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左心功能和结构改变的长期影响。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周内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造影剂充盈强度分为灌注正常(14例)、灌注稀疏(18例)、灌注缺损(11例)组。随访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LVEF、LVIDD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时,灌注缺损组LVEF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LVIDD3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灌注缺损组LVIDD明显大于另外两组(P<0.05)。与术后1周比较,灌注缺损组LVEF术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LVIDD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时,其左心收缩功能减弱、左室内径变大;早期行MCE检测有利于对其长期左心收缩功能改变及左室重构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左室心肌收缩异常情况,探讨左室心肌收缩异常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87例,正常对照组82例。经胸二维超声获取两组左室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长轴切面图像,测定左室内、外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浆Hcy水平。观察室内、外膜下肌纵向PSS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结果①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T2DM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左室内膜下心肌纵向PSS均明显减低(P<0.05),而外膜下心肌仅后壁、下壁及后间隔明显减低(P<0.05);④T2DM患者内、外膜下心肌整体PSS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均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41(P<0.01)。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发现T2DM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异常,这种收缩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探讨其对心肌灌注的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已完成PCI治疗的AMI患者47例, 于术后72 h内(T1期)行心肌声学造影(MCE)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于3个月以后(T2期)复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灌注评分(MPS), 计算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 并根据PSI将患者分为灌注良好组与灌注不良组;获取常规超声参数、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2D-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术后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 以及同一组各参数在T1、T2期的差异, 并用ROC曲线分析应变和心肌做功参数对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灌注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在T1、T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T2期G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期两组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GWW...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起病且首次确诊ACS并接受择期或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44例(ACS组),以及正常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对照组及ACS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检查,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两腔、三腔心切面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切面动态图像,连续5个心动周期;应用Echo PAC工作站及分析软件分别获取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3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TLSendo、TLSmid、TLSepi)。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筛选出受累节段,获取其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3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并分析相应参数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减低(均P0.05);与术前比较,ACS组术后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有改善,术后1周各应变参数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时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 PCI术后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均有所改善,且心内膜心肌应变的恢复早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获取的应变参数能准确评价ACS患者PCI术前后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能有效评估PCI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108例, 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65例)和直接PCI(pPCI)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心肌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患者出院前与PCI术后1 d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及PCI术后1 d LVEF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出院前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升高(均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与PCI后1 d LVGLS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随着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收缩后收缩(PSS)和收缩早期伸长(ESL)这类微小心肌运动的分析得以实现。PSS和ESL对于客观且早期地评估心功能受损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且在一些方面相比常规参数更有优势。另外,PSS和ESL在非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心功能评估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就PSS和ESL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左心室壁收缩后收缩(PSS)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检测60例CHF患者及对照组30名正常人的心肌运动,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持续时间(Ts)及PSS峰值速度(Vpss)、持续时间(Tpss). 结果 CHF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均为34.44%,其中病理性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4%、29.72%.对照组基底段和中间段在等容舒张期PSS的发生率分别为26.11%、20.56%,未发生病理性PSS.与对照组的生理性PSS相比,CHF组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增高、持续时间延长(P<0.05). 结论 CHF患者的病理性PSS峰值速度高、持续时间长,可能是导致CHF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运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1 d、术后3 d、1个月测量左室缺血心肌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负向的应变率峰值、舒张早期 (SR_S、SR_(PSS)、SR_E)以及出现SR_(PSS)节段数、持续时间(T_(PSS)),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节段SR_S、SR_E降低,SR_(PSS)增大,出现节段数增多,T_(PSS)延长;术后3 d与术前相比,SR_E增高,SR_(PSS)降低,T_(PSS)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术后1个月SR_S、LVEF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 应变率能够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冠心病PCI术后左室局部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室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PCI血运重建的CTO病变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病例组于PCI血运重建术后72 h内再行超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左室功能参数,并按所开通冠状动脉不同将病例组分为3个亚组:左前降支组16例、左回旋支组4例和右冠状动脉组19例,比较各亚组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手术前后局部心肌灌注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RLS)的差异。结果PCI术前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灌注计分指数(PSI)较高,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曲线平台期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心肌血流量(A·β)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病例组常规左室功能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I较术前显著降低,GLS、A、β、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前降支组、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中CTO患者开通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心肌的RLS、PSI、A、β、A·β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均可以早期、定量地评价PCI血运重建术后CTO患者的左室整体、局部心肌灌注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于PCI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2D-STE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以及心肌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的差异;分析各应变差值(ΔLS、ΔRS、ΔC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事件将8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S、RS、CS对AMI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低于术后3 d(均P0.05),且术后3个月、6个月LVEDV和LVESV均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LVEF在PCI术后各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LS、RS、CS在PCI术后各时间点均逐渐升高(均P0.05)。AMI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应变参数差值ΔLS、ΔRS、ΔCS与LVEF均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DV、LVESV、LVEF、LS、R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F、LS、RS、CS均是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LS、RS、CS评估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95%CI:0.642~0.851)、0.691(95%CI:0.578~0.804)、0.729(95%CI:0.621~0.839)。结论 2D-STE可客观反映AMI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能为AMI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无创心肌做功定量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室心肌功能, 探讨PCI术后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恢复演变。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7-12月92例LVEF正常(>55%)且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成功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 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2周、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 以袖带血压作为左室收缩末压构建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 比较术后各组间左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差异, 探讨心肌做功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 PCI术后1 d GWI、GCW、GWE改善(均P<0.05), 2周后GLS升高(P<0.05), GWW降低(P<0.05), 1个月后LVEF改善(P<0.05)。基线GWI、GCW与GLS呈中等负相关(r=-0.67、-0.66, 均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以社区为主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愿意参加心脏康复,将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康复组参与12周的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前、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及面积应变值(LS、RS、CS、AS)。结果: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的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根据左室心肌节段分区法,两组间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各有150节段,左回旋支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右冠脉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不同冠脉供血区域的LS、RS、CS、A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经PCI术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异常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13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心肌声学造影评价PCI术后3天心肌微循环灌注,比较PCI术后心肌灌注异常对心功能及预后价值。结果 STEMI患者成功完成PCI术,73.2%患者心肌灌注异常;PCI术后3个月,低灌注组和灌注缺陷组GLS均改善;PCI术后1年,低灌注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明显低于灌注缺损组(P<0.05);MCE联合GLS对PCI术后MACE具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异常发生率较高,低灌注患者长期临床预后优于灌注缺陷患者,MCE联合GLS对MAC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为STEMI患者进行细化管理和长期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得的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疑诊为冠心病但常规超声检查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8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即无冠状动脉狭窄;高危组46例,即存在高危冠状动脉狭窄。应用2D-STI记录左室收缩早期延迟的时间、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RS)和左室整体圆周应变(CS),并半年后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危组左室收缩早期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LS减低(P0.05)。收缩早期延迟持续时间ROC曲线下面积为0.89,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表明收缩早期延迟持续时间在检测高危冠心病方面准确性更高。半年后随访,收缩早期延迟的持续时间较术前缩短(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2D-STI测得的心肌收缩早期延迟时间明显延长,并且这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急性起病且首次确诊ACS并接受择期或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44例,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入组者心尖四腔、两腔、三腔切面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切面动态图像,连续五个心动周期,应用Echo PAC工作站及分析软件分别获取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三层心肌的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TLSendo、TLSmid、TLSepi)。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筛选出受累节段,并获取其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三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并分析相应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6个月时改善明显(P<0.05)。术后1周各应变参数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接受PCI术治疗后,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均有改善,心内膜心肌应变的恢复程度快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获取的应变参数能准确评价ACS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能有效评估PCI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左室压力-应变环(PSL)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与病例组PCI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动态、静态超声图像,比较两组PSL参数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且在PCI术后6个月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病例组PCI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GLS绝对值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明显升高,整体无用功(GWW)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CI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的GLS绝对值及心肌做功参数GWI、GCW、GWE明显降低,GW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WI、GCW、GWW、GWE与LVEF、GLS绝对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STEMI并行PCI手术患者78例,根据其术后48 h MCE检查结果分为灌注充盈正常43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且完全显影,A组)、灌注充盈稀疏20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B组),灌注充盈缺损15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且完全不显影,C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MCE检测各组术后48 h、1个月、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术后同一时间LVEDV、LVESV、E/A均升高,Am、E、LV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9.
应变率与应变显像对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应变率与应变显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应变率、应变显像对48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径向、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εS)和PSS的峰值应变率(SRPSS)及应变(εPSS)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冠心病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狭窄节段)和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正常节段)的各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所有部位狭窄节段PSS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节段,狭窄节段与正常节段径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7.0%和14.3%(P<0.01),纵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6.2%和17.2%(P<0.01)。各室壁狭窄节段的径向、纵向峰值SRS和εS均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5)。各室壁狭窄节段的SRPSS/SRS均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除基底段纵向εPSS外,余各部位狭窄节段中的εPSS均显著大于正常节段(P<0.05)。心尖部狭窄节段中的纵向SRPSS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余各部位狭窄节段的SRPSS与正常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局部心肌PS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心肌,病理性PSS具有较明显特点,易与生理性PSS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心肌灌注分级(MBG)的方法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AMI-PCI)后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评价其对局部、整体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首发前壁AMI患者124例,于12 h内行直接PCI,按MBG方法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MBG 0~1级,A组)和心肌灌注良好组(MBG 2~3级,B组).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测定上述参数,并记录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A组LVESVI、LVEDVI、WMS和LVEDP均较B组分别增高27.02%、12.02%、27.65% 和 33.61% (P均<0.05),而LVEF、PER和PFR均较B组降低14.72%、15.79%、21.08%(P均<0.05).AMI-PCI后6个月,A组LrEF2~8分别较B组降低19.43%、32.98%、34.55%、35.89%、28.78%、27.49%和21.77%(P均<0.05).相位分析显示,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PS、FWHM和PSD亦均高于B组.在6个月随访期内,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经MBG判定的直接PCI后的微循环损伤状态可导致左室局部、整体收缩和同步性的降低,减弱心室射血的力学效应,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AMI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