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晨  黄伟  昌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29-13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CO2、呼吸频率、胸片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的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其呼吸功能的恢复,改善病情,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乌司他丁组(UTI组)(32例),对照组采用ARDS常规治疗,UT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确诊后即刻予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注射液每日20万U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中TNF-α、IL-8含量。结果治疗后3 d、7 d UTI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血清中TNF-α、IL-8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阻抑ARDS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氧合情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和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急性肺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乌司他丁辅治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0月内科诊断的缺血性肝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前列地尔与乌司他丁联合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析4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5天的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浆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5天,与对照组比较,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组患者AST、ALT、CRP及IL-6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第3天,乌司他丁组的AST、ALT、IL-6、CRP水平均低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5天,前列地尔组与乌司他丁组AST、ALT、IL-6、CRP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第3、5天AST、ALT、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前列地尔组及乌司他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乌司他丁辅治缺血性肝炎可明显减少肝功能损伤,缓解病情,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功能,起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均常规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最佳PEEP加潮气量5~8ml/k)。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并记录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以比较其预后。结果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吴健  李澎 《医药导报》2009,28(3):302-304
[摘要]目的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乌司他丁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536例患者。乌司他丁加常规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B组)比较:5个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死亡率(20.55%,30/146)低于B组(46.85%,67/143),差异有极显著性[OR 0.24,95%CI(0.14,0.42),P<0. 01]。8个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SMD 3.04,95%CI(1.66,4.43),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的记录。结论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乌司他丁在改善ALI/ARDS近期临床疗效指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但因临床试验和病例数太少,且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王琤  张君涛  陈凯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77-2381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6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加到5%葡萄糖5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首次静脉注射0.2 mg/kg,必要时每隔30分钟重复给药。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结局、一般临床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 CO_2)、(p O_2/Fi O_2)、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7.9%、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 CO_2、WBC、CRP、PCT、IL-6显著降低,p O_2、p O_2/Fi O_2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 CO_2、WBC、CRP、PCT、IL-6低于对照组,p O_2、p O_2/Fi O_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结合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结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临床疗效、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7.5%(35/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67.5%(27/40)(P<0.05),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死亡率10.0%(4/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27.5%(11/40)(P<0.05).结论:乌司他丁结合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单纯持续血液净化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7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APACHEⅡ评分、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疗效理想,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降低APACHEⅡ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维生素E对脂多糖致大鼠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血清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A组、对照B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肌内注射0.9% NaCl 0.1 mL,qd,同时腹腔注射0.9% NaCl 0....  相似文献   

12.
<正>1 ARDS的发病机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原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如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肺循环障碍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8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用乌司他丁组(n=41)和常规组(n=41),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注射用乌司他丁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每8h一次,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人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2组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病死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能降低ARDS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乔永莉 《中国药师》2016,(9):1713-1715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疗效及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ARD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PaCO2、IL-6、TNF-α、CRP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aO2、SaO2则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孟启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13-2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UTI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300 000 U静注,q 8 h×7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IL-6、TNF-α及Nt-proBNP水平,检测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IL-6、TNF-α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各项炎症指标,保护心、脑等器官功能,可以有效阻断MODS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RD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基础治疗方法上,治疗组加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加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8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8 d后治疗组呼吸频率、肺损伤评分和PaO2/FiO2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疗效好,可以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张娟  史蓉 《贵州医药》2020,(8):1217-1218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前列地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呼吸功能、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前列地尔组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降低幅度、CD4+/CD8+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呼吸功能RR降低幅度、PaO2、SpO2、OI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前列地尔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是ARDS的早期阶段。早期、有效地治疗是防止ALI发展到ARDS的最佳时期。笔者对乌司他丁治疗ALI/ARDS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