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正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人类个体差异及不同时代人体的体质状态成为了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1]。中医理论认为,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2]。因此,对中医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运动医学理论认为,体质是人体在遗传和后天获得基础上表现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其内容包括身体发育(体格、体型、骨龄等)、身体成分,身体各系统机能(心血管、呼吸、神经、运动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等)、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湿热体质现患率居偏颇体质的第二位,并且与痤疮、湿疹、便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对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防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等文献,探讨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饮食结构、运动锻炼和睡眠时间等是影响湿热体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体质的判定来指导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调理湿热体质的偏颇状态,有利于亚健康状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体质的人们对于不同疾病的反应性不同.体质在人体的发病及辨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中,匡调元[1]提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4.
体质的特殊性是由脏腑之盛衰,气血之盈亏所决定,反映了机体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由于体质的特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因此,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均有密切的关系,体质学说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匡调元在《人体体质学》中提出,体质是"人群及人群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刺激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但现今的中医体质分型是否适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研究?当今的9种中医肿瘤体质是否能很好地指导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仍值得商榷。1当今中医界对于恶性肿瘤体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所决定,它影响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易感性和倾向性。为了解青海地区土族人群的体质状况,使居民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强壮与否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并认为,由于体质不同,对病邪作用于人体的反应状态和转化规律也不同。这些都是由其自身矛盾运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要掌握发病规律,首先要对机体内部的矛盾运动和机体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规律有所认识,才能正确认识发病,也就是说,探求发病原因必须从病人的机体内部找依据。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人体内部阴阳矛盾的倾向性,亦即体质的特殊性为主要依据的。体质强弱决  相似文献   

8.
妇女体质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体质,是在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下,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态和机能上的特殊性,祖国医学称之为“素体”。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医对疾病的辨证施治在很大程度上以其人体体质为重要基础。本文拟就妇女体质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体质虽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质.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形成了代谢、功能和结构上的某种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产生疾病的倾向性^[1]。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内热体质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衡,以阴虚为主,或兼邪火.或兼伏邪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与血液病的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现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体质影响着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现特征及预后。本文首先对体质与亚健康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探讨了偏颇体质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现及预后的影响,为从偏颇体质着手防治亚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佳  潘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54-2455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指导妇科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妇科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类型。体质的偏颇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妇女体质是归纳妇女体质共性的基础,研究妇女体质共性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妇女体质的整体概貌,以便有效地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体质的特殊性是由脏腑盛衰、气血盈亏决定的,反映了机体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由于体质的特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舌象能够反映人体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与邪正强弱,也能反映个体体质的发展变化。疾病的发生主要由正气的强弱所决定,而正气的强弱又与机体体质状况紧密相关,气虚性体质是诸多疾病形成的内在基础。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基于体质学说,探讨气虚性体质的舌象,从而更好地指导和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6.
奚兴  张雪芳 《河北中医》2011,33(10):1578-1581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体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易罹性,而许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其形成过程与先天和后天密切相关,是人体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这种人体的固有特质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由于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因此体质类型有其特有的发病倾向性。对疾病易感性和发病倾向性的体质特征存在于疾病状态,对疾病状态的治疗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未病"状态更应重视体  相似文献   

18.
<正>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1]。从差异性方面研究个体及不同群体的体质类型及分类方法、体质特点及形成,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治疗,以及体质与预防、养生等关系,对现代临床工作者正确辨识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1《内经》中的体质分类方法《内经》中的体质分类方法是建立在对人体的形态结  相似文献   

19.
体质是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殊性的素质。体质的差异是人体内在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活动之差异的反映,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1]。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天禀赋与后天饮食、年龄、性别、劳逸、情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与疾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疾病是否发生、发病的倾向及转归等,都是由不同的体质所决定的。因此,掌握个人的体质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