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从分子水平对类杆菌抗性基因和抗性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寻找出能有效阻断耐药基因传播的措施,并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医院内感染耐药基因传播与表达的影响因素,作者对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亚胺培南抗性株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克隆,获得了1.7kb的亚胺培南抗性基因片段,而且其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DH5中稳定传代和表达。以随机引物法,用地高辛配基标记亚胺培南抗性基因制备探针,对临床分离的40株类杆菌进行亚胺培南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株亚胺培南抗性株出现杂交信号,38株亚胺培南敏感株无杂交信号。提示亚胺培南抗性基因探针可用于类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患者,单一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日剂量15~2g,静脉滴注。结果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6%;2.对G+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4.4%,60.0%;3.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总有效率达56.4%;4.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51.9%。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单一使用亚胺培南/西司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日剂量1.5-2g,静脉滴注。结果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6%;2.对G^ 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4.4%,60.0%;3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总有效率达56.4%,4.粒细胸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51.9%,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MIC法对2004-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87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2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2006标准判定,数据采用WHONET5.4和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3.4%和37.5%,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0.7%和41.6%,P〉0.05。结论非发酵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该研究发现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低于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应该加强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96例直入ICU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亚胺培南组(51例)和帕尼培南组(45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初始治疗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9.2%和59.3%。结论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疗效确切,且亚胺培南略优于帕尼培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协同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机制。方法应用多底物一多抑制剂协同法检测39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PA临床分离株,推测其耐药机制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在本组菌,存在5种表型,头孢他啶敏感/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耐药、头孢他啶敏感,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头孢他啶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耐药、头孢他啶敏感,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中介、头孢他啶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其耐药机制及分布分别为不明机制23株(59.0%)、单纯D2缺乏8株(20.5%)、AB泵+D2缺乏4株(10.3%)、EF泵+D2缺乏3株(7.7%)、AmpC酶+D2缺乏1株(2.6%)。结论PA至少存在5种表型,D2缺乏是主要机制之一,且多为多重机制;部分菌耐药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蒋宏传  王克有 《九江医学》2000,15(3):127-129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与三代头孢抗生素在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对4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性动脉灌注给药,首先给予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其中6例感染难以控制,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治疗。结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的患者感染迅速被控制,疗效显著。结论: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控制感染方面疗效显著,它的小剂量介入治疗方案,将成为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从分子水平对类杆菌抗性基因和抗性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茁能有效阻断耐药基因传播的措施,并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医院内感染耐药基因传播与表达的影响因素,作者对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亚胺培南抗性株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克隆,获得了1.7kb的亚胺培南抗性基因片段,而且其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蓖DH5中稳定传代和表达。以随机引物法,用地高与基标记亚胺培南抗性基因制备探针,对临床分离的40株类杆菌进行亚胺培南抗性  相似文献   

1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探讨该耐药菌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我院2003~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并回顾性分析比较该菌感染患者在院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病情发展等危险因素。结果2003~2007年共分离出76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95株是耐亚胺培南株,占25.3%,每年耐亚胺培南株的检出率依序分别为15.7%、11.9%、13.8%、24.1%、41.4%。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多粘菌素E(0.2%),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46.1%)、庆大霉素(52.3%)和妥布霉素(52.6%)也相对较低。该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入住ICU、使用广谱抗生素大于3周、住院时间超过4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周内接受碳青酶烯类治疗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减少院内感染机会,有利于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亚胺培南耐药率逐渐增加;感染亚胺培南耐药菌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1].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07年至2011年间住院患者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情况,同时对部分亚胺培南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以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定植、感染与传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用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亚胺培南PA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率,并提取各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各耐药菌株外膜蛋白与标准菌株的差异。结果:48株耐亚胺培南PA中8株产MBL;在外膜蛋白SDS-PAGE图上发现32株缺少外膜蛋白OprD2,其中8株还伴随其他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MBL的产生,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本地区亚胺培南可诱导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发生率及金属酶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存在情况及外排泵抑制剂与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Pa325株,D试验筛选出116株亚胺培南可诱导头孢他啶耐药的Pa,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等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MIC值。结果收集的325株Pa中,有35.7%(116/325)亚胺培南可诱导头孢他啶耐药,加入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116株Pa中,80.2%(93/116)是亚胺培南耐药而头孢他啶敏感,未检出IMP、VIM、SPM、GIM基因,87.1%(81/93)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可诱导头孢他啶耐药,与其他耐药机制无关。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本地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100例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首先,分离病原菌,分析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其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对其他类型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98、1.758、2.201、2.517、2.088,P<0.05)。结论: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且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尽早给予预防措施,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他定在治疗恶性血液病继发感染中应用的比较,以评价美罗培南药效学和细菌学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我院85例次血液病继发中重度感染病例,其中美罗培南组17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和头孢他定组各34例,均为中重度感染。根据临床症状、胸片、尿粪常规、咽拭子、血、尿培养等确定感染部位及病原学证据,评估三组病例的抗生素起效时间、抗感染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定量资料)或卡方检验(定性资料),求出P值。结果 美罗培南组临床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应为84.6%、83.3%;头孢他定组分别为51.7%、55.0%。统计学处理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别,但要优于头孢他定。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9%、8,9%、5.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明显优于三代头孢,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菌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l月-2011年6月,对本院133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经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分析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结果: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13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5.6%(34/133)、大肠埃希菌21.1%(28/133)、铜绿假单胞菌15.8%(21/133)、恶臭假单胞菌12.8%(17/133)、肺炎克雷伯菌12.0%(16/133)、其他菌12.8%(17/133)。耐亚胺培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耐亚胺培南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研究观察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治疗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用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治疗20例及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两药的用量及用法基本相同,最后比较二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以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及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为主的抗生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68.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10.5%,两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对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加味银翘散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用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和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最低抑菌浓度值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外膜蛋白OprD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7株铜绿假单胞菌经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联合作用后,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值比药物单纯作用时均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达16倍;除PAE4、PAB5、PAC6三株菌株经药物作用后OprD2基因表达量变化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2、PAA9、PAE7、PAH3四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变化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胺培南和加味银翘散联合作用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PAA2、PAA9、PAE7、PAH3四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不是由OprD2数量减引少起的,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PAE4、PAB5和PAC6经药作物用后,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值降低,外膜通透性均增加,说明该三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是由OprD2数量减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对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即烧伤后亚胺培南治疗组和烧伤后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分别于伤后20min内静滴100mg泰能和等量生理盐水,8h/次,共3d,并补液抗休克。采用ELASA法检测2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结果家兔烧伤后血浆中TNFα含量较伤前明显增高,伤后16h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至伤后72h。在各相同时点,痂下组织液中TNFα分别较血浆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高。在烧伤早期应用亚胺培南治疗组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烧伤早期使用亚胺培南,痂下组织液和血浆中TNFα水平较对照明显降低,提示亚胺培南对TNFα、内毒素释放呈低诱导状态,有利于防止和减轻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IRPA引起的院内感染36例临床资料,从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这36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资料分析发现,IRPA医院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高龄、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和留置导管,分离出IRPA前14d用过喹诺酮类及亚胺培南药物。结论气管插管和留置导管,以及亚胺培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医院IRPA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