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部慢性湿疹8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0):944-945
笔者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我科门诊初诊为手部慢性湿疹进行斑贴试验,其中阳性患者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斑贴试验阳性的手部慢性湿疹患者中女性68例,男性12例,年龄30~70岁。患者在斑贴试验前2周未使用抗组织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所有手部皮损患者均进行真菌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1.2方法斑贴试验:采用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的新一代混合型无损伤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北京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按说明进行操作,试验部位:上背部脊柱两侧的正常皮肤,48h揭去斑试抗原。判定标准: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类研究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慢性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按斑贴试验标准方法将受试抗原贴在背部脊柱两侧,48h后揭去.在斑试后48h、72h和90h根据ICDRG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29例患者中96例对1种以上抗原成份呈阳性反应,总阳性率74.42%(96/129),其中湿疹组39例(阳性率76.49%),慢性荨麻疹组57例(阳性率73.0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市慢性荨麻疹及湿疹与接触性致敏原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及其特点.方法 对125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斑贴试剂盒检测.结果 125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78.4%.变应原阳性率前4位的分别是硫酸镍、氯化钴、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斑贴试验阳性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2% vs 83.3%,P>0.05).结论 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是引起女性皮炎湿疹的主要变应原;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是引起男性皮炎湿疹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呼图壁县城皮炎湿疹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有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斑贴诊断试剂盒对400例临床诊断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 40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63.8%,在性别方面无差异.其中1种变应原阳性118例,占29.5%,2种变应原阳性72例,占18%,3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65例,占16.3%.阳性结果患者中排在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白降汞、橡胶添加剂、香料、硫酸镍、重铬酸钾.其中女性患者对硫酸镍阳性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1,P=0.001).其中中年组对橡胶添加剂阳性率与青少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35).结论 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触性变应原阳性率较高的是白降汞、橡胶添加剂、香料、硫酸镍、重铬酸钾.男女患者对硫酸镍的反应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对橡胶添加剂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在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128例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斑贴试验诊断,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病因。结果此次共诊断12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85.94%(110/128),110例斑贴试验阳性率患者中,34例1种变应原阳性(30.91%),24例2种变应原阳性(21.82%),24例3种变应原阳性(21.82%),28例4种及以上致敏原为阳性(25.45%)。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17.41%)、卡巴混合物(12.29%)、重铬酸钾(9.56%)。结论经分析后得知,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包含卡巴混合物、硫酸镍、硫酸镍等,由此可见,斑贴试验可用来诊断湿疹类皮肤病,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信阳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 :用IQ标准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3 85例患者中阳性者 2 64例 ,阳性率为 68 5 7% ,其中接触性皮炎组斑试阳性率为 188/ 2 3 6( 79 66% ) ,湿疹组斑试阳性率为 76/ 14 9例 ( 5 1 0 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3 46,P <0 .0 1)。结论 :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该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类皮肤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济宁地区145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梅 《当代医学》2010,16(26):77-78
目的探讨济宁地区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斑贴试验分析145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列前9位的常见致敏原分别是白降汞、硫酸镍、香料、对苯二胺、乙二胺、橡胶、重铬酸钾、松香、福尔马林。引起手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白降汞和香料,躯干、四肢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和松香,面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白降汞和香料,脐周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抗原系列对156例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156例皮炎湿疹斑贴试验者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72.4%。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结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牡丹江地区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50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接收的500例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斑贴试验,计算总阳性率并观察对比斑贴试验与性别、年龄关系。结果阳性患者438例,阳性率为87.60%,阳性反应率较高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59.36%)、氯化钴(44.98%)、硫酸镍(43.15%)、芳香混合物(35.39%)、卡巴混合物(33.33%);硫酸镍呈阳性患者189例,其中女性118例(62.43%),男性71例(37.57%),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低于40岁硫酸镍呈阳性患者113例(59.79%),超过40岁76例(40.21%),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而对于芳香混合物而言,超过40岁阳性患者107例(69.03%),低于40岁患者48例(30.97%),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检测准确安全,患者主要过敏原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等,且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斑贴试验是确定皮炎湿疹患者致敏原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我们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研制,由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的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对328例皮炎湿疹患者做斑贴试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328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224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8岁。  相似文献   

11.
皮炎、湿疹等皮肤病24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因.方法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24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者208例,阳性率87%.各病种阳性率:接触性皮炎97.5%,湿疹94.25%,荨麻疹75%,特应性皮炎58%.标准筛选抗原中阳性率较高,抗原有香料、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 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是主要的皮肤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12.
手部慢性湿疹是极为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复杂 ,秋冬季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手掌心显著浸润肥厚、干燥、粗糙、脱屑、皲裂。有剧烈瘙痒或有疼痛。病程较长 ,经久不愈 [1 ] 。患者甚感痛苦。 1998年 12月~ 1999年 3月 ,我科使用喜疗妥软膏( Hirudoid,德国路易坡大药厂提供 )治疗手部慢性湿疹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均为本科门诊患者 ,临床确诊为手部慢性湿疹。对可疑手癣或手部明确接触过敏性皮炎者做真菌直接镜检和皮肤斑贴试验加以排除。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48例 ,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 19…  相似文献   

13.
彭书莉  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98-898,9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寻找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方面的应用。方法对门诊2008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105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5例患者出现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7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接触性皮炎阳性率27/33例(81.81%),过敏性皮炎阳性率18/25例(72%),湿疹阳性率18/24例(75%),面部复发性皮炎阳性率10/16例(62.5%),神经性皮炎阳性率2/4例(50%),脂溢性皮炎阳性率1/3例(33.33%);阳性率最高的物质为重铬酸钾为21/105(20%),其次为硫酸镍19/105(18.1%)、硫柳汞9/105(7.6%)。结论本研究证实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接触性过敏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斑贴试验是目前多种皮肤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靳云霞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15.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病人接触变应原特点。方法采用瑞典进口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40例病人中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62.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斑贴阳性的病种有面部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形态,过敏原主要为日常生活类物质,易于被医、患双方所忽视,临床医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本地区植物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发生率,作者回顾了过去7年内(2248例患者)该医院变应性接触性疾病患者的档案。发现有69例对植物性变应原的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占调查期内总患者的3%。蒜臭素是最常见的变应原(47例),好发于患慢性手部湿疹的中年家庭主妇。有11例对倍半萜内酯混合物(SL混合物)斑贴试验呈阳性,主要见于中年男性农民通过空气接触发病。其他检测到的变应原包括苔藓、樱草素、郁金香内酯A和木材。结果显示蒜臭素导致的ACD发病率高,作者建议应对所有患手部湿疹的家庭主妇和厨师行此斑贴试验。调查显示SL变应原有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疹的病因及其与变应原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变应原CH-1000斑贴试剂盒,对门诊167例拟诊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67例湿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为59.9%。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硫酸镍45例占27.0%、芳香混合物33例占19.8%、重铬酸钾19例11.4%。结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是目前引起湿疹类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9.
陈煊 《新疆医学》1995,25(3):179-180
斑贴试验是帮助确定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外源性致病原因的常用辅助诊断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利于预防及治疗,我们对100例患者进行了皮肤斑贴试验。一、斑试对象: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湿疹、皮炎的患者共100例。二、方法:使用的斑贴试验诊断用试剂盒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操作方法按试剂盒的使用说明。48小时或72小时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标准根据ICDRG规定。三、结果:100例中73例呈阳性反应,各种抗原的阳性率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科以斑贴试验过筛抗原系列对门诊64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6例,女38例,年龄17~56岁,其中大于50岁者8例,小于20岁者11例。急慢性湿疹33例,慢性荨麻疹16例,皮肤瘙痒症7例,神经性皮炎8例,64例中,有明确药物过敏史者5例,化妆品过敏者9例,自幼异位体质者4例,胶布过敏者1例,无明确过敏史者45例。皮损主要分布于头、面、颈及四肢末端,少数病人皮损泛发。斑贴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1.材料: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研制的斑贴试剂盒(含19项26种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