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21.6±10.2)°、膝关节HSS平均评分(36.9±6.5)分。结果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和HSS评分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结合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挛缩畸形可达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0例(939膝)。男246例(296膝),女554例(643)膝。参照改良Krackow分型,Ⅰ型480例(512膝),Ⅱ型225例(278膝),Ⅲ型93例(147膝),Ⅳ型2例(2膝)。对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KS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单膝平均手术时间(60±7)min。66膝骨缺损进行植骨或垫块填充,除5例深部感染外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后7~10dX线检查提示胫股关节角(TF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1~4年随访。术后4年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内翻角度分型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4年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例患者中52例(6.5%)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TKA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短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良Krackow内翻膝分型方法对术中软组织松解、骨缺损填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893-896
目的:对比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4例,通过计算机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一年后的HS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预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研究组行单髁置换术,对照组行全膝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6.12±1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47±28.7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8±0.72)分、关节活动度为(121.62±5.06)、HSS评分为(85.10±7.7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6%)与对照组(3.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近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改善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84膝)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0~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6.68)分提高为术后(90±7.48)分,其中优67膝,良12膝,可5膝,优良率为94.04%。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34例(3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膝关节HSS评分,34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1%,患者术后2周、6个月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及广州珠江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78例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实施髌骨置换的治疗;对照组39例则不进行髌骨置换,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3个月的KSS临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KSS临床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6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术后12个月Feller髌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减轻疼痛且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评分,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100例,依据疾病种类进行分组,骨病组患者50例,均为骨性关节炎患者;炎性组患者50例,均为炎性关节炎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炎性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行走评分、疼痛评分、登楼评分均明显优于骨病组患者,炎性组患者二次翻修比例、假体生存时间显著优于骨病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和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炎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骨性关节病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恢复情况较好,适宜广泛应用于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10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固定平台假体(51例,54膝)和活动平台假体(49例,54膝)置换治疗,记录膝关节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患膝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7~55个月的随访,两组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固定或活动平台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均能获得显著疗效,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手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组采用单髁置换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发生了明显升高,前后对应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的HS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半年随访。结果随访显示,患者均恢复良好,中HSS评分优23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人工全膝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医院就诊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包括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0年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58例26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250例,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8例16膝;行髌骨置换16例16膝。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关节畸形包括膝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216例(224膝)成功随访,随访时间4月~10年。手术前、后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随访患者术后在疼痛、膝关节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疼痛缓解方面效果显著。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曲110°,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3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1.43分,优良率达95.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疗效佳,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其余4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1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切口不愈合,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坏死,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HSS评分显著优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和麦克马斯特评分表(WOMAC)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KSS和WOMAC评分,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KSS和WOM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使膝关节的功能较快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5例。给予研究组玻璃酸钠注射液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两组均为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会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94-295
目的探讨中药温经通络方熏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温经通络方熏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擦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4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刚结束时,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2周(P>0.05),治疗组患者的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温经通络方熏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按数字分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后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52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人工组,每组2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方案治疗,人工组患者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评分表(KS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人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上下楼梯、行走功能、稳定性、活动度、疼痛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身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1.15±4.23)、(75.18±4.12)、(75.51±4.31)、(74.51±4.63)分,均高于常规组的(63.35±4.59)、(69.44±4.30)、(67.73±4.25)、(62.23±4.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保守治疗方案更有优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且膝关节的恢复也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