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间(78. 40±52. 34) min,手术出血量(86. 00±22. 73) m L。术后各时点,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各时点之间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OI-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ACDF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置入固定,观察组给予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Odom功能评估、病变脊柱Cobb角及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脊柱功能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与Odom功能评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变脊柱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Zero-P颈推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疗效显著,可保持良好的脊椎稳定性,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洪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3):92-9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7 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固定系统(Zero-P)在手术治疗无椎节不稳、骨折或脱位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TCDH)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38例TC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6.3岁;均采用颈椎前路受损椎间盘和突出物减压、Zero-P椎间融合术,于术前、术后1、6、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N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zaz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椎间隙高度及颈椎Cobb’s角变化,对手术时间、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均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Bazaz分级为轻度吞咽困难,对症处理1周后缓解。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12.24±1.52)分、(14.34±1.75)分、(14.98±1.47)分]、VAS评分[(2.12±0.367)分、(1.22±0.31)分、(1.04±0.23)分]、NDI指数[(15.42±3.12)分、(13.54±2.81)分、(13.01±1.45)分]、Cobb’s角[(19.41±4.53)°、(19.24±4.25)°、(19.11±3.82)°]及椎间隙高度[(7.71±2.07)mm、(7.62±1.94)mm、(7.59±1.67)mm]与术前[JOA评分(9.61±0.82)分、VAS评分(5.04±0.87)分、NDI指数(39.14±5.24)分、Cobb’s角(8.51±2.24)°、椎间隙高度(5.22±1.84)mm]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与术后1个月比较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时的Cobb’s角、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颈椎前路融合固定系统治疗无椎节不稳、骨折或脱位的TCDH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术中操作简便,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报道采用颈前路椎间盘除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患的护理。总结了术前的护理重点:(1)心理护理;(2)术前训练。术后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2)注意头颈部制动;(3)预防并发症:脊柱反应性水肿、感染;(4)减少呼吸道分泌物:(5)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Solis融合器与钢板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椎间融合效果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127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患者的术前病程、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椎闻融合率,钢板内固定68例,S011s融合器59例。定期随访,临床效果按照Odom评分进行评价,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随访42个月(12~75个月),根据Odom评分,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3.7%,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4.6%,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均可获得成功,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融合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钢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中1例出现螺钉松动,行再次手术取出钢板及螺钉。融合器组1例发生融合器下沉,经保守治疗,椎间融合成功,未行特殊处理。结论: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椎间融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融合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同均优于钢板固定组,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术,Solis融合器具有较多的优点,可以作为钢板内固定的替代,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不宜单独使用Solis融合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定式椎间融合器(MC+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41例颈椎病患者应用MC+椎间融合器于ACDF,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访41例,平均随访时间6.2±2.5个月,术前JOA评分6~13分,平均(8.7±2.3)分;术后JOA评分12~17分,平均(14.9±2.1)分,术后比术前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JOA改善率均为优(86.5%).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4.8±1.1)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感觉、肌力明显恢复,无椎间融合器物松动、移位现象.[结论]MC+椎间融合器应用操作简单,能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和正常颈椎生理曲度,融合可靠,术后短期疗效肯定,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2种固定融合系统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8例行ACDF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手术分别应用钛制钢板联合cage融合器(PG组)31例(35融合节段),零切迹Zero-P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单、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边组(44例,单侧固定)与双边组(44例,双侧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边组的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少于双边组,住院费用低于双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PGE2及5-HT水平均降低,且单边组低于双边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柱融合率均为100.00%;术后,两组Prolo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单边组关节退变率低于双边组(P<0.05)。结论单边固定术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经济费用较少,相邻关节退变率较低,但要注意把握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进行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及JOA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SLR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一腰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赵咏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6):808-812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某三级医院骨科住院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于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91个椎间隙,在硬膜外麻醉下,通过MED工作通道施术,先解除骨性狭窄,然后切除髓核组织。结果 按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外科学组制定的疗效标准,优69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94.0%。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具有微创、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恢复快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5.
牵引加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牵引加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与单纯牵引相比较。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牵引加微波治疗组和单纯牵引组,腰椎牵引采用Fowler体位,间歇和脉动式牵引方式。微波疗法使用脉冲式微波,与腰椎牵引同步在局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的得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2组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牵引加微波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上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疗前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牵引加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1天、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硬膜外注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治疗优良率占83.4%,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硬膜外注射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取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部入组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3)与对照组(n=45),采用改良Oswestry失能量表(ODI)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连续动态观测,治疗组采用局部单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各组的电针参数与针刺频度一致.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ODI每次后续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每个时间点两指标组间差异也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局部单穴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两种牵引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符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03-404
目的 观察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 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组 ,在温热和中频电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以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 ,然后测定治疗前、后的下背痛评价表得分 ,并对其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 ,A组积分 10 .8±4.45 ,B组积分 11.2± 4.17;治疗 10次后 ,A组积分 2 0 .7± 5 .5 3 ,B组积分 18.8± 4.16;治疗 2 0次后 ,A组积分 2 7.1± 5 .75 ,B组积分 2 1.3± 5 .3 3。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显著疗效 ,间歇牵引的疗效引优于持续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残存腰腿痛发生率和腰腿痛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后残余腰腿痛和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FromJanuary1993toJanuary1999,wehaveobserved79casesaftertheoperationformonosegmentallumbe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continuously,and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earlyactivetraininggroupandroutinecontrolgrouprandomly,aswellasacceptedtrainingandfollow-upof1~6yearsrespectively.Theresultsshowedthattheearlyactivetraininggrouphadbetterrecentanddistantob-jectiveeffectandmorepatientsweresatisfiedwiththeoperationalef-fects.Sowewillreportitasfollowing.1ObjectsandMethod1.1Obj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