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ADC值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分别在闭塞 1 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加权成像 (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完成检查后将大鼠处死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ADC值的改变。结果 缺血中心区的ADC值为 ( 0 45± 0 0 1 )× 1 0 - 5cm2 /s,半暗带为 ( 0 5 6± 0 0 2 )× 1 0 - 5cm2 /s,对侧平均值为 ( 0 66± 0 0 2 )× 1 0 - 5cm2 /s,相邻正常信号组织平均值为 ( 0 65± 0 0 3)× 1 0 - 5cm2 /s,经方差分析表明 ,前三者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48h后 ,在 3h内复流各组梗死灶的平均ADC值为 ( 0 65± 0 0 2 )× 1 0 - 5cm2 /s ,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在 6h后复流各组的平均ADC值为 ( 0 70± 0 0 3)× 1 0 - 5cm2 /s,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实验性MCAO 1 2h内缺血或梗死灶的ADC值降低 ,而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9岁。因头疼伴双眼视力下降半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双眼视力0.1,左侧同向性偏盲,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不规则分叶状异常信号影,T1、T2相均呈等信号(图1),大小约5.8cm×5.0cm×4.8cm,其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行颞中回入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示混合型脑膜瘤(图2)。免疫组化染色示:波形蛋白(vimentin,VIM)(+),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d,加重1d就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入院后1d患者出现腹胀,尿便失禁,随即出现双侧下肢活动不能。查体:T4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未引出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腰穿压颈试验提示椎管内存在梗阻性病变。磁共振扫描示T4-T6水平见5cm×2.5cm×1.3cm椎管内硬膜外占位,T5右侧椎体、椎弓、附  相似文献   

4.
酷似桥脑肿瘤的脱髓鞘疾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9岁 ,因视物双影 ,右侧肢体麻木 2个月住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双影 ,左侧面部及右侧肢体麻木 ,查头颅CT未见异常。 1个月前出现张口困难 ,口角歪斜 ,流涎 ,左眼睑闭合不能 ,左耳听力减退 ,无发热、头痛 ,无耳鸣、吞咽困难、二便障碍等。查头颅MR示 :桥脑基底部左侧见 1 4 5cm× 1 35cm×1 5 0cm的病灶 ,呈长T1 长T2 不均匀明显强化的信号改变 ,灶周水肿 ;拟诊 :桥脑占位性病变 ,胶质瘤可能性大。半个月前于北京某医院查CT及MR拟左桥脑占位病变 ;开颅行桥脑肿瘤切除术 ;病理示 :髓鞘脱失 ,多量格子细胞 ,脑和脑膜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1 2岁 ,因阵发性头痛伴左眼视力下降 3个月 ,于 1 998年 9月 2 0日入院。体格检查 :视力左眼 0 .5,右眼 0 .8,左侧视乳头轻度水肿。MRI示 :左额叶底部一类圆形囊性病灶约 1 .0 cm× 1 .2 cm,T1 WI囊腔为低信号 ,中央一点状高信号 ;T2 WI囊腔为高信号 ,中央点状低信号。入院诊断 :左额叶占位病变。于 1 998年 9月 2 8日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患者取坐位 ,头部消毒后上柱式立体定向仪框架 ,行头颅 MRI扫描 ,于计算机工作站选病变最佳靶层面及最佳穿刺入路。于左额中线旁开 3cm,发际内钻孔入颅 ,换抽吸活检针穿刺病灶中心靶点 T1 …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Flair序列和常规SE序列T2 加权像对脑梗死病灶的显示和鉴别能力,以评价Flair序列M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1 1 一般资料:患者5 2例,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内科2 0 0 2年3月至12月的脑梗死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4 8~82岁,平均年龄6 7岁。对每位患者均详细询问既往是否有脑梗死史。1 2 方法:患者在起病2 4小时内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后,全部病例在4 8小时内接受头颅MR检查,其中包括常规SE序列T1 加权像和T2 加权像及Flair序列成像。F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与颈总动脉机械动力学指标环壁张力(WT)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27例.对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依据患者MRI上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以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出现和程度评测患者cSVD负荷.同时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内径并计算WT.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颈动脉WT与cSVD负荷的相关性. 结果 6例患者cVSD负荷评分0分,37例患者cVSD负荷评分1分,103例患者cVSD负荷评分2分,61例患者cVSD负荷评分3分,20例患者cVSD负荷评分4分.将患者按照上述cSVD负荷评分成5组(0~4分组),每组的收缩期WT依次为:(5.79±0.24)×104 dyne/cm2、(5.70±0.49)×104 dyne/cm2、(5.89±0.71)×104 dyne/cm2、(7.12±1.19)×104 dyne/cm2、(6.63±0.76)× 104 dyne/cm2、舒张期WT依次为:(3.37±0.31)×104 dyne/cm2、(3.29±0.26)×104 dyne/cm2、(3.50±0.43)×104 dyne/cm2、(3.99±0.49)×104 dyne/cm2、(4.30±0.85)× 104 dyne/cm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WT以及舒张期WT在5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期WT[优势比(OR):1.555,95%可信区间(CI):1.203~2.479,P=0.038]及舒张期WT (OR:5.287,95% CI:2.713~10.302,P=0.001)与cVSD负荷有显著关联. 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WT是影响cSVD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发现枕部包块缓慢增大50余年于2012年4月2日入院.查体:左侧枕部可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10.5cm×11.5cm×14cm,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因双下肢感觉渐进性减退2年,加重合并运动障碍3个月入院.查体:左T5以下浅感觉缺失,右T2以下浅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双侧膝腱反射亢进,髌阵挛阳性.脊髓CT纵轴扫描及增强扫描:C7~T1见一2.4 cm×0.8 cm高密度影,增强无强化(图1).诊断为脊索瘤骨软骨型.行全椎板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物色白、质韧、表面光滑.病理诊断为脊索瘤骨软骨型(图2).随访半年生活半自理,1年后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图1) 女,60岁;因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4次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颞叶一团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5 cm×3.7 cm×5 cm,内见结节状致密影,轻度占位效应.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内一类圆形信号异常,T1WI及T2WI均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结节状病变明显强化.术前诊断考虑颅内肿瘤伴钙化.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32岁,以"头颈部反复酸痛3年,伴视物模糊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12月3日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后颅窝可见1个类圆形异常信号软组织块影,大小约5.5 cm×3.7 cm×3.2 cm,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未见"脑膜尾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稍高,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区,其后上缘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与右侧横窦分界不清,邻近小脑组织明显受推压并见水肿带,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并左移,桥脑轻度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蝶鞍稍扩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33岁.因“右耳耳鸣1年,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入院.查体:右侧鼻唇沟、额纹变浅,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头颅MRI检查见右岩骨内以右内听道为中心有一长T2信号不规则囊肿样病灶,T1 Flair、T2 Flair像呈混杂密度信号,边缘光整,周围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5 cm×2 cm×2 cm,肿瘤增强不明显(图1);DWI像上右岩骨内可见一弥散受限的病灶.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头痛5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两侧巴氏征阴性。颅脑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囊样信号影,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稍低信号,病灶大小约5.2 cm×4.8 cm×4.4 cm,边界清楚,病变外上缘可见小片T1WI稍低、T2WI及Falri高信号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33岁.因"左眼外展复视3个月余".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左眼外展受限,复视.MRI示脑桥左侧可见囊性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分隔,周围见小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强化后呈多发环状及结节状强化,病变约3.3 cm×2.4 cm×1.8 cm(图1).行左远外侧入路脑干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脑桥内,为蜡状透明角质物,包膜较厚,与脑组织有粘连,血运差.病理诊断: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2岁.因间断性头痛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查体: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术前头部MRI:T2可见左侧小脑半球内类圆形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大小约1.7 cm ×2.0 cm×1.9 cm,其内呈“爆米花样”改变,病变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含铁血黄素带及数条紊乱血管影和一条粗大引流静脉(图1a).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 3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在手术后的早期 (16例 )、晚期 (7例 )进行MRI随访 ,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大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并且计算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坐标的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在术后 3~ 7天复查MRI ,T1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 ,中间为短T1高信号环 ,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T2 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2 高信号点 ,中间为短T2 低信号环 ,最外为长T2 高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7例患者术后 1~ 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 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 1mm。结论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毁损针的直径和长度成正比 ,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 ,毁损灶大小在 5 .0mm× 5 .2mm× 8.1mm左右 ,则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本病可使全身多脏器受损 ,但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者少见。而恙虫病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国内外目前均未见报道。现将收治的 1例恙虫病合并GBS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患者 ,男 ,5 7岁 ,郊区农民 ,因发热 12天入住传染科。入院查体 :神清 ,T39.0℃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右腋窝可触及 1.0× 1.5 cm2 淋巴结。右胸壁有一 0 .5× 0 .5 cm2结痂 ,四肢肌力正常。拟诊“恙虫病”予以氯霉素治疗 ,于第二日出现四肢无力 ,呼吸困难 ,饮水呛咳。查体 :…  相似文献   

18.
囊性脑膜瘤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资料女,40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6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右鼻唇沟变浅.头颅CT示左额颞叶近皮质区4cm×4cm×5cm等密度占位,伴囊性变,周围水肿明显.MRI示病灶呈稍长T1、T2信号,显著强化,周围囊变,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图1).入院诊断:左额颞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言语不利1年,头胀痛1个月"入院。曾行抗生素试验治疗2周(具体不详)无好转。头部CT示:左额颞低密度占位。MRI示(图1)左额颞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1 cm×2.0 cm×1.5 cm,壁呈等T1、等T2信号,周围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呈明显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20.
例1 女,52岁.因头痛,进水呛咳和走路不稳3个月于2003年12月19日入院.体格检查:除昂白征(+)外,余未见特殊.MRI示岩斜区有一3.5cm×3cm×3cm等T1、长T2信号影,注对比剂后明显增强.诊断:岩斜区脑膜瘤.于2003年12月25日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脑膜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