr、血糖、Th1和Th2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C组(P<0.01),Th1/Th2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48 h ALT、6 h Glu、24 h和48h NE及6h、24 h Cor低于R组(P<0.05),部分时点Th1及Th2低于R组(Th1:24 hP=0.028,48 h P=0.002;Th2:6 h P=0.033,24 h P=0.007,48 hP=0.009),P组48 h Th1/Th2显著高于R组(P=0.028),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失血-液体复苏患者早期可出现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和器官功能异常,异丙酚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过度应激反应、调理免疫平衡和保护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液体复苏对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 78例复合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8 ~ 35分;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d、5d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心室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2.8%(49/78)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出现血清cTnI升高,73.5%(36/49)升高值大于界限值的2倍以上,30.6%( 15/49)超过界限值的4倍以上.入院时血清NT-proBNP升高者占46.2%(36/78),经液体复苏后继续升高者达74.4%(58/78).存活组(55例)治疗后血清cTnI、NT-proBNP、肺动脉楔压(PAWP)及心排血指数(CI)均明显改善;死亡组(23例)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且死亡组血清cTnI(μg/L)和NT-proBNP(n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cTnI 3 d:2.09±1.00比1.57±0.93,5 d:1.78±0.67比0.72±0.51;NT-proBNP 3 d:3.52±0.73比3.16±0.65,5 d:3.21±0.66比2.66±0.58),CI( ml· s-1· m-2)明显低于存活组(3 d:57.6±6.2比68.3±5.6,5 d:40.5±4.7比80.7±6.8,均P<0.05).46例液体复苏达目标值的患者cTnI水平(μg/L)低于32例未达标者(1.16±0.62比1.97±0.76,P<0.05),且CI(ml ·s-1 ·m-2)明显增加(61.2±6.4比49.3±6.1,P<0.05),液体复苏是否达到目标值与血清NT-proBNP、PAWP无关.血清cTnI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865,Y=2.069+ 0.695X,P<0.01),NT-proBNP与PAWP呈正相关(r=0.762,Y=1.125+ 4.929X,P<0.01),cTnI与CI呈负相关(r=-0.891,Y=50.623 -6.114X,P<0.01).结论 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有明显的心肌损伤,液体复苏可改善心肌损伤;血清cTnI和NT-proBNP与患者预后有关,NT-proBNP用于指导液体复苏的意义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后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严重创伤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组为严重创伤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非代谢综合征组为严重创伤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对比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7.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对危重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4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在入院后0、2、4、6、8d留取外周静脉血,同时每日行APACHEⅡ评分,并记录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和预后主要指标。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的安全性良好。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下降,APACHEⅡ评分降低,两组患者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ICU中危重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既降低死亡率,又减少感染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白蛋白与其他液体对脓毒症患者复苏结果的影响,评估白蛋白液体复苏是否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方法 通过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对照试验Meta注册(the meta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医学编辑试验拾遗注册(the Medical Editors Trial Amnesty Register).寻找比较含白蛋白液体复苏和其他液体复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人群为确诊脓毒症的成人患者,及包括脓毒症患者作为亚组的相关研究.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是所有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共纳入14项RCT,包括1729例患者接受了白蛋白或其他液体复苏.其中5项研究仅纳入脓毒症,另9项研究将脓毒症作为亚组.P=0.98,I2=0%,没有异质性,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应用含白蛋白相关液体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复苏与其他液体复苏相比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优势比(OR)为0.87,95%可信区间(95%CI)0.71~1.07,P=0.18];其中高浓度白蛋白(20%)溶液复苏合并OR为1.11,95%CI0.71~1.73,P=0.65,低浓度白蛋白(4%、5%)溶液复苏合并OR为0.82,95%CI 0.65~1.03,P=0.09,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复苏与总体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分别剔除了Boldt等人的6篇研究及生理盐水和白蛋白液体复苏评价(SAFE)研究后再进行敏感性分析,用以检测这些数据对总结果是否产生决定性意义,剔除7篇文献之后总结果没有变化(剔除Boldt等的研究:OR 0.82,95%CI0.65~1.02,P=0.08;剔除SAFE研究:OR 1.05,95%CI0.71~1.55,P=0.82),分析结果是稳健的.结论 脓毒症患者使用含白蛋白液体复苏与其他种类液体复苏相比没有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院内心搏骤停(IHCA)相当常见,且往往预后不良。有关吸烟对IHCA患者预后影响的数据资料十分有限。近期有美国学者研究分析了全国住院患者数据库中2003年至2011年所有年龄≥18岁,且接受过心肺复苏(CPR)的IHCA患者的数据资料,旨在评价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生存差异及神经功能状态。在838464例接受CPR的IHCA患者中,116569例患者(13.9%)为吸烟者。进一步分析显示:吸烟者更年轻,以男性和白人为主;吸烟者有更高的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慢性肺疾病、肥胖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伴并发症的糖尿病在吸烟者中的发生率反而相对降低;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可能比非吸烟者更高(14.8%比9.1%,P<0.001),且吸烟者以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为初始心搏骤停节律的比例更高(24.3%比20.5%,P<0.001)。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有较高的生存出院率(28.2%比24.1%),调整后的比值比(OR)为1.06,95%可信区间(95%CI)为1.05~1.08(P<0.001)。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IHCA后神经功能状态较差的比例较低(3.5%比3.9%,调整后的OR为0.92,95%CI为0.89~0.95(P<0.001)。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对于年龄≥18岁且接受CPR的IHCA患者,吸烟者的生存率更高,这与“吸烟者悖论”相一致;同时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在IHCA后也更少发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复苏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01-01-2017-01-01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CA)后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共56例。收集复苏即刻,复苏后6h、12h、24h、48h血清、尿液样本,测定血肌酐、血NGAL以及尿NGAL的水平。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组织(AKIN)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AKI组(15例)和非AKI组(41例),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肾损伤标志物的差异;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6h时血及尿NGAL水平差异、AKI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KI组的血和尿NGAL浓度分别在6h、24h明显高于非AKI组相应的时间点,死亡组血和尿NGAL的水平在复苏后6h时明显升高,且AKI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对于复苏后达到ROSC的患者,早期血和尿NGAL的升高可能提示更高的AKI发生率,以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凝血相关指标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7-06期间就诊于我院急救医学科的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8d内是否死亡将入选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凝血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IS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与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评估各凝血指标对预测患者病死率的准确性。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年龄和ISS评分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患者的FIB高于死亡组,而FDP、D-二聚体及FDP/FIB比值均低于死亡组。FDP/FIB比值、PT、FIB、FDP、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663、0.710、0.652、0.602。结论:FDP/FIB比值可较准确地预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多发伤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以60例严重多发伤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据收缩压目标不同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点其乳酸清除率及复苏24小时后其氧合指数、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分别予液体复苏3 h、6 h后,实验组的LCR分别是(0.20±0.01)、(0.35±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予液体复苏24 h后,实验组的LCR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液体复苏24小时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T及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样能有效改善严重多发伤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组织灌注,且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于复苏后氧合指数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较低,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液体加温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休克早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30例.在休克期间A组采用常温液体(乳酸林格液、代血浆、5%葡萄糖等)输入抗休克治疗:B组采用输液加温器将液体加热并维持至38~39℃进行输入抗休克治疗.输液8h后观察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尿量、休克指数、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及血气分析(pH、PO2、PCO2、BE)等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精神、神志、肢端皮温等一般情况在治疗后均有好转.A组:抗休克8h后平均尿量为(0.96±0.05) mL· kg-1·h-1;休克指数<1.0者21例(70.00%),1.0~1.5者9例(30.00%);BE正常7例(30.00%),血流黏度为(1.56±0.12)mPa·s-1.B组:抗休克8h后平均尿量为(1.33±0.07)mL· kg-1·h-1,休克指数<1.0者28例(90.00%),1.0~1.5者2例(10.00%);BE正常18例(60.00%),血液黏度(1.71±0.17)mPa·s-1.B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 液体加温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能取得较好的辅助抗休克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监测液体复苏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28 d转归分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液体复苏前后血浆ANGⅡ水平,并记录入院首日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其与患者转归关系。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52.2 pg/ml),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5,P=0.104)。液体复苏后,存活组血浆ANGⅡ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6,P0.05)。患者入院首日APACHEⅡ评分与液体复苏后血浆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339,P0.05),而与液体复苏前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31),前两者预测患者28 d生存转归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P=0.27)。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现象,监测液体复苏后血浆ANGⅡ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国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目的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在出血未控制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73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监测两组病例的初次、24h、48h胃黏膜pH值、血乳酸(BL)、剩余碱(BE)、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输液量、治愈率、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结果24h、48h胃黏膜pH值和血乳酸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观察组输液量显著降低(P<0.05),治愈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ARDS和MODS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HS)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控制出血和液体复苏是提高TH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措施。随着对TH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已经成为共识,复苏策略也在不断改进,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THS的早期液体复苏策略仍存在争议。文章对近年来有关THS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进行综述,就液体复苏方法、液体复苏目标血压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等问题,探讨了复苏最佳方式、液体和血压目标。并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复苏液体和液体复苏辅助疗法进行探讨,为TH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提供参考,对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温输液对直结肠癌手术患者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直结肠癌手术患者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直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输入室温液体,观察组给予输入经电子液体加温仪加温的液体。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心率、体温、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体温、血压及心率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温输液能降低直结肠癌术后复苏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及寒战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创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利弊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原著观点 :失血性休克维持血压正常是否有害 ?IanRobertsMD等 (英国流行病及公共健康研究所Cochrane创伤调查组 )据预测 ,2 0 2 0年全球因创伤致死亡人数将高达 84 0万 ,其中二分之一死于失血性休克。急性失血造成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以至乳酸酸中毒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今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是维持血压水平来增加组织灌注 ,提升血压以预防休克的发生 ,但结果却增加了创伤出血 ,也影响血液的凝集。过去 5 0年中 ,几个重要的复苏策略均以维持创伤病人血压 ,直至出血制止为出发点。WHO资助Cochrane创伤调查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严重创伤患者人口学资料及预后与病情、现场救治措施的相关性,为严重创伤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福建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78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车祸患者构成比66.7%、死亡构成比64.9%;车祸伤患者发病集中于18:00-0:00,高处坠落伤集中于10:00-12:00和16:00-18:00;爆炸伤发病集中于10:00-18:00;其他类型集中于6:00-0:00。年龄、休克指数分值、GCS分值、ISS分值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现场包扎固定、气管插管、补液、吸氧是其危险性因素。结论:不同类型严重创伤的发病时间有差异,预后与现场救治措施密切相关,并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