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RUNX1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21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初诊的661例MDS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检测一系列基因突变,重点回顾性分析RUNX1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同突变表达谱及预后意义。结果 661例MDS患者中,65例伴有RUNX1突变。与无RUNX1突变患者比较,RUNX1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加(P<0.001),其预后分层在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IPSS-R)较高危组和IPSS-M(IPSS-Molecular)高危/极高危组均占比较高(P<0.001)。59例RUNX1突变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较高的是ASXL1(24.62%)、TET2(24.62%)、EZH2(21.54%)和U2AF1(21.54%)等,主要为表观遗传学基因(63.62%)和剪切子基因(38.46%)。相关性分析发现,RUNX1突变与EZH2、PHF6和U2AF1突变呈正相关(Q<0.05)。RUNX1突变患者总体生存期较短(16个月 vs 47个月,P<0.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P<0.001),但在RUNX1主克隆和亚克隆突变间患者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常伴有表观遗传学基因和剪切子基因突变。RUNX1突变预示着较短的总体生存期和较高的AML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2.
胡晓青  李骏 《西部医学》2023,35(10):1473-1477
目的 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PM1)突变对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01月—2020年06月收治AML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AML患者分为IDH2突变阳性组(28例)和IDH2突变阴性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CR)和2年生存率差异。结果 AML患者IDH2突变阳性组CR率与IDH2突变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IDH2突变阳性组患者2年生存率、总体生存时间(OS)中位数与IDH2突变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105例患者中49例患者伴随NPM1突变,56例患者不伴随NPM1突变。伴随NPM1突变中IDH2突变阳性患者(13例)CR率、2年生存率、OS中位数与IDH2突变阴性患者(36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随NPM1突变中IDH2突变阳性(15例)患者CR率、2年生存率、OS中位数与IDH2突变阴性患者(4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L不伴随NPM1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对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PET-CT SUV值、血清CEA、CYFRA21-1检测,治疗2周观察血清CEA、CYFRA21-1下降程度,计算以上各项指标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SUV值≤5的患者及治疗2周后CEA水平下降≥50%的患者获得更佳的PFS及OS。但CYFRA21-1水平下降≥50%的患者,并未获得更长的PFS及OS。EGFR突变的患者SUV均值较EGFR野生型患者明显低(P<0.05)。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可能获得CEA下降≥5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UV值≤5为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 PET-CT的SUV值、用药前期CEA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3例初诊AML患者(除外M3型),其中FLT3-ITD+患者24例(阳性组),FLT3-ITD-患者79例(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2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overall reaction,OR)、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阳性组患者CD33、CD7、CD56及CD38抗原表达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均P < 0.05),而CD13、CD34表达率则显著降低(均P < 0.05);阳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合并NPM1(Nucleophosmin)突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 < 0.05);阴性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78.48%,明显优于阳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阳性组患者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阴性组患者中位OS为17个月,中位PFS为16个月,阴性组较阳性组明显延长(P < 0.05)。  结论  FLT3-ITD阳性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紊乱,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高,易合并NPM1突变且治疗总反应率低,PFS和OS明显缩短,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NSCLC(腺癌和鳞癌)患者,腺癌和鳞癌患者均分为未治疗组、化疗组、靶向治疗组及化疗+靶向治疗组.靶向治疗服用厄洛替尼.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肺腺癌及肺非腺癌各自的四组间,中位PFS、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向治疗组中位PFS、OS均较未治疗组的长.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及OS较未治疗者长;厄洛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者中位OS较野生型者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 87例、AML伴inv (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 51.64 (0.26~ 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 ~ 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 (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 =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 (16)/t(16;16)明显延长(P=O.038).结论 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 (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p53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化疗疗效、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检测45例初诊ANLL患者p5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比较p53突变组与无突变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45例ANLL患者中6例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3%。2组患者初诊时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诱导缓解化疗的CR率明显低于无突变组(P=0.022),OS明显短于无突变组(P=0.000)。结论 p53基因突变患者对诱导缓解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p53基因突变与ANL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生irAEs和未发生irAEs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将发生irAEs的患者分为多重irAEs组和单一irAEs组,分析两组对ICI应答及PFS和OS。结果 31例患者出现irAEs, irAEs患者ORR、DCR、PFS、OS优于非irAEs患者(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发生irAEs是PFS、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多重irAEs患者应答率高于单一irAEs患者(P<0.05)。结论 irAEs的发生与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相关;尤其是多重irAEs,是NSCLC患者ICI治疗效率更高、预后更好的潜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LT3及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PCR分析FLT3及C-kit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48例初诊AML患者中,FLT3-ITD突变率为16.9%,TKD突变率为3.2%,C-kit8号外显子突变率为1%,17号外显子突变率为5.2%;FLT3-ITD突变更倾向发生于正常染色体核型的AML患者;FLT3突变阳性组及C-kit突变阳性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缩短(P<0.05)。但是对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完全缓解率(CR率)并无影响(P>0.05)。结论 FLT3及C-kit突变的AML患者有较差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吉非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94例NSCLC患者,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法检测血液中EGFR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及突变丰度,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OS),分析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FS、OS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59例(62.77%),EGFR21外显子突变35例(37.23%),其中突变高丰度48例,突变低丰度46例;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等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 高丰度组疾病控制率89.58%高于低丰度组63.04%(P<0.05);高丰度组中位PFS(15.98±3.24)个月高于低丰度组(12.06±2.87)个月(P<0.05);高丰度组OS 64.58%高于低丰度组OS 39.13%(P<0.05)。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的高低与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低丰度患者相比,EGFR基因突变高丰度的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吉非替尼疗效,PFS和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初诊的220例AML患者,应用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的4号外显子,通过基因测序检测IDHl基因突变情况,分析IDH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结果 220例AML患者中检出IDH1基因突变者9例,突变率为4.09%,均为R132H突变。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0岁,未突变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68(48~175)×109/L,未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43(10~253)×109/L,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IDH1基因突变均发生在AML-M5和AML-M4中,未见其他亚型。正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6.48%(7/108),高于异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1.43%(1/70),无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P<0.05 ,与FLT3-ITD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患者免疫表型易出现CD34-、CD33+、CD64+( P均<0.05)。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4/8),低于非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80.92%(140/173), P<0.05 。所有随访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5%(1/4),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32%(103/153), P<0.05;正常核型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8.57%(2/7),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5.91%(58/88),P<0.05 ;不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20%(84/125),P<0.05;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40%(2/5),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67.86%(1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1基因突变患者年龄较大,血小板计数较高。IDH1基因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患者,易见于AML-M5和AML-M4。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是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伴有NPM1突变时,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杂志》2022,(13):922-929
目的探讨不同驱动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EGFR、KRAS、ALK等)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 分析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状态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模式、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 男70例, 女50例, 年龄[M(Q1, Q3)]为57(50, 65)岁。其中KRAS突变患者52例、EGFR突变患者42例、ERBB2突变患者16例、MET突变或扩增患者5例、ROS-1融合患者5例、BRAF突变患者2例、ALK及RET突变患者各1例。120例患者的PFS[M(95%CI)]为6.4(5.1~7.8)个月, OS为31.2(22.0~40.3)个月。KRAS突变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生存获益最大, PFS为9.7(4.8~14.6)个月, OS为31.2(19.4~50.6)个月, 且免疫治疗多为一线(34.6%, 18/52)、二线(38.5%, 20/52)治...  相似文献   

13.
周英  关军  胡倩倩  王兰兰  程平  帅华洲  张婷  余丹  易雪  程辉   《四川医学》2023,44(11):1127-1132
目的 探讨附加突变对伴CEBPA双突变(CEBPA dm)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影响,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纳入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例初诊的CEBPA dm AML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均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基因突变检测,其中CEBPA突变均经验证为体细胞来源。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变化规律,评估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均为正常核型CEBPA dm AML,首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92.9%;截至随访结束,复发5例(35.7%),死亡4例(均死于疾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年(0.3~6)年,中位总生存时间(OS)3.0年(0.5~8)年。截至随访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4例患者均无病生存。5例复发的患者在化疗随访过程中均检测到CEBPA dm和新的附加突变,伴或不伴染色体核型演化。CCS相关基因突变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相关,与OS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CCS相关基因突变与CEBPA dm AML预后相关;基于NGS的MRD监测有助于指导该类患者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24-30+封三
目的 探讨CEBPα、NPM1、ASXL1、CBFβ/MYH11 基因突变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5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间本院收治的101 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基因PCR 法进行CEBPα、NPM1、ASXL1、CBFβ/MYH11 基因突变分析,比较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首次诱导化疗疗效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CEBPα、NPM1、ASXL1、CBFβ/MYH11 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9%、6.9%、5.9%、3.0%。CEBPα 突变患者与未突变相比白细胞数升高,CD33 阳性比例和HLA-DR 表达升高且多发生在正常染色体核型,首次诱导化疗获得缓解(CR1)明显升高。NPM1 突变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未突变,且多发生在正常的染色体核型;NPM1 突变在预后中等组多见。ASXL1 突变多见于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未见。CBFβ/MYH11 突变患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未突变组,预后良好和中等组比例增高,且首次化疗CR1 高。101 例AML 中,发病年龄小于60 岁以及CR1 的患者,其总生存期更长。结论CEBPα、NPM1 在AML 中突变率较高,ASXL1、CBFβ/MYH11 突变率相对较低,CEBPα 突变患者高白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更易获得完全缓解;单一NPM1 突变预后中等,但合并CEBPα 双等位基因突变时预后不良;ASXL1 突变可能是不良预后相关指标,但其并不影响总体生存时间;CBFβ/MYH11 突变多见于年轻患者,且总体预后较好,为预后良好指标,可用于单独评估AML 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 NENs)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接受经皮MWA同步TACE治疗的19例GEP-NENs伴肝转移患者。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客观疗效,利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1例(5%),局部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 3例(16%),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7例(37%),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8例(42%),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2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3%。全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25和34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血清CA199,肝转移灶病理WHO分级以及肝转移灶肿瘤负荷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其中肝转移灶WHO分级达到G3往往提示患者中位OS较差(P<0.05),而肝转移灶肿瘤负荷与中位PFS呈负相关性(P<0.05)。此外,经皮MWA同步TACE治疗GEP NETs后,Cg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大部分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  经皮MWA同步TACE是治疗GEP-NENs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8例资料完整的青年(≤45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期、体力状况评分、血清CEA、CA125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58例规律治疗的青年肺癌患者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比较。结果: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血清CEA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肿瘤分期、PS评分、血清CA125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靶向治疗的PFS较化疗患者长(P<0.05),未突变组患者接受化疗PFS较靶向治疗患者长(P<0.05)。结论: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及血清CEA相关。青年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检测,突变患者首选靶向治疗,未突变患者接受化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S100A6 mRNA在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疗效、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治AML患者4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12例,Real-time PCR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S100A6 mRNA表达,比较AML患者与对照组及AML不同类型间S100A6表达。比较M3、M4、M5患者中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S100A6表达差异,复发组与无复发组S100A6表达差异,比较M3、M4、M5患者S100A6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CR1(第一次完全缓解)、CR2(第二次完全缓解)的表达差异、2年总生存率(OS)表达差异及复发率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 S100A6在M3、M4、M5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在M1、M2、M6、M7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S100A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2年内复发组治疗前S100A6表达较无复发组高(P<0.05)。S100A6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CR1率、CR2率、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S100A6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复发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 S100A6在AML患者中的表达与AML分型、疗效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白血病疾病诊断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外显子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中与EFGR19外显子突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EGFR突变阳性初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EGFR21外显子突变82例,38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4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治疗;EGFR19外显子突变92例,43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9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分别比较EGFR21及19突变患者在两组治疗方案中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PFS较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减少3.5个月(9.5个月vs. 13.0个月,P=0.046),中位OS、治疗1个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较19外显子突变患者PFS、OS、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5.8个月(15.3个月vs. 9.5个月,P=0.002),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20.2个月(46.0个月vs. 25.8个月,P=0.004),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9.1个月(22.1个月vs. 13.0个月,P < 0.001),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35个月(61.0个月vs. 26.0个月,P < 0.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对比埃克替尼单药治疗,可显著改善PFS及OS,尤其应用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可取得与19外显子突变患者相当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核仁磷酸蛋白1(NPM1)、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并探讨基因突变伴随的临床特征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4例初治的正常核型AML病人(M3除外),行NPM1、FLT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94例正常核型AML病人,NPM1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0.43%;FLT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阳性率为28.72%;NPM1并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为14.89%;FLT3点突变(FLT3-TKD)阳性率为7.45%。与无突变组相比,NPM1+/FLT3-组发病年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t=2.048~2.072,P<0.05)。NPM1-/FLT3-ITD+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无突变组高(t=2.549、2.784,P<0.05)。NPM1+/FLT3-组1疗程化疗诱导完全缓解率为87.50%,高于无突变组的63.89%(χ2=4.205,P<0.05);NPM1-/FLT3-ITD+组完全缓解率为53.85%,与无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FLT3基因突变是正常核型AML病人中常见的分子学异常,此两种基因突变检测对AML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ET2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突变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5例初诊MDS患者,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常规核型分析(CC),PCR技术及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序列;分析该95例初诊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结果:95例初诊MDS患者中11例发生TET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1.6%,其中6例发生错义突变,1例2次错义突变,2例无义突变,2例同义突变,5例TET2基因突变位点位于3号外显子上。95例MDS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73个月),伴有TET2基因突变的MDS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未发生该基因突变者且生存率较低(9个月vs 15个月,P<0.05)。结论:TET2基因突变是一种新型分子学异常,伴有该基因突变的MD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