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收缩期及舒张期能量损耗和循环变化,评价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选取26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和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在标准心尖四腔、三腔及两腔观提取收缩早期、收缩中期、收缩晚期、舒张早期、舒张中期及左房收缩期6个时相的循环参数(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和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能量损耗(EL)的参数,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变化。应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获取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室间隔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之比(E/e)、Tei指数及心指数,并将其分别与各时相循环和能量损耗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在舒张早期心尖段、左房收缩期中间段、收缩早期基底段,以及收缩中、晚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E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EL在各个时相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在舒张早期涡旋数量和舒张中期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收缩早期、收缩中期仅涡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早期循环强度与E呈正相关(r=0.456,P0.01);左房收缩期循环强度与A呈正相关(r=0.485,P0.01);收缩中期基底段EL与心指数呈负相关(r=-0.363,P0.01);左房收缩期基底段、中间段EL与E/e均呈正相关(r=0.310,P0.05;r=0.444,P0.01)。结论 VFM技术能量损耗和循环参数对于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更加敏感,可作为评价心脏早期功能变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舒张期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早期评价SLE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SLE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左室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平均能量损耗(aEL),以及舒张期不同时相(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循环值的变化,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上述参数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病例组心房收缩期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aE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同一时相基底段至心尖段的aEL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前叶循环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后叶循环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心房收缩期基底段aEL与E/e’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SLE患者舒张期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评价SLE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直观检测正常人和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血流流场的动态变化,定量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方法 收集心肌梗死并发心尖室壁瘤患者29例(室壁瘤组)及健康志愿者33例(对照组),应用VFM技术分析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涡流及流线特征、涡流横径及纵径的比较、舒张早期左心室流入道压力阶差(ΔP),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比值(E′/A′).结果 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整个舒张期室壁瘤组在左心室心尖室壁瘤内均没有检测到涡流及流线信号;心房收缩期和快速充盈期室壁瘤组二尖瓣下涡流横径和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等容舒张期、减慢充盈期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室壁瘤组舒张早期左心室流入道压力阶差(Δ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与组织多普勒测量的E′/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FM技术能够直观检测舒张期左心室内血流流场变化,显示室壁瘤组心腔内血流充盈紊乱,同时可定量局部向量速度,从全新的角度证实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窦性心律下左心室血流能量损耗(EL)。方法 对54例AF患者(AF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VFM检查,分析等容收缩期(T1)、收缩早期(T2)、收缩晚期(T3)、舒张早期(T4)和心房收缩期(T5)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EL,比较2组一般资料、心功能参数以及EL的差异。以与对照组相比5个时相均有统计学意义的EL为应变量、一般资料和心功能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时相EL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AF组体表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A)及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均高于对照组,而A和e''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时相基底段EL及T4中间段、心尖段EL,T1、T2心尖段EL明显增高(P均<0.05);其他时相各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相基底段EL增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T1:年龄、E/A;T2:LVESV;T3:LVESV;T4:E/A、E、e'';T5:A、年龄。结论 AF可致左心室各时相基底段EL增高;采用VFM技术定量评估AF患者左心室EL,为观察AF对左心室血流模式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舒张期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病例组, 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左室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平均能量损耗(aEL),并比较两组在舒张期不同时相循环值的变化,并与E/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组间比较,病例组心房收缩期3个节段的aE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病例组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前叶循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后叶循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内比较,同一节段各时相以及同一时相各节段aE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LE组心房收缩期基底段aEL与E/e’呈正相关(r1=0.65,p1<0.01)。结论 VFM技术能够准确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能为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 )技术的相对压成像(RP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舒张期左室内压力分布, 并探讨影响舒张期左室内压力分布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VFM技术的RPI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心房收缩期(AC)、等容收缩期(IC)和快速射血期(RE)的左室内压力差(IVPD)和左室内压力梯度(IVPG)。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 计算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和侧壁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平均值(e′), 计算E/e′。并分析IVPD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 T2DM组E/A、e′、IVPD-IR、IVPG-IR、IVPD-RF、IVPG-RF、IVPD-AC、IVPG-AC显著减低, E/e′显著增加(均P<0.05)。②IVPD-IR、IVPD-RF、IVPD-AC与E/A呈正相关(r=0.309, P<0.05;r=0.274, 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D2M)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心腔血液流场状态,探讨左心室能量损耗(EL)定量评价D2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D2M患者62例(D2M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9名(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受检者常规二维超声图像及3个完整心动周期动态标准心尖三腔(AP3c)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测量左心室常规径线及舒张功能参数。将AP3c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导入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舒张期左心室心腔EL参数和时间流量曲线(T-F curve);根据T-F curve将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P1)、舒张早期(P2)、快速充盈期(P3)、减慢充盈期(P4)、心房收缩期(P5)、舒张末期(P6)6期。记录每一时相EL值(Pn-EL,n=1~6)。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受检者舒张期各时相EL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2组受检者EL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D2M组患者P1-EL、P2-EL、P3-EL、P4-EL、P5-EL、P6-EL分别为5.233、4.328、17.249、9.043、13.829、9.765 N/(m ? s),健康对照组受检者P1-EL、P2-EL、P3-EL、P4-EL、P5-EL、P6-EL分别为3.191、2.587、16.025、6.324、8.858、8.093 N/(m ? s)。D2M组患者舒张期P1-EL、P2-EL、P4-EL、P5-EL、P6-E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42、-2.386、-2.103、-2.763、-2.107,P均<0.05或0.01);D2M组患者舒张期P3-EL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M组患者P3-EL与E、E/A均呈显著正相关(r=0.741、0.599,P均<0.01),与e、E/e均呈正相关(r=0.3、0.253,P均<0.05);P5-EL与A、a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8、0.384,P均<0.01),而与E/A、e/a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7、-0.537,P均<0.01)。健康对照组受检者P3-EL与E呈显著正相关(r=0.732,P<0.01),与E/A、e均呈正相关(r=0.4、0.321,P均<0.05);P5-EL与A、a均呈正相关(r=0.688、0.399,P均<0.05),与E/A呈负相关(r=-0.406,P<0.05)。 结论D2M患者舒张期部分时相左心室EL增高,有望成为定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指标之一。特定时相左心室EL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实时同步观测正常左心室壁局部心肌组织运动及相邻位点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频谱,评价舒张期左心室壁节段心肌应变与相邻流场压差的时空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多普勒(PW/TDI)频谱技术对86例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受试者的二尖瓣处及左心室3个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进行定量观察,并分析舒张期正常左心室局部心肌应变与相邻血液流场压差的时空关系.结果 ①左心室壁各节段舒张早期和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以及相邻腔内位点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由基底、中段至心尖逐步减低(P <0.01).②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具有相关性(r =0.418,P<0.001).正常人各室壁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相邻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整体r =0.412,P<0.001;后间隔r=0.610,P<0.001.③左心室室壁部分节段心肌长轴应变与相邻血液流场压差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后间隔r=0.319,P<0.005.结论 左心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相邻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以及部分节段心肌长轴应变与血液流场压差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关系的建立有可能为临床早期精确评价左心室流固耦合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将74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rTOF患者作为病例组,将7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获取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应变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7);病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室间隔侧二尖瓣前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VEDDI)、肺动脉前向血流峰值速度(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e’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左心室整体、3个切面、6个室壁收缩期峰值纵向应(LS)及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05),其中以前间隔LS减低最为明显,且CS由基底段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正常小儿心脏纵轴运动的规律.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应用QTVI技术描记100例正常小儿左心室各节段及右心室侧壁基底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运动曲线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s和Ve以及心肌各节段收缩期位移值(Ds).结果 (1)左室侧壁及下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略高于后间隔及前壁(P<0.05),左室各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位移高度一致(P>0.05);(2)右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位移测值明显高于左室基底段均值(P<0.05),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壁Vs,Ve及Ds测值均符合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递减的规律: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结论 小儿心室各节段收缩和舒张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QTVI可以快速、无创、定量评价小儿心脏的纵轴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左心房心内膜下心肌的应变和应变率,探讨ST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5名,获取其心尖四腔、三腔及二腔二维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心室心内膜下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心室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18节段平均应变;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中间段和基底段两个水平各房壁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和计算各房壁的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获取左心房心内膜下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和计算左心房负向峰值应变(negS)、正向峰值应变(posS),并计算左心房总应变(totS)。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二尖瓣口E波峰值(MVE)、二尖瓣口A波峰值(MVA)、E/A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心室心内膜下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纵向收缩期平均应变值及左心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显著降低(P<0.01)。④对照组和高血压病组的左心房中间段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均显著低于左心房基底段(P<0.01)。⑤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的基底段水平左心室收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显著降低(P<0.05)。⑥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的左心房负向峰值应变(negS)显著降低(P<0.05)。结论 超声STI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壁局部心肌的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测定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层的组织速度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并计算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之比(Ve/Va)、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之比(Esr/Asr).结果 肺心病组前壁、下壁、侧壁的基底段及前壁中段的Ve,前壁的基底段、中段,下壁心尖段的Ve/Va;前壁基底段、中段,侧壁的中段、心尖段的Esr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1)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评估肺心病患者的右室壁局部心肌舒张功能;(2)利用局部心肌的组织多普勒参数能够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局部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患者47例(心肌桥组)与冠状动脉正常者40例(对照组),测量前降支支配区域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及相应的应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前间隔各节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前壁、前间隔舒张晚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侧壁心尖段明显升高(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可定量检测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 VFM)从心腔血液流场变化角度评价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受损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探讨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评价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舒张功能受损分级将病例组126例分为3组(I、II、III),正常对照组80例(N),通过VFM研究速度向量图、流线图演变特征,各组间的EL差异性比较,分析E/e’与EL相关性。结果 ①N组和I组速度向量图、流线图较II、III组涡流形态更加规则,而II、III组散乱。②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I组与N组中间段与基底段总的能量损耗(Sum Total Energy Loss,SEL)在P2与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基底段与中间段平均损耗 (Average Energy Loss,AEL)、P3各节段AEL均有统计学意义;III组与N组基底段SEL在P0及P1、AEL在P1各节段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病例组间比较,在P1及P3时段I组、II组的基底段AEL、P3时段两组基底段与中间段SEL、P1基底段与中间段A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组与III组的各时相基底段SEL、P0基底段与中间段AEL、P1各节段AEL、P2基底段AEL、P3基底段与中间段A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病例组在P1各段、P0、P2与P3基底段的左心室SEL与E/e’呈正相关(P<0.05),在P1与P3基底段与中间段的AEL与E/e’呈正相关(P<0.05),P0、P2基底段的AEL与E/e’呈正相关(P<0.05)。结论 VFM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左心室舒张期流体EL变化,对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正常人收缩期左心室壁18节段室壁剪应力(WSS)的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61例健康成人,男性29例,女性32例,并于收缩期各时相(T1:等容收缩期;T2:快速射血期;T3:缓慢射血期)测量左心室各节段WSS,比较其性别之间及各期之间的差异。结果 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心室整体WSS在T1和T2期略高于男性,在T3期时略低于男性。在各个时期,从基底段到心尖段WSS均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左心室大部分节段WSS T1~T3期呈现逐渐减低趋势且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左心室WSS在后间隔中间段、前侧壁中间段、前侧壁基底段、前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仅T1和T3以及T2和T3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T1~T3期,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后间隔基底段左心室WSS较余室壁各节段显著增高,且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P<0.01)。结论 VFM技术可定量分析不同心动周期左心室壁各个节段WSS的分布。左心室WSS在收缩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观察正常婴幼儿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0.6~36.0个月的健康婴幼儿40名,中位月龄9.5个月。以VFM分别定量心尖四腔的左、右心室峰值血流速度在心腔内分布的位置,血流量峰值时间和每个心动周期正、反向累计血流量及心腔内涡流的数量、位置、出现时间和涡流量。结果左、右心室腔内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正中,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内偏室间隔侧。心腔内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次递减,但同一心腔内各节段的血流量的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内涡流多持续在等容收缩期;与右心室腔相比,左心室腔内涡流面积及涡流量均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腔内涡流量与体表面积、心肌质量呈正相关(P<0.05),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FM技术能定量评价和可视化显示婴幼儿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儿童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对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检测舒张功能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更敏感的检测手段。方法入选单纯糖尿病患者31例,与健康人24例进行对照。使用GE公司Vivid 7彩色超声诊断仪,经胸获取胸骨旁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和心尖长轴切面,在相应切面分别记录经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速度(A)及E峰减速时间(EDT);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S波),舒张早期峰值流速(D波),心房收缩期负向波峰值流速(AR);使用QTVI技术测量左室侧壁、后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及左室后壁及前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和Ea/Aa。结果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E/A比值、EDT、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静脉血流频谱的AR在糖尿病组明显增大[(0.3±0.07)m/svs(0.22±0.03)m/s,P<0.01]。二尖瓣环6个节段的Ea平均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Aa的平均值明显升高[(7.03±1.33)cm/svs(5.27±0.89)cm/s,P<0.01],各节段Ea/Aa比值的平均值显著降低[(1.11±0.38)vs(1.56±0.64),P<0.01]。结论QTVI技术在检测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得解旋率(UntwR)与组织多普勒技术(DTI)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体检者9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65~79岁)及高龄组(≥80岁)。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二维灰阶图像,用EchoPAC软件行脱机分析并计算UntwR;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血流早期充盈峰峰值速度(E),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计算两者比值E/e’。结果随年龄增加,UntwR测值逐渐减低,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ntwR与E/e’及e’相关系数r分别是0.54,0.53(P均0.01)。结论 UntwR与目前常用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标相关性良好,UntwR可无创评价由年龄引起的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评价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受损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观察能量损耗(E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舒张功能受损状况将1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Ⅰ、Ⅱ、Ⅲ组3组,正常对照组80名(N组),以VFM观察其速度向量图、流线图演变特征,比较各组间EL差异,分析E/e''与EL的相关性。结果 ①N组和Ⅰ组速度向量图、流线图较Ⅱ、Ⅲ组涡流形态规则,而Ⅱ、Ⅲ组散乱;②Ⅱ组与N组P2(减慢充盈期)与P3(房缩期)中间段与基底段总能量损耗(TEL)、P2中间段与基底段平均损耗(AEL)、P3各节段AE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与N组P0(等容舒张期)、P1(快速充盈期)基底段AEL、P1各节段AE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Ⅰ组、Ⅱ组在P1及P3基底段AEL、P3中间段与基底段TEL、P1中间段与基底段AE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与Ⅲ组各时相基底段TEL、P0中间段与基底段AEL、P1各节段AEL、P2基底段AEL、P3中间段与基底段AE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Ⅰ、Ⅱ、Ⅲ组P1各段、P0、P2与P3基底段左心室TEL与E/e''均呈正相关(P均<0.05),P1、P3中间段与基底段AEL与E/e''均呈正相关(P均<0.05),P0、P2基底段的AEL与E/e''均呈正相关(P均<0.05);⑤EL各时相各节段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具有一定准确性。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显示左心室舒张期流体EL变化,对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应变(ε)及应变率(SR)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20例临床确诊的SLE患者(病例组)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获取左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ε和SR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收缩期峰值应变(ε).同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及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A,计算E/A值.结果 SLE组各节段的SRs,SRe,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测值(P<0.05),大部分SRa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测值,而两组的EF值和E/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某些SLE患者心肌有明显受损,应用ε及SR技术可以检测SLE患者心肌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