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左心室流出道较少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均安全有效。近来我们发现1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并消融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间隔部希氏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与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病人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于右心室流入道行激动与起搏标测,以心室激动较体表QRS波提早、消融导管远端起搏图形与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相似部位为消融靶点。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5例病人Ⅰ导联和Ⅱ导联QRS波均呈R型,Ⅲ导联、aVF导联以低振幅波为主,V1导联均呈QS型,胸导联较早转变成qR或R型(发生于V2或V3),V5、V6均呈高R型;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限为110~120ms。5例病人分别于前间隔(2例)、中间隔(1例)、后间隔(2例)标测到消融靶点,放电后前间隔部、后间隔部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均消失,中间隔病人消融失败。无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8~30个月,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消融此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起源于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的QRS形态与左前分支折返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似,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常规导管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安全有效,但少数患者由于心脏的解剖关系,消融导管在此处无法贴靠而消融失败。近期我院1例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股动脉逆行途径普通消融导管消融失败,  相似文献   

4.
前面12 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希氏束旁、特发性左心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左冠状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和起源于右心室间隔部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大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三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附近。起源于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的QRS形态与左前分支折返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似,绝大多数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常规导管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安全有效,但少数患者由于心脏的解剖关系,消融导管在此处无法贴靠而消融失败。近期我院1例左心室前间隔左前分支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股动脉逆行途径普通消融导管消融失败,而采用穿  相似文献   

6.
前面11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希氏束旁、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及左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文介绍右心室间隔部不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引导下,探讨起源于左心室后乳头肌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并探讨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常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完成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统计和分析心电图和腔内电图的特征,随访12个月观察导管消融的有效性。结果:36例的体表心电图(ECG)QRS波具有相同的特征: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平均时程(147±10) ms, QRS波起始段斜率较大。Ⅰ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Ⅲ、aVF)主波以负向为主,aVR导联呈特征性的qR型,aVL导联则以正向为主。胸前导联V1~V3主波为正,而V5、V6导联可见到较深的S波。36例均成功完成标测和消融,有效消融靶点电位具有类似的特征。随访12个月无原发心律失常发作。结论: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似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特征。应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可以直视下明确定位,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安全地终止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提出鉴别流程。方法根据射频导管消融PVCs/VT有效靶点或心室最早激动点的X线胸片进行定位,分析不同起源PVCs/VT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结果828例接受导管消融,580例起源于右心室,248例起源于左心室,左、右心室起源者胸导联移行指数<0的分别占97.58%及7.24%;左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下壁导联多数呈R型,V1上,多数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呈rS型,右室间隔起源呈QS型,主动脉瓣上起源者常呈rS或RS型;下壁导联上,左前分支起源者常呈qR型,左后分支起源者常呈rS型。结论结合体表心电图胸导联移行指数、下壁导联和V1上的QRS波群特征可初步判断特发性PVCs/VT的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研究发现,心室流出道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s/VT),因起源点在心室的前上部,故在下壁导联呈R型。然而,近年来由于PVCs/VT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广泛开展,我们发现少数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PVCs,在Ⅱ、Ⅲ、aVF中,亦可一个或多个导联呈非R型,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 ),包括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 )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为无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 )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经心内膜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s/IVT逐年增加。然而,左心室心外膜VAs起源者经左心室心内膜消融无效而需经心外膜消融才能成功。Daniels等报道心外膜起源IVT的发生率可达9%。  相似文献   

11.
前面9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心大静脉(GCV)最远端及左右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近来我院收治1例罕见的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合并持续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并消融成功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面6期我们已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及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然而,近来我们发现,部分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经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流出道均未能找到理想靶点,但在冠状静脉最远端存在理想靶点并消融成功。本期结合2例典型病例,介绍经心大静脉最远端心室流出道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和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VA)起源于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希氏-浦肯野系统的研究很多,希氏-浦肯野系统在VA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被肯定。浦肯野样电位作为浦肯野系统发出的特殊电位,在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多形性)及心室颤动、器质性心脏病相关VA等的射频消融方面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及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将介绍右心室流出道邻近结构即主肺动脉干及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沈瑞环  邹彤 《心脏杂志》2023,35(1):102-105
调节束是一个位于右室心腔内的条索状肌性结构,两端分别延伸至右室前间隔流入道下缘和右室游离壁前乳头肌根部,其内有右束支通过。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调节束可能是无结构性心脏病变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之一。起源于此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此外,某些触发多形性室速和特发性室颤(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VF)的短联律间期室早也被发现起源于调节束,而消融这些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预防室颤复发,因此,有效识别相应的心电图异常并及时予以消融可能是治疗IVF的新靶点。目前,调节束导致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仍存争议,本文就调节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与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预防和治疗调节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4):343-347
前面4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介绍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7.
前面7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最远端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2):178-182
前面2期我们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下称消融)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我们介绍起源于三尖瓣环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9.
林加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3):267-272
前面3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的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本期将介绍起源于二尖瓣环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冯金忠  骆合德 《心脏杂志》2014,26(1):108-111
左室流出道(LVOT)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导管消融LVOT起源的特发性IV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LVOT起源的IVA具有其特殊性。了解LVOT的解剖结构、IVA的心电图表现以及标测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