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维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的疗效,提高其安全性。方法:将116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FAT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标测指导下,观察组在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随访6-1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融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21%(P<0.05);观察组X线曝光时间为9.9±2.3min,短于对照组的21.3±8.6min(P<0.01);曝光量为27.5±4.3mG y1,小于对照组的84.9±10.5mG y1(P<0.05)。结论:采用CARTO标测儿童FAT,可准确快速地分析FAT机制,射频消融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射频消融迷宫手术联合应用可达龙治疗风心病房颤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组病人在瓣膜手术时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中术后应用可达龙;对照组在瓣膜手术时不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但同样应用可达龙,观察两组病人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7.5%,对照组为6.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前病人左房内径小、房颤时间短者有利于窦性心律的转复,而术前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心胸比对其无明显影响;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即使没有恢复窦性心律的病人其室性心率也比术前明显降低。结论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对治疗风心病房颤效果令人满意,对左房内径小、房颤时间短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聂晶  蔡衡  万征  张文娟  姚薇  程晔  张亮  朱可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21-182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及长程持久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1,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2。在CARTO或ENSITE 3000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CARTO-Merge或Ensite Fusion图像融合技术,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采用步进式消融策略,在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复杂心房碎裂电位(CFAE)或高频电位消融、对规律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房扑)进行标测和消融,主要是线性消融,包括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间隔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等其中之一或不同组合,消融至实现窦性心律,对于呈持续性房扑者经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心律失常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直径。结果 (1)组1中17例(30.9%)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9例(52.7%)消融过程中房颤转变为房扑,经三维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其中22例(22/29)为左房大折返房扑,余7例(7/29)为右房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左房房扑经静脉推注心律平或胺碘酮或伊布利特转复5例,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15例,快速起搏拖带转复2例,7例右房房扑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均转复窦性心律;9例(16.4%)至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律经直流电复律。组2中18例术中发生房颤,其中13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采用高频刺激转复窦性心律,3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转复。(2)组1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生房性心动过速29例,不典型房扑9例,房颤13例;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19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65.5%。3个月内组2发生房性心动过速16例,不典型房扑8例,房颤8例;术后6个月时房颤复发7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87.3%。两组一次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较为安全,但与阵发性房颤比较,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消融步骤较复杂,一次消融成功率较阵发性房颤低;消融术后发生大折返房速或不典型房扑较为常见,部分可在术后3个月减少或消失,往往需再次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转复窦性心律后,左房容积减小,提示有利于心房重构的减轻或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西宁地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风湿性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例,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各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2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6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h~3天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高原地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8 a临床经验及体会. 方法: 以射频消融的方法替代"切和缝",完成迷宫手术即射频消融迷宫术,共施行236例,对其中后166例患者的经典迷宫手术路线进行了改良,包括在右心房下部行三条短线性射频消融,在左心房长径>70 mm、房颤病史>3 a的病例增加左心房消融线路. 结果: 整个射频消融过程耗时13~39(平均21) min. 无手术死亡,无射频消融相关并发症. 手术后2 wk 210例恢复窦性心律,总转复率89%,其中前70例患者有51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73%,后166例患者有159例恢复窦性心律,将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比例提高到95.7%(P<0.01). 前70例中有63例曾发生手术后心房扑动,但在后166例,行射频迷宫术时在右心房下部加三条短线性消融后,仅有58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发生心房扑动,占35%,明显少于经典迷宫手术路线组(P<0.01). 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简便易行,与"切和缝"的迷宫手术比较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手术疗效确切,经过改良路线,房性心律失常并发症减少,房颤窦性转复率高于经典的"切和缝"的迷宫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极及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VD)伴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RHVD伴房颤患者,按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n=60,接受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与对照组(n=60,接受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融时间为(20.63±8.54)min短于对照组的(28.65±8.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研究组为(478.40±58.50)m,长于对照组的(425.32±50.6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21.67%,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8.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VD伴房颤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优于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可缩短消融时间,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Three-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81例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和17例持续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87.65%(71/81)的阵发性房颤(随访时间16±5)和58.82%(10/17)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访时间13±5)维持窦性心律,二组间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有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下房颤消融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房颤节律下的消融时间(188±30与243±26 min,P<0.01).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1例胸壁血肿,1例中重度肺静脉狭窄,1例急性胃扩张,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经护理和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规范化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起源于希蒲系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结果.方法:23例起源于希蒲系统IVT,按消融方法分为两组:(1)心动过速消融组,为9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最早提前P电位为靶点,在心动过速下进行消融;(2)窦性心律消融组,为14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记录最早P电位且窦律下试放电过程中出现同形或近似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靶点,在窦律下进行消融.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观察两种不同消融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起源于希蒲系统I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钳行左心房消融术与双心房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效果和意义。方法:从2012年9月-2014年8月在本科二尖瓣手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钳Cox MazeⅣ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58例左心房消融术组患者为对照组,70例双心房消融术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全麻状态且循环心脏停止跳动情况下实施左心房消融术与双心房消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21.52±13.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61±6.25)min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1.57±8.18)min、(61.54±4.8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律占比94.29%、窦性心律维持率81.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5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术前左房内径、房颤时长均为影响患者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二尖瓣病变伴房颤患者,实施双心房消融术可显著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减少心房扑动发生率,临床上也需对影响术后窦性心律恢复因素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8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术,均系风湿性瓣膜病变,房颤病史6~240个月,平均(58.6±3.2)个月,按照Cox迷宫Ⅲ型手术路径进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时间(16±4.2)min.术后出院时16例恢复窦性心律,有效率88.9%.随访(36±7.6)个月,76.5%的患者保持窦性心律.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王喜阳  任付先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2):1192-1195+120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AF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证明,基于环肺静脉隔离的射频消融术治疗AF安全有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射频电流是AF消融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量来源,控制射频能量的输出,创造持久、连续和跨壁的组织损伤是实现肺静脉电学隔离的重要途径。不同消融功率可对组织造成不同的损伤特点,目前关于消融功率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基于此,本文就射频消融治疗AF时功率的选择及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瓣膜手术中冲洗射频消融结合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瓣膜病变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6例瓣膜手术中采用美敦力公司的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Medtronic CardioblateTM)治疗心房颤动。在18条迷宫Ⅲ手术切口中,5条采用常规的外科手术技术,13条采用冲洗射频消融线取代。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结果:6例患者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1例仍为AF,药物复律亦无效。术后随访6~12个月,5例维持窦性心律。结论:瓣膜病变伴有较长时间持续AF者在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冲洗射频消融结合改良迷宫III手术是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6.11±3.51)h、窦性心律恢复时间(15.17±4.51)min及住院时间(8.57±1.6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11±4.17)h、(25.66±4.62)min及(12.14±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外科同期行心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肥厚心肌切除术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行射频消融术分为两组,即联合射频消融组(SG组,n=44)和对照组(NG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SG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122.3±28.5)min vs.(109.7±26.2)min,P=0.037]。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52.3%vs. 73.1%,P=0.047),但术后ICU停留时间较长[(47.5±23.7)h vs.(37.8±20.5)h,P=0.045]。出院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SG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分别为90.9%、86.4%和81.8%。结论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心肌切除同期行射频消融手术安全,心房颤动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较好,但ICU停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徐辉  葛建军  汪洋  程光存 《安徽医学》2019,40(4):381-384
目的评价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作为消融组,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 93±30. 06) min,术后监护时间为(1. 97±0. 96) d,术后住院时间为(11. 83±5. 50) d,术后病死率为1. 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消融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4. 58±43. 92) min,手术时间为(300. 03±53. 43) min,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17.
陈灏  杨庆军  严宇  吴洪坤  罗永金  余杨  喻鹏凌 《重庆医学》2013,42(18):2095-2097
目的探索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手术的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改良迷宫手术(MAZEⅢ)(n=28),同期相似条件仅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做对照(n=26),随访6~10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别,术后均存活,消融组术后窦性维持率85.71%,对照组仅15.38%,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57.68±11.56)改善较对照组(55.22±6.19)明显,消融组左房直径(46.76±10.60)回缩较对照组(56.19±13.53)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ICU、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引流量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操作简单、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手术切除复杂腹腔巨大肿物的优缺点、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复杂腹腔巨大肿物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57±10)岁;分为射频消融辅助组(n=20)和非射频消融辅助组(n=22),两组均为开腹手术且完整切除肿物。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9±17.9)min,非射频消融辅助组(111±27.2)min;射频消融辅助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28±129.4)m L,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815±166.1)m L;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手术费用为(18750±600)元,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12450±71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天数(15±3.4)d,非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天数(17±3.2)d;射频消融辅助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35630±709)元,非射频消融辅助组为(34079±663)元;射频消融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非射频消融辅助组术为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腹腔肿物切除术具有效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术式,但也存在手术费用昂贵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系统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6.7±8.9)min,住院时间为(8.3±0.5)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4.2±5.7)min,住院时间为(5.5±0.3)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hisholm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49.4±5.4)、(78.8±4.9);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48.4±5.0)、(87.4±5.6),治疗后观察组的Chi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系统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相较于常规开放性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的恢复,能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取55例瓣膜疾病或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射频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射频消融组患者实施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则单纯行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时随访,射频消融组中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80% vs 39%,P < 0.05)?术后半年复查心脏彩超,两组病例术后左心房横径?左室横径较术前都减小(P < 0.05);两组间比较,射频消融组术后左心房横径较对照组减小(P < 0.05)?射频消融组心功能≥Ⅱ级的比例射频消融组较对照组高(P < 0.05)?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具有可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