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建国  曹治  张亚琴 《微创医学》2005,24(3):313-31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CT平扫,对其中10例进行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维重建.结果CT平扫可显示主动脉增宽,主动壁钙化.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瓣钙化和移位、内膜剥离范围炎性动脉瘤的影像特征.结论螺旋CT完全能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和治疗需要,为外科手术提供更详尽信息,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 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伟  王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83-288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螺旋CT诊断、手术或临床证实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8次螺旋CT扫描。CT影像表现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双腔及剥离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结论:螺旋CT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夹层动脉瘤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Debakey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5例。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是非特异性征象。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真腔显影早于假腔,假腔直径均大于真腔,真腔受压呈新月形。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30例(83.3%),显示钙化的剥离内膜片19例(52.7%)。多平面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28例(77.7%)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6例(16.6%)髂总动脉受累。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 型30例。结论 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对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增强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显示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I型5例、Ⅱ型2例和Ⅲ型33例,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结论 多排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裴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28-92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SSD和VR。结果MPR对于显示夹层范围、血栓与血管腔的关系、内膜瓣破口有优势;MIP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和管壁钙化情况以及支架治疗后的情况;SSD可显示瘤体表面形态及其与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呈螺旋状剥离的内膜片;VR提供了血管较全面的三维空间关系,立体感强。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可以直观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特征性征象,综合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建方法,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尽的资料。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全部行螺旋CT增强扫描,3例作延时扫描,3例作MPR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均可观察到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片、附壁血栓及主动脉钙化。结合MPR重建图像更能清晰显示内膜剥离范围。1例可显示破口,1例显示累及肾动脉。按DeBakey分型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11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迅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对主动脉夹层分型及术后随访有明确意义。部分延时扫描能推测入出口的血液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CT诊断的正确性. 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 结论螺旋可以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主动脉夹层的CT资料,总结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结果CT增强不仅能够确诊主动脉夹层,而且能够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受累范围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情况。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阳永康  夏欣  龙廉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95-96,F000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位置、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及分支的受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AD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23例中DeBakeyⅠ型AD瘤8例,DeBakeyⅢ型AD瘤15例。ADCT表现为主动脉双腔、腔内剥离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等。23例中5例破裂,CT表现为胸腔及主动脉周围积液,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外渗。螺旋CT增强能有效辨认AD真、假腔,显示附壁血栓及AD与肾动脉的关系和分支受累情况。结论:螺旋CT对AD的诊断非常有效,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改变,探讨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分析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2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3例为A型,8例B型。CT表现:(1)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CT值约50~80Hu,增强后无强化,与强化主动脉管腔对比反呈低密度。治疗后复查,壁内血肿由于吸收及演变为慢性血肿,厚度及长度减小,CT平扫时密度较前降低而呈低密度。(2)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3)主动脉管腔狭窄、变形16例。(4)全部病例主动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钙化。(5)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9例。结论 螺旋CT清楚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庆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9-50,F0003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盲观易懂。  相似文献   

16.
曾鹏程 《中外医疗》2012,31(7):21-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4层螺旋CT对12例胸背痛,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A型4例,B型8例;其中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累及胸腹主动脉的4例,累及胸主动脉3例,仅累及腹主动脉1例;2例壁内血肿发展为急性夹层;2例壁内血肿伴穿透性溃疡。结论 MSCT是检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特征及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老年患者,选取同时行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36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3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扭曲5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3例。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经统计学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χ2=11.61,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对血管源性的病变范围及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64层螺旋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13例行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64层螺旋CT复查发现Ⅰ型内漏4例。[结论]64层螺旋CT以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全程,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准确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镇滔 《中外医疗》2009,28(8):150-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主动脉炎1例,胰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1例,主动脉正常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的部位、范围、破口位置、瓣膜情况,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