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CHF)患者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评价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CHF患者护理的作用。方法:将72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39例和B组(心功能Ⅲ、Ⅳ级)33例,进行ABPM,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结果:两组夜间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1例(53.85%),B组29例(87.90%)。结论:CHF患者有明显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并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对CHF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昼夜切律改变与心力为相互关系。方法:用血压监测仪监测24h内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计算昼夜节律改变百分率。结果:心衰组有47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占90.4%,对照组25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占48.1%,二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变化差减少是相当一部分充恬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型ST段下移组23例(A组),无ST段偏移组51例(B组),研究2组间的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A组的24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比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在A组的发生率为39.1%,B组发生率为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升高,室性期前收缩数目虽然不增加,但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正常组(CAN组)40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42例,并对两组的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CAS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明显高于CAN组(P均〈0.01);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S组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检出率高于CAN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关系密切,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89例、B组(70~79岁)138例和C组(≥80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观察24h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的昼夜节律变化在心力衰竭与无心力衰竭组各44例病员的改变,发现心衰组昼夜节律异常(〈10%)41例占93.2%(41/44),昼夜节律存在(〉10%)3例占6.8%(3/44),对照组(非心衰组)昼夜节律存在23例占52.3%(23/44),昼夜节律异常21例占47.7%(21/44)。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24h动态血压监测中昼夜节律异常即夜间血压下降的减弱与日间相比不显著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血压幅度有意义的改变,常规传统测血压不能揭示这种差异ABPM昼夜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有无直立性低血压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73例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24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分析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 直立性低血压组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在24 h收缩压均值、日间收缩压均值、夜晚收缩压均值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性低血压组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卧位收缩压均值、卧位舒张压均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反杓型血压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卧位收缩压亦为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除了既往发现的直立性低血压影响因素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中的反杓型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36-283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全体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观察组患者脉压(82.30±18.55mm Hg)高于对照组(71.30±16.21mm 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升高、血压节律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可将上述动态血压参数作为临床预测与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波动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运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老年组)和5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青年组)各项血压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较中青年患者更具易变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舒张压分层中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等血脂诸项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健康对照为A组,高血压患者中DBP〈100mmHg(1mmHg=0.133kPa)者设为B组,DBP≥100mmHg者设为c组。分别用比色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患者组血清TC以及TG、HDL-C、LDL-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1、ApoB和Lp(a);由专人负责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SBP:B、C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P:A、B、C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G:B、C与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1C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1C与A组、B与A组、B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p(a):C、B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仅B组DBP与TG相关,r=-0.459,P〈0.05。结论针对不同舒张压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个性化的控制血脂的方案可能更妥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倍他乐克)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分别于晚上7时和早晨7时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用药6周后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nSBP/nDBP)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dSBP/dDBP)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用药前后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程度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夜间血压下降程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比B组夜间血压下降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性高血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晚上服用可以更好改变血压昼夜节律,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心力衰竭为相互关系。方法 :用血压监测仪监测 2 4h内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计算昼夜节律改变百分率。结果 :心衰组有 47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占 90 4% ,对照组 2 5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占 48 1%。二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压昼夜变化差减少是相当一部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何继东  田宇红  邢梅  刘淑云 《护理研究》2010,24(6):1446-1447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24h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并制订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128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HLVH组)72例、单纯高血压组(NHLVH组)56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两组病人24h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相关参数。[结果]HLVH组病人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日平均收缩压(dmSBP)、夜平均收缩压(nmSBP)、夜平均舒张压(nmDBP)、日间收缩压负荷(d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及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与NHLVH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平均脉压(24hmPP)及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与NHLVH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动态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特点将有助于对该类病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餐后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15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A 组)50例,单纯高血压组(B 组)50例,健康对照组(C 组)50例。比较各组阿卡波糖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并行组间血压变异性改善程度的比较。结果①A 组、B 组、C 组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日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②三组间血压变异性改善程度分析,收缩压变异性改善程度: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 =0.046、PAC =0.042、PBC =0.000);舒张压血压变异性改善程度比较: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 =0.016、PAC =0.002),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卡波糖可以降低餐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特征。方法 按≤ 5 0岁、5 0~ 6 5岁、≥ 6 5岁的年龄段将病人分成A、B、C三组 ,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日间 (6 :0 0~ 2 2 :0 0 )、夜间 (2 2 :0 0至次日6 :0 0 )血压 ,每 30min测量血压 1次 ,记录时间 2 4h。结果  2 4h平均收缩压A、B组有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C和A、C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舒张压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动脉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平均舒张压昼夜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的平均收缩压昼夜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的昼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昼夜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能够准确揭示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 2 4h血压的特征 ,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明安  贺琳  曹国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81-882,88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1680例健康查体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史、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68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34例和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34例2组;另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为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C组依血压程度分为C1、C2、C33个亚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则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1);C1、C2及C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血压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55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OSAHS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2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节律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昼夜血压节律下降,临床护士可通过正确积极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3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169例),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5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与3支血管病变组(75例),分析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增加而逐渐增高,以3支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狭窄支数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患者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参数;血压模式的改变是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