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细胞到生物体,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共同命运。细胞死亡对于细胞和机体正常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是必不可少的,当细胞死亡调节失调时,会导致各种病理后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根据细胞死亡时不同的形态学特征提出了坏死性凋亡、自噬性死亡、焦亡和铁死亡等新的死亡类型。其中铁死亡是2012年Dixon等人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形式,在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目前发现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洁  湛先保 《胰腺病学》2014,(5):353-354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细胞的死亡形式分为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y)和细胞坏死(necrosis)3种类型.其中,自噬被大部分学者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自噬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内依赖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失活以及有毒脂质氢过氧化物过量蓄积是诱发铁死亡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此外,有毒脂质氢过氧化物的生成大多依赖于二价铁,且特异性铁螯合剂可抑制铁离子紊乱介导的铁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密切...  相似文献   

4.
正脑出血后血管内容物通过理化损伤机制,尤其血液成分所产生的大量细胞毒性因子造成神经细胞不同形式的死亡。研究显示,在人和动物脑出血标本中均发现了血肿周围组织存在坏死、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等神经细胞的多种死亡方式[1]。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铁死亡为小鼠脑出血模型中存在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2-3]。由此可见,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机制具有多样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特点、调节机制、干预靶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形式有多种,包括缺血核心区立即发生的细胞坏死,以及随后再灌注过程中由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自噬.脑缺血后,各种不同分子机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过程涉及多条信号通路.通过对细胞死亡的不同形式及其机制进行干预,能减少脑缺血后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
多数学者将细胞的死亡形式分为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y)和细胞坏死(Necrosis)3种类型.自噬(Autophagy)是凋亡之外的第二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从酵母、果蝇到脊椎动物和人都可以找到参与自噬的同源基因.相对于主要降解短半衰期蛋白质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自噬参与降解绝大多数长半衰期蛋白质[1].在正常和轻微应激下,作为一种细胞保护机制,自噬能降解和回收细胞器组分,如长半衰期蛋白并选择性移除受损线粒体.  相似文献   

7.
<正>化疗药物可引起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包括坏死、自噬等〔13〕。凋亡与坏死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主要取决于化疗药物作用的浓度和时间,坏死被认为是损伤所引起的偶然性细胞死亡,但最近也有研究发现有些坏死方式是程序性的,这一过程称为坏死性凋亡。另外,在同一细胞可同时观察到自噬和凋亡现象,说明自噬与凋亡共同操纵着细胞的最终命运(死亡/存活)。本篇综述旨在探讨自噬在肿瘤发生及肿瘤化疗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自噬均属于细胞死亡的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细胞凋亡,主要依赖一系列蛋白水解,而细胞的残余部分最终被巨噬细胞清除。自噬被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凋亡方式不同的是不依附于蛋白的水解,而是以独特的自噬体的结构出现为其特征,此独特结构和其细胞内的成分最终将通过自身溶酶体系统而被消除。两者紧密联系在哺乳动物发育,维持组织动态平衡中且起着核心作用,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Bcl-2蛋白构象与功能的不断研究,意识到Bcl-2蛋白不仅具有抗凋亡的功能,也可通过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介导细胞自噬,提示其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存活,而不单单是促进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新近研究发现,Bcl-2蛋白在脑缺血后的病理机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对自噬和神经变性疾病的许多研究,但自噬对神经元细胞死亡是否促进,或起保护作用仍有争议。目前在研究自噬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未解答,本文对自噬和帕金森病(PD)作一综述。1自噬的诱导和形成过程细胞的死亡包括程序性死亡和坏死。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可分为凋亡和自噬型细胞死亡。自噬通常依赖于溶酶体降解途径,是细胞保护自己的一种特殊机制,在维持细胞存活、更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CVD)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VD有着复杂的病因,多种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可导致CVD。在细胞中,代谢异常、活性氧的过量产生、能量供应不足、自噬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激活等各种异常均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最近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V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强调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VD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为找到疾病新的治疗靶点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1.
铁死亡被定义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极化、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之间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总结了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的铁死亡抑制剂及相关靶点,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许多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基础,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是参与As病变的主要细胞,诸多研究证实上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可影响As的发生发展,调控上述PCD可能成为防治As的关键。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cRNA)通过调控相关因子参与PCD,如凋亡、自噬、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和铜死亡等。该文对ncRNA通过调控PCD影响As的机制展开讨论,为A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细胞自噬不仅是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细胞适应恶劣环境、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自噬作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肿瘤、老化和神经退化等细胞增殖和凋亡发生紊乱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几年,随着对细胞自噬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不仅有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参与,还有细胞自噬。本文就细胞自噬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细胞自噬分子机制以及与肿瘤及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死亡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而程序性细胞死亡又可分为两种,Ⅰ型为细胞凋亡,Ⅱ型是自噬性细胞死亡⑴。自噬是细胞对自身结构进行蛋白降解的一种方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对细胞自噬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细胞自噬分子机制以及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铁死亡是一种因脂质过氧化物过量堆积引起的铁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 其整体上由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控制。许多代谢途径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铁的累积或脂质过氧化来协调铁死亡, 在癌症、炎症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涉及铁或活性氧的疾病中均发现了铁死亡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 铁死亡参与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过程, 其机制包括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能力的损害等, 通过对铁死亡的抑制, 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的进展, 这使得调节铁死亡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潜在方向。该文就铁死亡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调节机制, 尤其是其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自噬和凋亡作为两种不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凋亡是组织器官生长过程中最基本的重构机制,其在组织抵御内、外源性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保护细胞、组织器官免受坏死诱导的炎性反应损伤;自噬,细胞自我吞噬过程,是细胞在危机状态下重新利用细胞结构并产生能量物质的主要生存机制〔1〕。自噬与凋亡的生化代谢途径及形态学虽存在显著差异,但功能密切联系,共同调控细胞生存和死亡。此外,在严重应激反应中,自噬功能紊乱可激活炎性小  相似文献   

17.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特定的程序的一类细胞死亡方式,包括凋亡、胀亡和自噬性死亡.研究表明,PCD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不同类型PCD的特点和发生机制,不仪对于认识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也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细胞死亡是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损伤与修复的重要细胞学机制,其3种主要形式(坏死、凋亡和自噬)均参与了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糖异常,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会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但机制不明。本综述通过对细胞死亡的分类与机制、细胞死亡与心肌梗死的关系,以及血糖异常对梗死心肌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血糖异常导致心肌梗死预后不良可能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死亡而实现。因此,对于心肌梗死合并血糖异常的患者,人为地干预心肌细胞死亡通路的不同环节有望成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真核细胞死亡的机制是高度进化保守的,在维持机体发育、生理平衡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体内每天约有100~1 000亿个细胞死亡,而后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所代替,以维持整个机体的稳态~([1])。《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期刊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依据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点,将细胞死亡分为三大经典类型:凋亡、自噬和坏死~([2])。既往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和自噬是主动的可被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而细胞坏死是被动的不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坏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是不同于坏死(Necrosis)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凋亡与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凋亡清除衰老或异常的细胞,并控制细胞的数量,调节组织器官的大小、形状,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平衡。过度凋亡或正常凋亡的过程被抑制,均可导致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改变甚至死亡[1]。自1972年Kerr等[2]提出凋亡的概念后,细胞凋亡现象成为医学生物学各学科共同关注并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细胞凋亡常见的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