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闪光ERG、OPs和图形VEP的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F-ERG、OPs和P-VEP的改变情况。方法本实验分三组①观察A组单纯型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DR)患者22例(44只眼);②观察B组无DR的糖尿病患者42例(84只眼);③对照组正常受检查32例(64只眼)。所有 受检者均常规检测瞬态F-ERG、OPs和P-VEP,记录各项检测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①观察A组用F-ERG、OPs和P- VEP检测均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B组用F-ERG检测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用OPs检测发现第1、2子波波 幅明显降低(P<0.05),各子波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用P-VEP检测发现P100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降低(P< 0.05)。结论用OPs和P-VEP联合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时视网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学改变和视功能的恢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18 例(19 眼)患者,术前行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术后1周、1 个月、1年分别行双目间接检眼镜、P-VEP 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9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观察期内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 个月分别有9、6眼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术后1 年所有术眼黄斑区视网膜均解剖复位.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VEP 潜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P-VEP峰值均明显增大(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EP 峰值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随着黄斑区RNFL厚度的下降,P-VEP 潜时缩短,P-VEP峰值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的残留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视网膜下液的引流有助于减少脱离的发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PS)在眼挫伤鉴定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眼电生理检查仪对98例无屈光间质病变的眼挫伤患者除行常规眼科检查外,分别行闪光-ERG(F-ERG)、图形-VEP(P-VEP)、闪光-VEP(F-VEP)、OPS检查.结果 记录VEP的P100峰潜时和振幅,EBG的a、b波峰时和振幅,以及OPS峰时和振幅.其中22例(22.45%)VEP100波峰值及峰潜时无明显异常,F-ERG a、b波峰值无明显降低,OPS振幅值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经证实为伪盲.76例(77.55%)F-VEP或P-VEP P100波峰潜时延长,波峰值明显降低,F-EBG a、b波明显下降,OPS振幅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43例(56.58%)经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其余33例(43.42%)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或视神经萎缩.结论 眼电生理检查为医学鉴定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但在视力鉴定及伪盲鉴定中应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症,DR)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04例186眼,按中医辨证分组,分别以不同的空间频率(0.388Hz,1.55Hz)、不同颜色图象组合(黑/白、红/洋红、蓝/青)作刺激条件,检测在100ms检测点上的P-VEP(P100)的潜时(t)和波幅(V)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104例186眼中,气阴两虚型有103眼,以单纯性糖网症为主;而气滞血瘀型及阴阳两虚型各有47眼和36眼,均以增殖性糖网症为主,糖网症无论中医辨证分属哪种证候,其P100潜时均延长,波幅均下降,其中以气滞血瘀的潜时延长最为突出,阴阳两虚组的波幅下降最明显,而气阴两虚组的潜时和波幅改变最小。[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P-VEP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可以认为不同刺激条件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有可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与视觉电生理的关系。方法:将39例78眼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各证型组的P100潜时延长,与正常人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Ps波的改变基本随单纯期→增殖期的发展而减弱,增殖期趋向于熄灭,其中以血瘀气滞证偏多。结论:DR中医证型对P-VEP的潜时、波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F-ERG的b波波幅有一定影响,面中医证型各组间的b波无明显差异,血瘀气滞证对OPS波波幅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两种检测项目联合分析在评估眼钝挫伤视觉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4例单侧眼挫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并与自身健侧眼为对照眼比较.同时分析图形VEP(P-VEP)和mfERG在诊断眼钝挫伤上的一致性,以及与受伤天数和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侧眼比较视觉电生理各指标,结果显示损伤眼表现为P-VEP P100的峰时值显著延长和幅值显著降低(P<0.05),F-VEPP1的幅值显著降低(P<0.05)和mfERG的中心反应幅值显著降低(P<0.05).P-VEP和mfERG两种方法对44例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低,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眼球钝挫伤进行诊断.受伤天数与P-VEP潜伏期和幅值、mfERG中心反应没有明显相关性.视力与P100峰时值具有相关性.结论 眼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的同时也可能伴有黄斑功能的下降,并且VEP和mfERG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眼外伤早期诊断,提高阳性率及后续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VEP及ERG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癔症性盲目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联合多焦点闪光视网膜电图(mERG)在癔症性盲目中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有明确精神因素诱因的12例双眼视力突然降低,怀疑为癔症性盲目的患者,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行常规VEP,ERG和mfERG测定,分析P-VEP 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F-VEP幅值和潜伏期、F-ERG 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mERG总值和中心点的幅值,并与以本实验室制定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值作为对照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神经内科、精神科、眼科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2岁,就诊视力无光感(NLP)~0.03,5例患者有视野改变,眼科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神经内科、精神科和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可能性. 视觉电生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表明患者视网膜和视觉传导通路功能正常. 经暗示治疗10例视力恢复正常(>1.0),2例视力提高至原视力水平(0.8),证实了癔症性盲目的诊断. 结论:VEP, ERG和mERG能够对患者视网膜及视路功能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定,为癔症性盲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FERG,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FVEP,PVEP)的异同.方法 选取通过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眼科相关检查确定眼部没有明显异常的正常成年猕猴3只(6眼)及健康成年人8例(16眼),对其FERG、PERG、FVEP、PVEP进行检测和记录,导出数据后运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暗适应0.01ERG的b波及暗适应3.0ERG的a波,b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低(P<0.05).暗适应Ops的OS2波猕猴与人相比振幅明显较低(P<0.05).明适应3.0ERG的a波,b波峰时和振幅,明适应30 Hz震荡电位振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VEP的P2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高(P<0.05).PERG猕猴与人相比P50及N95波振幅明显较低(P<0.05).PVEP的P100波峰时猕猴与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波振幅猕猴与人相比较低(P<0.05).结论 视网膜电图及视觉诱发电位可对猕猴行视功能评价,作为评估人视网膜功能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正常成人与弱视成人患者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比分析,探讨P-VEP 、OCT在弱视患者中的临床变化.方法 正常人15例30眼(年龄16~35岁),弱视30例30眼(16~35岁),选择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蔡司Stratus OCT(Carl Zeiss Meditc,Dublin,CA)进行检查,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并分析. 结果(1)弱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VEP 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弱视组 OCT视乳头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组变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弱视组P-VEP 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提示弱视患者视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弱视组视乳头RNFL厚度变薄,提示视网膜形态学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特征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罗兰RETIport电生理仪,记录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3例86眼的F-ERG、P-VEP及F-VEP。结果受检的86只视网膜色素变性眼中,ERG中暗视视杆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83.7%、暗适应最大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明视视锥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闪烁光反应熄灭型者占43%、Ops熄灭型者占62.8%;P-VEP无波形的患者占26.7%;F-VEP均引出波形。其中视力<0.3与视力≥0.3患者相比,各种电生理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视力≥0.3患者的视力与各项电生理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RP患者的F-ERG各反应与VEP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行VEP检测,并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169例患者(单眼155例,双眼14例)共183只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5例7眼VEP波幅明显降低(4%),125例133眼单纯波幅降低(73%),潜伏期延长者49例54眼(28%)。受伤眼均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100波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9例P100峰潜伏期略延长,与正常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P对外伤后视神经挫伤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因此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在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中异同。方法:收集37例阳性、26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及64名正常对照,应用脑诱发电位仪(美国)完成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阳性、阴性及正常对照组在VEP、AEP潜伏期,VEP、AEP、SEP波幅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阳性组VEP、AEP潜伏期前移,AEP潜伏期延迟,VEP、AEP、SEP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组AEP潜伏期延迟,VEP、AEP、SEP波幅降低更甚;阳性与阴性组比较,VEP、AEP潜伏期及VEP、AEP波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有其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早期视觉诱发电位对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在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进行VEP测定,并与自身健侧眼或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36例中单眼挫伤32例,双眼挫伤4例,共40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有1例2眼VEP波幅明显降低,单纯波幅异常降低者28例30眼,波幅降低伴有峰潜伏期延长者7例8眼。所有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与自身健侧眼和正常对照比较,P1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而P100峰潜伏期仅有7例稍有延长,与健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P对眼球钝挫伤后视神经损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中视觉诱发电位(V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进行VEP检测。结果:112例患者(单眼101例,双眼11例)共123只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17例19眼VEP波幅明显降低(15.4%),95例104眼单纯波幅降低(84.5%),潜伏期延长者51例56眼(45.5%)。结论:VEP对外伤后视神经挫伤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因此VEP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在眼外伤胜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80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进行VEP测定,并与自身健侧眼进行对照。结果80例(80眼)VEP检测正常16眼(20.0%),异常64眼(80.0%)(X^2=3.95,P〈0.05);VEP异常表现为:VEP波形完全消失10只眼,单纯P100波幅降低40只,P100潜伏期延长30只眼;轻度眼受伤波幅、潜伏期与重度眼受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614,t=3.518,P均〈0.05);两组伤后检查时间与P100潜伏时间和波幅的改变均无相关性((r=0.039和r=0.015,P均〉0.05)。结论VEP检查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伤眼的视功能,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异常率对视神经挫伤诊断及预后估计。方法对69例(69眼)单倒眼挫伤组进行视力检查及VEP检查,以自体健侧眼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VEPP100波幅值及P100峰潜时值,记录单侧眼挫伤患者的伤眼、对侧眼及治疗后伤眼的VEP。结果挫伤眼VEPP100波幅明显降低,P100峰潜时明显延长,挫伤眼各视力组VE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挫伤眼矫正视力〈0.1者VEP异常更明显且预后差。结论VEP是一种客观、定量、定位评定视神经功能的方法,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客观检查方法,对视觉功能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 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较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儿童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组。①三组儿童组内比较发现:除绿/灰刺激后产生的P1波潜伏期比其它颜色刺激延长之外;其它颜色刺激产生的P1潜伏期两两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颜色刺激产生的P1-N2振幅在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和屈光不正组儿童在蓝/灰(P = 0.004)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在红/灰刺激(P = 0.007)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③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蓝/灰(P = 0.02)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红/灰(P = 0.005)和黑/白刺激(P = 0.009)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④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各种不同颜色刺激后,两组之间的P1潜伏期及P1-N2没有显著差异 (P值均大于0.05)。【结论】 正常眼和弱视眼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存在差异,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之间则不存在差异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助于弱视的早期诊断和视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煤矿眼外伤伤情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屈光间质透明的眼部钝挫伤76例(92眼)行P-VEP检查,记录P100潜伏期和振幅,与正常眼数据相比,观察与主观视力的相符情况。结果 53眼表现为不同幅度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判定为与主观视力相符;39眼表现为P100潜伏期和振幅正常,判定为伪装视力低下。结论 P-VEP检查可以客观反映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及恢复程度,可用于眼外伤后视功能的检测,对眼外伤伤情鉴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减压的视功能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期视神经管减压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家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及不同时间减压的模型,随机分为A、B、C、D、E共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48 h减压组、1周减压组、2周减压组以及损伤不减压组。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A组视功能,B、C、D组在损伤前、后1 h,减压前1 h、减压后2周以及E组相应时间的视功能变化。结果:①每只健康家兔P-VEP检查均引出典型NPN曲线,视神经挤压伤后1 h 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自身损伤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减压前后各组自身对照:B组减压前后的P波潜伏期和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减压后2周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③减压后2周B、C、D组两两比较,三组之间潜伏期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D组波幅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D组之间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与E组之间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D、E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A组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差异(P>0.05),C、D、E组与A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视神经减压术有利于减轻视神经间接损伤,损伤后较早期(48 h以内)减压可阻止轴突继发性损伤,避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