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标本进行总结,并对其组织进行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评判,评估他们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中,患者的性别构成、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左右部位、采取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是否侵犯包膜以及生存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嫌色细胞癌组的患者年龄(均数51.3岁,标准差12.4)倾向于嗜酸细胞腺瘤组(均数56.4岁,标准差15.1)的患者年龄,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为较低的临床分期(主要为I期及II期);而在TNM分期的比较中,两组未显示出有明显差异(P0.05)。CK7分子在嫌色细胞癌组(54/86,63%)与嗜酸细胞腺瘤组(0/33,0%)两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11/14,79%)与嗜酸细胞腺瘤组两组中的表达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CK7在嫌色细胞癌组中均高表达;而CK20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49/86,57%)、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8/14,5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15/33,45%)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D44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20/86,23%)、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14,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5/32,16%)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抗体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68/84,81%)、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2/14,86%)以及嗜酸细胞腺瘤(25/32,78%)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病例中,包括生存时间等的多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的差异,三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比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临床分期低;CK7(+)支持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CK20、CD44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表达在嫌色细胞癌及其亚组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瘤(RPA)合并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例RPA合并多发性RAML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肾内肿瘤包括以梭形细胞为主的RAML与一境界清楚的RPA;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阳性表达HMB45、S-100、CD34,而CK7、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结蛋白(desmin,Des)表达呈阴性。RPA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其细胞阳性表达CK7、CD10和EMA,而HMB45、S-100、Vim、结蛋白则呈阴性。结论:RPA合并多发性RAML极罕见,其组织起源目前仍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细胞癌(RCC)的免疫表型特征及胶状铁染色情况.方法 收集肾嗜酸细胞腺瘤9例、嫌色性肾细胞癌(ChRCC)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Ⅰ型8例、PRCCⅡ型和透明性肾细胞癌(CCRCC)各12例,共53例,观察组织学特征,并检测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和胶状铁染色结果.结果 CK阳性染色在肾嗜酸细胞腺瘤定位于胞质,在ChRCC、PPCC和CCRCC定位于胞膜.CD10阳性染色在肾嗜酸细胞腺瘤和ChRCC定位于胞质,在PRCC和CRCC则定位于胞膜.结论 ①肾嗜酸细胞腺瘤和ChRCC的免疫表型及胶状铁染色结果有差别,这些差别可以帮助二者鉴别诊断.CK(-)或胞质(+)、CK7和胶状铁染色(-)支持肾嗜酸细胞腺瘤,而CK胞膜(+)、CK7(+)和胶状铁染色(+)支持ChRCC.②ChRCC、PRCC和CCRCC的免疫表型和胶状铁染色结果不同,这些差异可实现三者之间的鉴别.CK7和CD117(+)、CD10(-)或胞质(+)、vimentin和Rcc.ma(-)及胶状铁染色(+)支持ChRCC;CK7和CD117(-)、CD10胞膜、vimentin和Rcc.ma(+)及胶状铁染色(-)支持PRCC或CCRCC.③CCRCC和PRCC的免疫表型基本相同,而CD15(+)支持CCRCC.④PRCC-I型和Ⅱ型的免疫表型基本相同,而CK7(+)支持PRCC-Ⅰ型.多数情况下,单凭组织形态学就能做出上述4种肿瘤的病理诊断,因此组织形态学仍然是基础,而免疫组化和胶状铁染色只是辅助鉴别手段,用于少数形态学诊断困难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探讨CK7、CK20和villin在判断转移癌原发部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CK7、CK20和vill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判断原发肿瘤的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7、CK20和villin在392例肿瘤组织(其中肺癌87例、胃癌72例、直肠腺癌36例、肾癌75例、前列腺癌22例、乳腺癌65例、卵巢癌35例)中的表达特点.结果 CK7、CK20和villin3种抗体在不同器官来源的肿瘤中的表达可以组合成8种模式:①CK7 /CK20-/villin :胃腺癌(41.67%)阳性率较高;②CK7 /CK20-/villin-:乳腺浸润型小叶癌(100%)、肺腺癌(95.83%)、乳腺浸润型导管癌(78.57%)、卵巢浆液性腺癌(70.37%)和嫌色细胞癌(66.67%)阳性率较高;③CK7 /CK20 /yillin :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④CK7 /CK20 /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⑤CK7-/CK20-/villin :乳头状肾细胞癌(43.47%)阳性率较高;⑥CK7-/CK20-/villin-:肺小细胞癌(100%)、肾透明细胞癌(97.67%)、肺鳞癌(88.57%)和前列腺癌(86.36%)阳性率较高;⑦CK7-/CK2 /villin :直肠腺癌(52.78%)阳性率较高;⑧CK7-/CK2 /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结论 CK7、CK20和villin联合表达模式有助于判断部分腺癌的器官来源,缩小转移癌原发灶的搜寻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49岁。6例发生于左肾,2例发生于右肾,其中6例经体检发现。肿瘤大体界限清楚,镜下由管状、乳头状、腺泡状及囊状结构组成,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大小较一致,部分细胞核远离基底膜而位于腔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AX-8、CK7、Vimentin、CyclinD1、CA9;CA9呈杯口状阳性模式。Ki-67介于2%~10%;其中6例表达CK(H),5例表达GATA3,4例弱表达CD10,2例弱表达AMACR;CD117、TFE-3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CCPRCC是一种肾脏惰性上皮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肾细胞癌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纳入2009年12月-2013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1例肾嫌色细胞癌和22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B型超声、CT的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PAX-2、Ksp-cadhefin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肾嫌色细胞癌可伴有腰部疼痛或血尿,而肾嗜酸性细胞瘤一般无临床症状;B型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两者鉴别无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肾嫌色细胞癌中,66%(21/32)CK7表现为弥漫染色,22%(7/32)CD10弥漫染色,23%(3/13)PAX-2弥漫染色,93%(14/15)Ksp—cadherin弥漫染色。肾嗜酸细胞瘤中,7%(1/15)CK7表现为弥漫染色,7%(1/15)CD10弥漫染色,86%(13/15)PAX.2弥漫染色,31%(4/13)Ksp-cadherin弥漫染色。两者呈现的差异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免疫组织化学CK7(-)CD10(-)PAX-2(+)与CK7(-)CD10(-)Ksp—cadherin(-)组合均有差异。结论CK7(-)CD10(-)PAX-2(+)与CK7(-)CD10(-)Ksp-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组合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性细胞瘤中的差异性表达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影像学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疾病的鉴别诊断,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nt-5a抗体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23例肾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Wnt-5a检测,其中包括肾透明细胞癌(CCRCC)3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4例(Ⅰ型15例,Ⅱ型9例),嫌色细胞癌(ChRCC)2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RCC)11例,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6例,嗜酸细胞腺瘤20例。结果Wnt-5a表达率:CCRCC为18.9%(7/37),PRCC为12.5%(3/24),ChRCC为16%(4/25),Xp11RCC为18.2%(2/11),MTSCC为0,嗜酸细胞腺瘤为100%(20/20)。Wnt-5a在嗜酸细胞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肾细胞癌亚型(P0.01)。结论Wnt-5a可用于区别嗜酸细胞腺瘤与其他肾细胞癌亚型,具有潜在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结果还提示,Wnt-5a在肾细胞癌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RTC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前列腺的肾型透明细胞癌进行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胞质丰富,空亮,呈泡巢状、腺管状乃至实片状弥漫排列,须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及前列腺透明细胞癌相鉴别。免疫组化:AE1/AE3、低分子质量角蛋白(LMWCK)、EMA、PSA、P504S/AMACR和PSMA均(+),vimentin、CD10部分(+),高分子质量角蛋白(HMWCK)、CK7、PAX8和RCC(-)。结论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癌。正确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合影像学检查及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l-2、SMA、CK5/6、CD68、CD117、S-100、Mesothelial Cell (MC)和Calretinin (Cal)蛋白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12例SFT CD34 100%阳性(12/12)、Vim 100%阳性(12/12)、CD99 75.0%阳性(9/12)、Bcl-2 83.3%阳性(10/12);SMA、CK5/6、CD68、CD117、S-100、MC和Cal均阴性.结论:SFT是一组形态多样,起源于一种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的良性肿瘤,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FT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式,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SFT最好的治疗手段,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8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100%,CD1047%,vimentin 0,CK7 73.7%,P504S21.1%,CD11794.7%。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K19、HBME-1、galectin-3和CD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5例甲状腺病变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其中典型乳头状癌(CPC)32例,滤泡性变型乳头状癌(FVPC)11例,乳头状微癌(PM)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GWPH)20例和滤泡性腺瘤伴乳头状增生(FAWPH)15例。结果:CK19在CPC、FVPC、PM、NGWPH和FAWPH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9%、100%、100%、30.0%和26.7%,HBME-1为96.9%、90.9%、85.7%、10.0%和13.3%,galectin-3为93.8%、81.8%、85.7%、10.0%和13.3%,CK19、HBME-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D10在良、恶性病变和正常组织中均阴性表达。结论:联合标记CK19、HBME-1和galectin-3抗体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不具有绝对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41例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41例肾细胞癌survivin阳性率为56.1%(23/41),9例正常肾组织survivin无表达,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肾细胞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调亡指数呈负相关(n=12,r=-0.58)(P<0.01)。结论:Survivin基因与肾细胞癌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Histologic subtyping of RCC has been shown to be of prognostic valu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lassify malignant epithelial tumors of the kidney correctly and also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benign ones. Overlapping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renal tumors sometimes make histologic subtyping difficult. Th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RCC are based on cyto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require correlation with immunophenotype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RCC Ma and CD10, two markers with relative renal specificity, have been used to confirm a diagnosis of suspected RCC and can facilitate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RCC, in particular, in FNA. Although CCRCC and PRCC share most immunomarkers, CK7 and AMACR expression can be helpfu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allenging histologic variants of the two. In addition, E-cadherin aids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s 1 and 2 PRCC. Useful marker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ChRCC and CCRCCare CK7, RCC Ma, CD10, VIM, CD117, parvalbumin, and E-cadherin. We propose CK7/CK20/CD15 as a useful primary immunopanel to differentiate ChRCC from ONC reliab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SNRCL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SNRCLA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64岁,右鼻腔肿物.组织学示肿瘤相似于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由胞质透亮的瘤细胞组成,间质富于毛细血管.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7、CK、vimentin、S100、CAⅨ、S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31.3±9.3)岁。12例为体检偶然发现,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和腰腹部疼痛。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4 cm,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10例标本大体呈实性,切面灰白多见,其次为杂色、灰褐,5例切面伴囊性变,5例可见出血及坏死区域。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嗜酸性细胞或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巢状及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界限清楚,核仁较明显,间质主要为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4例可以见到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TFE3、PAX-8及CD10,不同程度表达AE1/AE3、Vimentin、HMB45及AMACR/P504S,CAIX、CK7、CD117均阴性表达。所有病例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存在TFE3信号分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类型,女性高发于男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TFE3荧光原位杂交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