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雪静  王向阳 《齐鲁药事》2009,28(7):444-444
1临床资料 例1,刘某,女,55岁,因化脓性阑尾炎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6.8×10^9·L^-1,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1,给予青霉素1280万U·d^-1丁胺卡那霉素0.6g·d^-1分别静滴,连用5日,发生全身瘙痒、皮疹,白细胞数3.0×10^9·L^-1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即停药。24h复查,白细胞数5.6×10^9·L^-1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48h后白细胞数6.9×10^9·L^-1,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以后连续查多次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主诉排尿困难5年,突然不能排尿1d,无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3×10^9/L[正常参考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77.6%(正常参考值50.0%~75.0%),淋巴细胞17.4%(正常参考值20.0%~40.0%)。  相似文献   

3.
笔者遇见1例因口服环丙沙星致剥脱性皮炎,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患尿路感染于12月8日开始服用环丙沙星,每日2次,每次0.2g,12月12日患者先感食欲减退、头晕、倦怠无力、发热,全身皮肤发黄于12月16日住入内科病房。体检:体温38℃,脉搏92次/min,皮肤淡黄,巩膜黄染显著,咽部潮红,肋在肋下一横指,质软,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脾末及,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4g/L,红细胞4.0×109/L,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1,酸性粒细胞0.02,单核细胞0.03,血小板12.5×109/L,总蛋白76.7g…  相似文献   

4.
闫军 《中国药业》2009,18(17):67-67
患儿,男,10岁,因咳嗽1d伴气喘2h于2009年2月10日门诊。体格检查示一般情况尚好,体重30kg,体温36.6℃,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心率98次/min,余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180×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既往有哮喘史。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热毒宁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患儿,男,6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时伴有喉响,无流涕鼻塞,于2008年6月11日以“支气管炎”收治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入院后查体示:体温37℃,心率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3×10^9/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计数405×10^9/L,淋巴细胞0.658×10^9/L,嗜中性粒细胞0.241×10^9/L。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8岁,因面色苍白1个月,伴头昏、心悸半个月于1997年2月19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没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散在瘀斑,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末及。血象:Hb59g/L,WBC262X10’/L,中性粒细胞0.10,淋巴细胞0.27,幼淋细胞0.62,BPC46X10’/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巴细胞0.gi,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I型。染色体:正常核型。免疫分型:B系表达伴髓系CD33阳性。2月21日予DOLP方案诱导化疗,至4月7日复查血象及骨髓象,达完全缓解(CR)。CR后每月巩固强化治疗一次,采用DVP…  相似文献   

7.
1例4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口服甲巯咪唑10mg,3次/d。1个多月后出现高热、肛周疼痛,查白细胞减少,立刻停用甲巯咪唑,用甲硝唑、头孢呋辛抗感染,症状未缓解,并出现心悸、胸闷、食欲不振、少尿,5d后入院。查T40℃,P140/min,R30次/min,BP60/30mmHg。四吱可见散在瘀斑,肛周可见一1.5cm×1.5cm溃疡,有脓性分泌物。WBC0.4×10^9/L,N0.16,Hb94g/L,PLT 11×10^9/L。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值(M:E)=0.5:1,粒、红细胞两系罕见,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51,浆细胞0.13,网状细胞0.345。血K^+2.9mmol/L,Na^+134mmol/L,Ca^2+1.6mmol/L,AST53U/L ,ALT 207U/L,白蛋白20g/L,总蛋白48g/L。甲状腺功能检查:FT3 38.43pmol/L,FT4 38.36pmol/L,促甲状腺素未测到。尽管进行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其甲状腺危象仍然存在。次日凌晨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治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0岁。因低热、咳嗽、胸闷、头痛2周,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收住本院血液科。入院时全身体检无阳性发现,血常规:Hb158g/L,RBC4.67×1012/L.WBC42.0×109/L,N0.13,L0.09,E0.78。大便来查到虫卵,血中未找到微丝蚴,血肝吸虫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全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无渗出性病灶。住院后反复出现皮肤荨麻疹及肺部哮鸣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寄生虫感染和/或过敏反应所致,予以精皮质激素和试验性驱虫治疗2周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头痛加剧,伴有喷射性呕吐。神经系…  相似文献   

9.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肩周炎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2次/d,共服用2周。末次服药后2h上腹出现持续性钝痛,伴腹胀、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淀粉酶1822U/L,胰淀粉酶1529U/L,脂肪酶1410U/L,白细胞计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16。腹部超声检查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周围有液性渗出,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塞来昔布,禁食,给予营养支持和抑酶、抑酸、抗感染治疗13d,患者腹痛、腹胀消失,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86U/L,胰淀粉酶48U/L,脂肪酶55U/L,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2。胰腺CT示胰头、胰体和胰尾位于同一层面,形态及大小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65岁。主因糖尿病10余年,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1d就诊。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未规律应用降糖药。查体温38℃,脉搏106/min,呼吸18/min,血压132.75/62.25mmHg。血白细胞9.07×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9;空腹血糖6.73mmol/L。尿白细胞数10/HP。X线胸透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以Ⅱ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收入院。  相似文献   

11.
磷霉素致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霉素注射液引起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报道甚少,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性,40岁,因创伤皮肤软组织感染而住院。住院时血常规检查:Hb:125g/L,RBC:3.5X1012/L,WBC:10.2X109/L,N:75%,L:25%,其它常规检查无异常。入院后静滴磷霉素钠4.0g/次,每日两次,感染得到较好控制,用药第四天查:WBC:4.5X109/L,N:74%,L:27%;第六天查:WBC:1.5X109/L,其它项目基本不变,由此被引起重视。第七天再查:WBC:1.0X109/L。于第八天停用磷霉素销,改用静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并加用升白细胞药(利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收治了1例中年胆囊穿孔,临床少见,现将超声诊断及手术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女,38岁。主因腹痛2h就诊。查体:脉搏105/min,呼吸28/min,血压83/53mmHg。全身未触及大淋巴结,心肺(-),右上腹压痛(+),无叩击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麦氏点压痛(+)。血白细胞8.8×10^9/L,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1,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3岁,主因“右侧臀部、阴部、股部集簇性水疱伴疼痛5d,泛发全身2d”入院。患者就诊前5d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阴部、股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并与表面出现粟粒大小水疱,自觉针刺样疼痛,未引起注意,未作特殊处理。2d前右侧臀部、阴部、股部水疱增多,疼痛加剧,影响夜间睡眠,躯干。双上肢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痒痛,遂来就诊。既往2年来患者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75 g/L左右,未曾特殊治疗。4个月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脾大,我院外科行脾切除术。1个月前在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住院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醋酸泼尼松40 mg/d治疗28 d好转出院,现口服强的松35 mg/d。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6/70 mm Hg,精神差,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左上腹部可见一约15 cm弧形手术愈合浅疤痕,腹部触软,脾缺如。余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阴部、股部可见呈带状分布的水肿性红斑,其上群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融合,部分疱壁破溃呈红色糜烂面,躯干、双上肢可见散在分布超过20个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基底发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6.7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4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6.7%,红细胞计数2.88×1012/L,血红蛋白105 g/L,血小板计数249×109/L,尿蛋白0.3 g/L,外周血 CD30.72(0.71~0.85),CD40.30(0.35~0.50),CD80.33(0.29~0.41),CD4/CD80.91(0.85~1.86)。血HIV9(-),血TPPA(-)。诊断:(1)泛发性带状疱疹;(2)溶血性贫血。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50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皮下注射,1次/d,口服强的松35 mg/d,He-Ne激光照射皮损处,30 min/d,外用炉甘石洗剂及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4d后新发皮损不明显,原红斑颜色转暗,水疱逐渐干燥结痂,14 d后痊愈。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56×1012/L,血红蛋白105 g/L。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以腰痛1月余,头晕、心慌1天于2004—12—14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124/min,血压96/60mmHg。重度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3个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口、眼、鼻、咽喉未见异常。心肺听诊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均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1&;#215;10^9/L,血红蛋白68g/L,血小板8&;#215;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淋巴细胞0.05,幼稚淋巴细胞0.56,成熟淋巴细胞0.38,中性分叶核细胞0.01。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科收治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出现粒细胞缺乏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因Graves病首次用他巴哩30mg/日口服治疗3周,出现咽痛、寒颤、发热伴血压下降,外周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粒细胞0.24,结合血培养等各项检查,诊断:Graves病,粒细胞缺乏,感染性休克。经停他巴吐,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而好转,外周血像恢复正常。2个月后因甲亢症状明显,改用丙基硫氧嚼院(PTU)300ms/日口服治疗1周,再次出现咽痛、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再次降至1.4X10’/L.中性粒细胞0.19,立即停P…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32岁。常规进行健康体检。查体:生命体征未见异常。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23U/L,天冬氨酸转氨酶23U/L,总蛋白77.0g/L,白蛋白50.0g/L,葡萄糖4.5mmol/L,尿素5.2mmol/L,肌酐91umol/L。尿糖5.5mmol/L。复查两次血糖:第1次血糖5.7mmol/L,第2次血糖5.9mmol/L;复查尿糖5.5mmol/L。胰岛素释放全套c肽检查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五种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分别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三种不同产地的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五种方法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100例血标本检测结果:显微镜计数法为(0.249±0.112)×10^9/L;BC-5500、XE-2100和AC-T5diff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分别为(0.253±0.105)×10^9/L、(0.252±0.103)×10^9/L和(0.256±0.104)×10^9/L;流式细胞仪所测结果为(0.259±0.101)×10^9/L,五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5,P〉0.10)。结论五种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准确,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但仪器设备及试剂较昂贵;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操作较烦琐,重复性稍差。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咳嗽伴发热于2007—08—11上午到上海市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无药物过敏史,来院后查体:神清,体温37.8℃,咽红,两侧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0次/min,律齐,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哕音。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0×10^9/L,中性粒细胞(N)87.8%,淋巴细胞(L)9.5%。C反应蛋白(CRP)8mg/L。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E.C)增多症为一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较为复杂,确诊不易。我科自1990~1995年共收治26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2例,女4例,年龄25~57岁。有吃生鱼史15例,均为男性。周围血象WBCS4~9.gX10’/L8例,100~52.0X10‘/L18例  相似文献   

20.
袁骞  杨士模 《淮海医药》1998,16(2):12-12
患者女性,36岁。1995年5月15日因全身乏力,发热,头晕,牙龈出血一周入院。体检T:38℃,重度贫血貌,肝脾轻度肿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30g/L,RBC:1.28×10~(12)/L,WBC:120×10~9/L,BPC:28×10~9/L。血片中原粒——单核细胞0.30,粒——单核细胞0.23,单核细胞0.16,早幼粒细胞0.0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02,嗜酸性分叶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14。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粒——单核细胞0.33,粒——单核细胞0.26,单核细胞0.13,早幼粒细胞0.05,未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0.17,(大部分是中晚幼嗜酸性粒细胞)。成熟嗜酸性粒细胞0.06,部分未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浆中有双染色性桔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及紫兰色的嗜硷性颗粒,后者的颗粒较粗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数量多少不一,散在不均匀分布,偶尔群染,少数有核浆发育不平衡,浆的发育落后于核,浆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