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IVF/ICSI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胚胎形成的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临床囊胚培养策略及冻融移植周期胚胎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间年龄36岁患者共993个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形成的D5囊胚、D6囊胚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在冻融移植周期中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指标。结果剩余胚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53.75%、可利用囊胚率67.54%,冻融周期移植囊胚妊娠率62.54%;D5囊胚组的妊娠率(70.93%)和种植率(52.55%)显著高于D6囊胚组(分别为49.55%、34.43%)和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分别为55.49%、36.75%)(P0.05),而D6囊胚组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之间妊娠率和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可获得良好的囊胚形成率;所形成的囊胚在冻融移植周期中也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结局,尤其是D5的囊胚,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冻融周期可首选D5囊胚进行复苏移植,利于在最少的移植周期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D3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复苏周期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复苏的胚胎来自于同一取卵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策略不同分为:(1)卵裂期移植组,即慢速冷冻复苏后直接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共55个复苏周期。(2)囊胚移植组,即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共57个复苏周期。分析囊胚移植组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抱婴率等临床结局。结果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72.57%,继续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29.50%。移植时卵裂期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囊胚移植组[(2.64±0.53)vs.(1.39±0.54)枚,P0.05],移植胚胎中优质胚胎占比无显著性差异(58.82%vs.47.37%,P0.05)。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显示,两组临床妊娠率(44.44%vs.39.02%)、异位妊娠率(5.00%vs.0%)、多胎妊娠率(20.00%vs.25.00%)、早期流产率(20.00%vs.18.75%)、抱婴率(26.19%vs.28.2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移植组的种植率略低于囊胚移植组(22.69%vs.3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临床结局差异不大,培养至囊胚移植显著减少平均移植胚胎数,但是增加无可移植胚胎的风险,各中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VF/ICSI-ET中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的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方法将受精后第3天的低评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比较不同卵裂球数的D3低评分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分析所获得的可移植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1.低评分胚胎可移植囊胚形成率30.85%;2.其中6-9细胞的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共解冻所形成的可移植囊胚362枚,存活314枚,囊胚复苏率86.74%;共解冻225个周期,移植206个周期,囊胚移植后胚胎着床率为27.07%,生化妊娠率41.26%,临床妊娠率36.41%,流产率为24.0%,活产率26.70%。低评分胚胎组的胚胎着床率(27.07%vs.44.44%)、生化妊娠率(41.26%vs.66.67%)、临床妊娠率(36.41%vs.61.90%)、活产率(26.70vs.47.62%)均低于优质胚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低评分胚胎仍有可能获得妊娠及活产儿。将卵裂期低评分胚胎用于囊胚培养,可提高胚胎利用率。对于无优胚移植或者移植优胚仍未受孕的患者,可选择移植来源于低评分胚胎的囊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结论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和囊胚期胚胎重复冷冻复苏后的种植潜能及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科室复苏玻璃化冷冻胚胎后取消移植,胚胎经重复冻融后再次解冻周期57个。排除混合移植单次冻融胚胎的周期后,最终收集完全移植重复冻融胚胎周期数37个,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从同时期移植单次冻融胚胎的患者中匹配出59个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和39个囊胚移植周期作为对照组,分析重复冷冻胚胎复苏后的存活率及移植后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胎分娩率等临床指标。结果重复冷冻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96.49%(55/57),重复冷冻囊胚复苏存活率为95.83%(23/24),移植后种植率、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胎分娩率等临床结局与对照组单次冻融胚胎移植后的结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复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临床结局与匹配条件下的单次冻融胚胎的临床结局无显著性差异。重复冷冻可以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复苏周期取消移植后胚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冻融胚胎的质量与囊胚形成率之间关系,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6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冻融胚胎囊胚培养的449名患者共478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年龄、解冻后胚胎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D3胚胎质量等分组比较解冻后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分析各因素与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在解冻后全存活胚胎组显著高于半存活胚胎组(P0.05)、D3优质胚胎组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5)、7~9细胞与9细胞胚胎组显著高于7细胞组(P0.05),D3 A+B级胚胎组的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D级胚胎组(19.82%vs.14.8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与可用囊胚形成显著相关(P0.05),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与优质囊胚形成显著有关(P0.05)。结论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影响囊胚的形成及质量,其中胚胎解冻后存活状态对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1 7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和胚胎质量分为4组,其中移植胚胎为第5天(D5)优质囊胚者设为A1组(n=635);移植胚胎为D5非优质囊胚设为A2组(n=199);移植胚胎为D6优质囊胚设为B1组(n=418),移植胚胎为D6非优质囊胚设为B2组(n=509)。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BMI)及囊胚形成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1组与B1组的BMI、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2组的不孕年限、BMI、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2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优质胚胎组中,囊胚形成时间是引起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的显著因素[OR=2.240,95%CI(1.592-3.152)](P0.05)。结论在冻融单囊胚移植时,若移植胚胎为优胚,则囊胚形成时间对于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当移植囊胚为非优胚时,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D5囊胚移植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的发育速度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胚胎解冻后的发育速度能否成为评估其植入潜能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情况,比较1 426个移植时无囊胚形成的周期(无囊胚形成组)及113个移植时已有囊胚形成的周期(囊胚形成组,根据囊胚个数分为1个囊胚组和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无囊胚形成组与囊胚形成组的种植率(26.49%vs.34.96%)及临床妊娠率(45.09%vs.59.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1个以上囊胚组的种植率(48.81%)、临床妊娠率(74.29%)均显著高于1个囊胚组(分别为28.57%、52.56%)及无囊胚形成组(分别为26.49%、45.09%)(P0.05),囊胚形成组及其两个亚组的多胎率较无囊胚形成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细胞胚胎组及融合胚胎组移植时形成囊胚的比例都显著高于8-细胞以下胚胎组(5.21%vs.11.50%vs.0.85%)(P0.05);且8-细胞胚胎组与融合胚胎组形成囊胚的比例也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移植个数及移植的囊胚数与临床妊娠显著相关(P0.05)。结论卵裂期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18~24h,部分胚胎已发育为囊胚,且这些胚胎的植入能力和发育潜能更好。对于解冻后培养有1个以上囊胚形成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卵裂期和囊胚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行冻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患者(共402例)的临床资料。按诱导内膜向分泌期转化日的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4组:A-3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卵裂期胚胎者,共108例;A-5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囊胚者,共36例;B-3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卵裂期胚胎者,共146例;B-5组:内膜厚度≥7mm,移植囊胚者,共11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A-3组的种植率(23.30%)和临床妊娠率(37.04%)均显著低于B-3组(分别为32.59%、54.79%)(P0.05),两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5组的流产率(41.67%)显著高于B-5组(13.33%),活产率(38.89%)显著低于B-5组(67.86%)(P均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时,对于薄型内膜(7mm)患者可以选择囊胚移植以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其较高的流产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等级胚胎囊胚培养的价值,并观察其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共纳入684个周期,将新鲜周期剩余无冷冻价值的低等级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当有囊胚形成时给予冷冻保存,若新鲜周期移植后未妊娠,则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统计分析鲜胚周期低等级胚胎囊胚形成率、妊娠率及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在684个鲜胚周期中,有3 536个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其中475个周期有1 187个囊胚形成,囊胚形成率为33.6%,209个周期无囊胚形成。有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8.8%)及种植率(32.3%)较无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9.8%)及种植率(17.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胚胎周期未妊娠者有111个周期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40.5%)、种植率(27.4%)、流产率(8.9%),与同时期卵裂期胚胎冻融周期(n=2 156)的临床妊娠率(43.0%)、种植率(24.0%)、流产率(7.8%)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囊胚移植组异位妊娠率高于同期卵裂期冻胚移植组(8.9%vs.3.7%)(P0.05)。结论卵裂期形态学评分为低等级的胚胎依然有囊胚培养的价值,有助于增加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差成像系统(TLI)对囊胚培养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并行囊胚培养的481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囊胚培养方式不同分为采用TLI系统进行囊胚培养的TLI组(n=189)和采用传统培养体系培养囊胚的标准培养系统(SI)组(n=29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和优质囊胚率。TLI组采用形态学评分结合胚胎动态发育参数选择囊胚,SI组根据形态学评分选择囊胚,比较两组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受精率、2PN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和优质囊胚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组143例患者移植冻融囊胚,SI组217例移植冻融囊胚,两组的移植囊胚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LI组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78.32%vs. 68.66%)和着床率(65.63%vs. 54.83%)显著高于SI组(P0.05),两组的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LI系统进行囊胚培养,以形态学评分结合胚胎动态发育参数选择囊胚,可以明显改善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取卵后第3天(D3)未形成优质卵裂期胚胎的患者移植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患者资料,筛选在第3天未形成优质胚胎的新鲜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期分为:卵裂期移植组(n=462)和囊胚期移植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妊娠结局以及两组成功分娩的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并发症情况,并分析胚胎移植时期对上述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囊胚期移植组的平均取卵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均显著小于卵裂期移植组(P<0.05)。妊娠结局比较中,与卵裂期移植组相比,囊胚期移植组的HCG阳性率(56.1%vs. 26.2%)、临床妊娠率(50.0%vs. 22.3%)、活产率(40.9%vs.16.2%)均显著升高(P<0.001),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取卵周期数分层分析后,取卵周期数≤2的患者囊胚期移植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组(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3非可移植胚胎(评分5Ⅱ级)行囊胚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受精后并行囊胚培养的1 61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D3移植冷冻后剩余进行囊胚培养的胚胎评分情况分为非可移植胚胎组(n=847)和可移植胚胎组(n=764),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情况;并把非可移植胚胎组再按年龄分为35岁组(n=506)、35~39岁组(n=222)和≥40岁组(n=119),分析年龄对D3非可移植胚胎囊胚形成的影响。结果可移植胚胎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非可移植胚胎组(P0.05);可移植胚胎组和非可移植胚胎组冻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可移植胚胎组中不同年龄亚组间的囊胚形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D3非可移植胚胎延长培养至囊胚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首次冷冻复苏周期中应用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的首次冷冻复苏周期OHSS高危患者,均有卵裂期胚胎冷冻和囊胚冷冻,总例数为232例,将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设为A组共84例,囊胚移植组设为B组共148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患者84例,行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61例,临床妊娠率72.62%;B组患者148例,临床妊娠125例,临床妊娠率84.46%,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激素水平、体重指数、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OHSS高危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评价体系中的“废弃”胚胎继续囊胚培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第1次行IVF/ICSI-ET治疗、因D3无可利用胚胎(D3胚胎评分均为Ⅳ级或F级)而行囊胚“试培养”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试培养”结局不同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失败组(1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获卵情况;将成功形成囊胚并移植的患者根据其移植周期不同分为新鲜移植组(41例)和冻融移植组(1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46例患者因D3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试培养”,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50%和5.85%。“试培养”失败组原发性不孕比例显著高于成功组(74.48%vs.57.41%,P<0.05)。54例患者获得囊胚后其中41例行新鲜周期囊胚移植(新鲜移植组),10例患者囊胚复苏成功,行冻融囊胚移植(冻融移植组)。新鲜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3.66%和48.78%;冻融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0.00%,自然流产率为60.00%,活产率为20.00%。所有新生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D3无可用胚胎移植的患者,利用“废弃”胚胎行囊胚“试培养”不失为一种补救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囊胚玻璃化冷冻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行IVF-ET的不孕患者,根据囊胚是否冷冻分为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组和复融周期囊胚移植组;复融周期根据移植囊胚个数分为单囊胚移植组和双囊胚移植组。结果复融周期囊胚复苏率为100%,种植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多胎率较新鲜周期组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囊胚移植组移植胚胎数少于双囊胚移植组,多胎率低于双囊胚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囊胚玻璃化冷冻择期复融移植,能有效提高种植率,单囊胚移植保证了患者妊娠率时,也有效降低了多胎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0PN)与正常原核(2PN)来源优质囊胚的妊娠结局,探讨0PN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行助孕治疗、鲜胚移植失败或取消移植后行冻融优质囊胚移植的7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移植0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0PN组,移植2PN来源冻融优质囊胚的患者为2PN组,分析0PN、2PN卵裂胚的优质囊胚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结果 0PN卵裂胚的总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2PN卵裂胚(37.17%vs.44.49%),但第3天卵裂球8细胞以上胚胎优质囊胚形成率0PN胚胎显著高于2PN胚胎(67.45%vs.57.16%)(P均0.01)。囊胚移植后0PN组的种植率(71.15%vs.53.74%)、临床妊娠率(80.00%vs.64.32%)、抱婴率(68.00%vs.55.71%)显著高于2PN组(P均0.05);两组出生婴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畸形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PN来源优质囊胚的利用价值值得关注。0PN胚胎可能只是在设定的观察时间内未观察到原核,而并不一定是异常受精。对于无可利用优质胚胎的患者,临床上可以将0PN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然后进行移植,以提高患者的胚胎利用率和临床妊娠率。但因为0PN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仍较大,建议能结合遗传学筛查技术,以获得更确切的信息,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解冻周期中单囊胚移植(SBT)与卵裂期双胚胎移植(DET)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探讨解冻周期SBT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且剩余有冷冻储存的囊胚期或卵裂期胚胎的患者资料,并比较解冻周期109例SBT患者(SBT组)和336例DET患者(DET组)的临床条件及助孕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相对于DET组,SBT组的临床妊娠率(54.1%vs. 47.6%)和种植率(56.0%vs. 30.1%)较高,流产率(2.8%vs. 7.1%)较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BT组多胎率(1.8%vs. 12.2%)显著低于DET组(P<0.05)。结论对部分原因不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解冻周期实施SBT可能会改善其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受精后第4天(D4)与第5天(D5)两种移植方案对于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357例患者临床数据,其中D4移植组292例,D5移植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卵裂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D5移植组的输卵管因素不孕比例、优质卵裂胚胎数和可用卵裂胚胎数显著高于D4移植组(P<0.05);D4与D5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66.78%vs. 66.15%)、胚胎种植率(51.75%vs. 52.99%)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D4移植组的移植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D5移植组(1.02%vs. 5.58%)(P<0.05)。结论受精后第4天与第5天两种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在可用胚胎数较少或担心囊胚移植取消风险时可于受精后第4天优选早期囊胚和桑葚胚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非优质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优质胚胎冷冻与移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个优质胚胎及144个非优质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种植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及非优质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的情况。结果与优质胚胎组相比,非优质胚胎组患者年龄[(32.08±4.39)岁vs.(30.48±4.23)岁]、胚胎解冻后培养胚胎未生长比例(26.54%vs.15.52%)显著升高,而形成囊胚的比例(0.62%vs.4.10%)、胚胎种植率(13.66%vs.30.28%)及临床妊娠率(26.67%vs.51.5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个非优质胚胎FET周期共移植胚胎322枚,5B胚胎组解冻后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4B组(100%vs.91.87%)(P0.05);与4B胚胎组相比,5B胚胎组未生长胚胎的比例较低(22.86%vs.32.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非优质胚胎中部分胚胎具有继续发育的潜能,对于优质胚胎较少或没有剩余的患者,可考虑冷冻/移植非优质胚胎,其中5B胚胎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