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IVF/ICSI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胚胎形成的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临床囊胚培养策略及冻融移植周期胚胎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间年龄36岁患者共993个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形成的D5囊胚、D6囊胚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在冻融移植周期中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指标。结果剩余胚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53.75%、可利用囊胚率67.54%,冻融周期移植囊胚妊娠率62.54%;D5囊胚组的妊娠率(70.93%)和种植率(52.55%)显著高于D6囊胚组(分别为49.55%、34.43%)和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分别为55.49%、36.75%)(P0.05),而D6囊胚组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之间妊娠率和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可获得良好的囊胚形成率;所形成的囊胚在冻融移植周期中也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结局,尤其是D5的囊胚,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冻融周期可首选D5囊胚进行复苏移植,利于在最少的移植周期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的发育速度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胚胎解冻后的发育速度能否成为评估其植入潜能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情况,比较1 426个移植时无囊胚形成的周期(无囊胚形成组)及113个移植时已有囊胚形成的周期(囊胚形成组,根据囊胚个数分为1个囊胚组和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无囊胚形成组与囊胚形成组的种植率(26.49%vs.34.96%)及临床妊娠率(45.09%vs.59.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48.81%)、临床妊娠率(74.29%)均显著高于1个囊胚组(分别为28.57%、52.56%)及无囊胚形成组(分别为26.49%、45.09%)(P0.05),囊胚形成组及其两个亚组的多胎率较无囊胚形成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细胞胚胎组及融合胚胎组移植时形成囊胚的比例都显著高于8-细胞以下胚胎组(5.21%vs.11.50%vs.0.85%)(P0.05);且8-细胞胚胎组与融合胚胎组形成囊胚的比例也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移植个数及移植的囊胚数与临床妊娠显著相关(P0.05)。结论卵裂期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18~24h,部分胚胎已发育为囊胚,且这些胚胎的植入能力和发育潜能更好。对于解冻后培养有1个以上囊胚形成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冻融胚胎的质量与囊胚形成率之间关系,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6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冻融胚胎囊胚培养的449名患者共478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年龄、解冻后胚胎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D3胚胎质量等分组比较解冻后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分析各因素与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在解冻后全存活胚胎组显著高于半存活胚胎组(P0.05)、D3优质胚胎组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5)、7~9细胞与9细胞胚胎组显著高于7细胞组(P0.05),D3 A+B级胚胎组的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D级胚胎组(19.82%vs.14.8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与可用囊胚形成显著相关(P0.05),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与优质囊胚形成显著有关(P0.05)。结论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影响囊胚的形成及质量,其中胚胎解冻后存活状态对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3非可移植胚胎(评分5Ⅱ级)行囊胚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受精后并行囊胚培养的1 61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D3移植冷冻后剩余进行囊胚培养的胚胎评分情况分为非可移植胚胎组(n=847)和可移植胚胎组(n=764),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情况;并把非可移植胚胎组再按年龄分为35岁组(n=506)、35~39岁组(n=222)和≥40岁组(n=119),分析年龄对D3非可移植胚胎囊胚形成的影响。结果可移植胚胎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非可移植胚胎组(P0.05);可移植胚胎组和非可移植胚胎组冻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可移植胚胎组中不同年龄亚组间的囊胚形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D3非可移植胚胎延长培养至囊胚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类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中心行FET助孕的1 210个周期。患者年龄<40岁,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为人工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卵裂期胚胎组(A组,n=536)和囊胚组(B组,n=674)。分别将A组和B组根据移植日内膜厚度分为4个亚组:A1、B1组(内膜厚度<6 mm);A2、B2组(6 mm≤内膜厚度<8 mm);A3、B3组(8 mm≤内膜厚度<12 mm);A4、B4组(内膜≥12 mm)。比较亚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FET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卵裂期胚胎组(A组)中,A1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4亚组(27.50%vs. 56.58%,P<0.05),而4个亚组间胚胎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组(B组)中,B1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3、B4亚组(42.11%vs. 65.03%、68.97%,P<0.05),B1亚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B3亚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行囊胚培养后移植与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囊胚培养再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作比较,根据胚胎的冷冻时机不同,分为卵裂期冷冻组(112例)和囊胚期冷冻组(845例),两组患者使用1∶1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情况、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间的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期冷冻组的D5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而D6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卵裂期冷冻组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继发不孕比例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IVF的占比、基础AMH水平、优质囊胚(≥3BB)比例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多胎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卵裂期冷冻组与囊胚期冷冻组的基本资料均无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探讨D3胚胎卵裂球数目与胚胎发育潜能和整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助孕的261个治疗周期共920枚活检囊胚的数据资料,根据D3胚胎卵裂球数目不同进行分组(4细胞组、5细胞组、6细胞组、7细胞组、8细胞组、9细胞组、10细胞组及≥11细胞组),评估各组后续获得优质囊胚和整倍体囊胚的机会,并统计分析各组间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1)与8细胞组相比,5细胞、6细胞、7细胞及10细胞组优质囊胚率显著降低(P=0.00),调整女方年龄因素以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0);卵裂球数目合并分组后,≤7细胞组、9~10细胞组的优质囊胚率显著低于8细胞组,调整年龄因素以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11细胞组优质囊胚率与8细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调整女方年龄后,仍无显著性差异(P=0.45)。(2)与8细胞组相比,其他各组囊胚的整倍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整年龄后,各组间囊胚整倍体率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胚胎致密化开始时间和细胞数对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使用延时成像(TLI)技术记录发育到囊胚期的203枚胚胎。根据胚胎致密化开始前细胞数划分为4~6细胞、7~9细胞、10~12细胞、13~15细胞、16~18细胞5个组,比较5组的胚胎发育情况;根据Gardner分级将囊胚分为可用囊胚组和不可用囊胚组,比较同细胞数阶段下两组囊胚的致密化开始时间;比较在第4天(D4)单胚移植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胚胎致密化开始时间和细胞数。结果 胚胎致密化开始于10~12细胞和13~15细胞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4~6细胞、7~9细胞和16~18细胞(P<0.05)。可用囊胚的致密化开始时间显著早于不可用囊胚致密化开始时间(P<0.05),且可用囊胚在在7~9细胞、10~12细胞以及13~15细胞阶段的致密化开始时间均显著早于不可用囊胚(P<0.05)。D4单胚胎移植妊娠组的胚胎致密化开始集中在10~15细胞阶段;致密化开始时间早于未妊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10~15细胞阶段开始致密化的胚胎有更好发育潜能,且发育潜能高的胚胎致密化开始的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胚胎形态学观察进行选择性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策略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卵裂期胚胎新鲜周期移植或全胚冷冻保存后第1个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受精后第2天(D2)胚胎形态学观察和胚胎移植数目分为:D2、D3连续观察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组(连续观察单胚组)70个周期;无D2观察、仅D3观察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组(D3观察单胚组)97个周期;仅D3观察卵裂期双胚胎移植组(D3观察DET组)564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发育实验室指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计数(AFC)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不同受精方式占比、Gn总量、HCG日内膜厚度、HCG日P水平、刺激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3观察单胚组的获卵总数、成熟卵子数、2PN受精数、卵裂数、优胚数、成囊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序贯移植、内膜机械刺激与囊胚移植三种移植方案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结果,为临床选择RIF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因反复种植失败拟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共228例,研究组按照移植方案不同分为三组:A组(序贯移植组):移植1枚卵裂期胚胎+1枚囊胚(40例);B组(内膜机械性刺激组):根据胚胎移植时间及数量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B1组: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1枚囊胚移植(52例);B2组:内膜机械性刺激+2枚卵裂期胚胎移植(47例);C组(囊胚移植组):移植1枚囊胚(40例)。对照组为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49例)。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67.52%)、种植率(41.2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3%、21.43%,P均0.05);B1组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4.23%vs 21.43%,P0.05);多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IF患者选择序贯移植、内膜机械性刺激+囊胚移植及囊胚移植三种移植策略均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三者中序贯移植较传统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序贯移植可以降低因囊胚培养失败无胚胎移植的风险,但同时可能增加多胎率的风险。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新鲜移植周期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年龄分为4组:年龄小于35岁使用长方案105例、短方案53例;年龄35岁以上使用长方案者37例、短方案5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FSH值、窦卵泡数、卵巢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并比较移植D3卵裂期胚胎组及D5囊胚期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1)年龄35岁患者:长方案组较短方案组,移植日内膜厚度[(12.20±2.39)vs.(11.27±2.42)mm]、获卵数[(6.50±2.75)vs.(4.80±2.48)]、受精数[(5.02±2.43)vs.(3.74±2.19)]、卵裂数[(4.92±2.41)vs.(3.64±2.16)]、优胚数[(1.97±1.86)vs.(1.23±1.38)]及冷冻胚胎数[(1.18±1.54)vs.(0.60±1.08)]均显著增高(P0.05);(2)年龄≥35岁:长方案组受精数显著高于短方案组[(4.92±2.27)vs.(3.86±2.06)](P0.05);(3)相同促排方案不同年龄组比较:长方案组随着年龄的增加,Gn总量[(3 184.30±1 262.12)vs.(3 878.03±1 466.53)U]显著增加(P0.05),而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冷冻胚胎数均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方案组两个年龄组比较各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各年龄组长方案较短方案,以及各方案组年轻者较年长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流产率较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移植D3卵裂期胚胎或D5囊胚期胚胎的妊娠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OR患者在促排卵治疗时,选择长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助孕结局;DOR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临床结局趋于下降;在获卵少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卵裂期优质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单囊胚冻融移植的共2 59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1 058个周期)和非活产组(1 535个周期),同时进行年龄(35岁、35~39岁、≥40岁)和囊胚质量/发育速度分层分析,研究影响单囊胚冻融移植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1)活产组移植年龄中位数显著小于非活产组(31岁vs.32岁),移植日内膜厚度(9.2 mm vs.9.0 mm)和优质囊胚率(72.5%vs.62.5%)则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0.05)。(2)不同女性年龄组内随着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评分等级降低活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未发现不同囊胚腔扩张等级对活产率的影响(P0.05);对于年龄35岁和35~39岁患者,D5囊胚移植较D6/D7囊胚移植具有更高的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35岁的女性单囊胚移植活产率高于35岁以上具有相同囊胚评级的患者,并且年龄35岁BB及以上评级的单囊胚移植可获得45%的活产率。结论女方年龄、囊胚质量及囊胚发育速度对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活产结局有显著影响。复苏周期中35岁以下女性移植单个优质囊胚的活产率可达45%以上,提示单囊胚移植可行。制定个体化胚胎选择策略是确保单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VF/ICSI-ET中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的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方法将受精后第3天的低评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比较不同卵裂球数的D3低评分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分析所获得的可移植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1.低评分胚胎可移植囊胚形成率30.85%;2.其中6-9细胞的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共解冻所形成的可移植囊胚362枚,存活314枚,囊胚复苏率86.74%;共解冻225个周期,移植206个周期,囊胚移植后胚胎着床率为27.07%,生化妊娠率41.26%,临床妊娠率36.41%,流产率为24.0%,活产率26.70%。低评分胚胎组的胚胎着床率(27.07%vs.44.44%)、生化妊娠率(41.26%vs.66.67%)、临床妊娠率(36.41%vs.61.90%)、活产率(26.70vs.47.62%)均低于优质胚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低评分胚胎仍有可能获得妊娠及活产儿。将卵裂期低评分胚胎用于囊胚培养,可提高胚胎利用率。对于无优胚移植或者移植优胚仍未受孕的患者,可选择移植来源于低评分胚胎的囊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与胚胎发育的关系,评估胚胎源性HCG在胚胎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VF-ET患者D3胚胎培养液中的HCG(D3-HCG)浓度,记录D3胚胎细胞数、是否均匀、碎片率、胞浆颗粒和空泡、融合情况及囊胚培养结局,比较不同形态及囊胚培养结局胚胎的D3-HCG水平差异。结果 D3-HCG水平在4~6细胞组与7~9细胞组间(F=3.331,P=0.038)、D5囊胚组与D6囊胚组间(t=-2.710,P=0.008)、D3胚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间(t=2.659,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3-HCG水平在其他胚胎形态及囊胚培养结局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是否形成囊胚及囊胚质量与D3-HCG水平不存在相关性,胚胎的发育速度与D3-HCG水平有一定关联,D3-HCG浓度检测应用于胚胎优选的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了解胚胎级别与冷冻受损的关系,分析受损程度(完整存活、受损率≤20%和>20%组)和移植平均≥6、<6细胞胚胎对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1、2、3级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损伤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完整存活胚胎、受损率≤20%及>20%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移植≥6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6细胞胚胎组(P<0.05)。结论胚胎卵裂球受损率评价胚胎受损程度优于胚胎存活率。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质量、移植时胚胎细胞期和受损程度是影响妊娠率和种植率的胚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284);2~3I、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卵裂期和囊胚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行冻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患者(共402例)的临床资料。按诱导内膜向分泌期转化日的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4组:A-3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卵裂期胚胎者,共108例;A-5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囊胚者,共36例;B-3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卵裂期胚胎者,共146例;B-5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囊胚者,共11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A-3组的种植率(23.30%)和临床妊娠率(37.04%)均显著低于B-3组(分别为32.59%、54.79%)(P0.05),两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5组的流产率(41.67%)显著高于B-5组(13.33%),活产率(38.89%)显著低于B-5组(67.86%)(P均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时,对于薄型内膜(7mm)患者可以选择囊胚移植以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其较高的流产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D3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复苏周期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复苏的胚胎来自于同一取卵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策略不同分为:(1)卵裂期移植组,即慢速冷冻复苏后直接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共55个复苏周期。(2)囊胚移植组,即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共57个复苏周期。分析囊胚移植组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抱婴率等临床结局。结果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72.57%,继续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29.50%。移植时卵裂期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囊胚移植组[(2.64±0.53)vs.(1.39±0.54)枚,P0.05],移植胚胎中优质胚胎占比无显著性差异(58.82%vs.47.37%,P0.05)。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显示,两组临床妊娠率(44.44%vs.39.02%)、异位妊娠率(5.00%vs.0%)、多胎妊娠率(20.00%vs.25.00%)、早期流产率(20.00%vs.18.75%)、抱婴率(26.19%vs.28.2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移植组的种植率略低于囊胚移植组(22.69%vs.3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临床结局差异不大,培养至囊胚移植显著减少平均移植胚胎数,但是增加无可移植胚胎的风险,各中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和囊胚期胚胎重复冷冻复苏后的种植潜能及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科室复苏玻璃化冷冻胚胎后取消移植,胚胎经重复冻融后再次解冻周期57个。排除混合移植单次冻融胚胎的周期后,最终收集完全移植重复冻融胚胎周期数37个,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从同时期移植单次冻融胚胎的患者中匹配出59个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和39个囊胚移植周期作为对照组,分析重复冷冻胚胎复苏后的存活率及移植后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胎分娩率等临床指标。结果重复冷冻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96.49%(55/57),重复冷冻囊胚复苏存活率为95.83%(23/24),移植后种植率、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胎分娩率等临床结局与对照组单次冻融胚胎移植后的结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复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临床结局与匹配条件下的单次冻融胚胎的临床结局无显著性差异。重复冷冻可以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复苏周期取消移植后胚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授精方式对不同原核数目及D3评级胚胎体外发育形成囊胚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 610个新鲜取卵周期的囊胚培养结局。根据授精方式将行囊胚培养的胚胎分为IVF组和ICSI组,每组再根据原核数目(0PN、1PN和2PN)以及受精后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评级(优质和非优质,分别简称为H及L)将胚胎分为6个亚组,即2PN-H、2PN-L、1PN-H、1PN-L、0PN-H以及0PN-L亚组,比较分析各组的囊胚形成率(BR)、优质囊胚形成率(HBR)、可利用囊胚形成率(ABR)、D5BR、D5 HBR、D5ABR等指标。结果 ICSI组的总BR、HBR以及ABR与IVF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1PN-H亚组、ICSI-1PN-L亚组的BR、HBR、ABR以及ICSI-0PN-L亚组的BR、ABR均显著性地低于IVF相应亚组(P0.05),而ICSI-2PN-H亚组、ICSI-2PNL亚组以及ICSI-0PN-H亚组的BR、HBR以及ABR与IVF相应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CSI-2PN-L亚组的ABR外)。另外,ICSI组的总D5BR、D5 HBR以及D5ABR均显著低于IVF组(P0.01),但是ICSI-0PN-H亚组的D5BR、D5HBR、D5ABR却显著高于IVF-0PN-H亚组(P0.01)。结论通过ICSI获得的1PN胚胎(无论D3胚胎评级)以及0PN-L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较低,并且ICSI会降低大部分胚胎的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