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临床信息。现就不同临床应用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评价能力进行对比,并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出现的一项光学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光学干涉现象。该项技术与血管内超声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本文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项技术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出现的一项光学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光学干涉现象.该项技术与血管内超声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本文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项技术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是利用近红外光成像技术,能提供高质量血管内图像。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对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尤其是严重内膜钙化病变和钙化结节,明显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钙化病变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中重度钙化病变约占30%,其中约5%为重度钙化病变。因此,准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技术,对严重钙化病变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期/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的手段包括: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钙化病变的腔内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血管内超声相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评估钙化病变的厚度,能更准确地量化钙化病变的容积。因此,本文将综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指导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应用1300 nm波长的近红外线来对血管进行横断成像的血管内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它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线从组织反射回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成像速度快,其分辨率接近组织学水平,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目前关于OCT在冠心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急性冠脉综合症病理生理形态变化及支架置入后组织覆盖方面的评价。现就OCT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及良好的组织相关性,对于识别冠状动脉内不同斑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围支架置入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架置入术前可评估斑块的特点,术后即刻评估支架的贴壁、组织损伤等,长期随访中评估血栓事件、新生内膜增生以及支架内新生斑块等。同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药物疗效评估及新型支架的研发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介入应用中有着高分辨率、高敏感性等特点,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的指导、术后的评估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现对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而支架内再狭窄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晰,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高效的手段来揭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分析支架内再狭窄中斑块的组织病理形态以及易感因素,有助于了解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策略。现拟分析近年来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IVUS的优势在于透射深度大,在管腔结构之外可获取血管壁结构;而OCT则空间分辨率高,与组织学结果高度相关。随着无需球囊阻断血流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D-OCT)的不断推广,OCT临床实用性增强。本文就最新研究进展中IVUS与FD-OCT的成像方式、对病变血管的评估效用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引作用进行对比,以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像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着重描述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运用近红外光进行血管内成像的影像技术,由于其高分辨率及组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评价斑块的结构及成份特点,监测其演变过程,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易损斑块准确识别。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支架两端的钢梁与紧邻血管壁之间可产生血管损伤即支架边缘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此并发症增加了发生支架内血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随着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以其高分辨率在评价支架边缘夹层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对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下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预测因素、诊断预后与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国际会议中心307会议厅,“新一代冠脉影像新技术——0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新闻发布会”同时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杨跃进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出席。OCT的全称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影像学证据的诊断、治疗与干预措施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以2011年国际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概述该年度在心血管影像领域包括超声心动图、核医学、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大部分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 疗,5 年生存率可超过95%。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为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的病灶。目前主要通过超声内 镜判断浸润深度,尽管超声内镜是一项较为准确的技术,但对于通过超声内镜判定食管癌分期也曾一度受到怀疑, 认为没有临床意义。也有报道显示,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为75%~95%,但其受人为 因素影响大。因此,目前急需一项新型的技术来提高其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从而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光学 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方式,它可以安全无创地提供具有深度层析信息的生物组织微 解剖图像。此综述指出了食管癌目前的现状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原理,归纳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早 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