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室肥厚(LVH)、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冠状动脉钙化(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7例根据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BNP组(8NP<600 ng/L)102例;中BNP组(BNP 600-883.5 ng/L)116例;高BNP组(BNP>883.5ng/L)99例.分别测量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对比分析各组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EH患者在三个不同分层切点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上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随着BNP水平增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91.09±18.71)比(102.8±23.12)比(123.9±26.47)g/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4±0.28)比(0.95±0.32)比(1.16±0.3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均明显增加.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与Lg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0.43、0.39及0.41,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收缩压、BNP、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M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122例EH患者和36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测定E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EH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H伴LVH者BNP浓度明显高于EH无LV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伴LVH者血浆BNP浓度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LVDF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测定可望成为EH患者LVH及LVDF障碍的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林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78-178,180
目的对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按照是否房颤分成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展开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房颤组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较非房颤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且永久性房颤者B型利钠肽水平较阵发性房颤者高(P〈0.05);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型利钠肽与高血压房颤存在明显的关系,可将其作为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而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无明显相关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按照是否房颤分成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展开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房颤组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较非房颤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且永久性房颤者B型利钠肽水平较阵发性房颤者高(P<0.05);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型利钠肽与高血压房颤存在明显的关系,可将其作为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而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无明显相关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206例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比较结果,并分析NT—pro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不同病因患者的NT-proB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力衰竭的分级增大而升高(/9〈0.05);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P〈0.05);NT-proBNP浓度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P〉0.05);死亡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显著升高,其检测值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变化在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以及评估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178例作为观察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5例,Ⅱ级47例,Ⅲ级64例,Ⅳ级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NT-proBNP与Cys-C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老年CHF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间NT-proBNP与Cys-C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死亡终点事件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统计NT-proBNP?Cys-C与LVEDD?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T-proBNP?Cys-C?LVEDD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心功能分级Ⅰ~Ⅵ级患者NT-proBNP?Cys-C?LVEDD逐级升高,LVEF值逐级降低,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Cys-C?LVEF是老年CHF患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P < 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中,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824,P < 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23,P < 0.05),Cys-C与LVEDD呈正相关(r=0.797,P < 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14,P < 0.05)?结论:NT-proBNP与Cys-C水平有助于诊断老年CHF并对患者心功能程度进行分级,对于老年CHF患者的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入院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332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及135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长期死亡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NT-proBNP判断死亡的意义,并找出其切点.采用COX回归分析验证判断的准确性,并作生存曲线.结果 随访24±10个月,467例患者死亡94例.NT-proBNP判断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 (95%CI 0.742~0.84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fragment proBNP,NT-proBNP)与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患者主动脉张力、膨胀性及僵硬指数,同时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NT-proBNP水平与主动脉顺应性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NT-proBNP与年龄(r=0.41,P<0.05)、主动脉僵硬指数(r=0.44,P<0.05)呈正相关,与主动脉张力(r=-0.45,P<0.05)、膨胀性指数(r=-0.32,P<0.05)呈负相关.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计算偏相关系数,NT-proBNP与主动脉僵硬指数(r=0.32,P<0.01)呈正相关,与主动脉张力(r=-0.28,P<0.05)、膨胀性指数(r=-0.21,P<0.05)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脉顺应性降低与NT-proBNP存在一定程度相关,NT-proBNP是高血压患者动脉顺应性降低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刘玉芳 《四川医学》2014,(8):1026-102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无其它干扰因素的住院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例6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38例和Ⅳ级10例,相同基础疾病而无临床心力衰竭者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早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军  慈书平 《湖南医学》1997,14(5):320-320,F0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在评价肺栓塞严重程度中的作用以及对肺栓塞患者病情的估测价值。方法:采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治疗的PTE患者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NT-proBNP测定,并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性比相比P>0.05,但次大面积及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大面积PTE组(P<0.01),且大面积PTE组NT-proBNP又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组(P<0.01)。结论:NT-proBNP的水平可以灵敏地反映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是指导治疗的一项简便、灵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脑钠肽(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90例经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差异。结果BNP与LVMI一样随PP的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PP与脑将BNP水平显著相关,二者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进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及48 h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 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NT-proBN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而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SD、LVEDD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LVEF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结论急诊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颖  何流  龙佩  刘春艳  朱薇 《西部医学》2022,34(6):918-922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10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LVH组)及96例原发性高血压无LVH患者(非LV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Lp-PLA2、sCD40L、NT-proBNP水平差异,评估血清Lp-PLA2、sCD40L水平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Lp-PLA2、sCD40L、NT-proBNP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酗酒史、吸烟史、基础血压、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高血压病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超声心动图参数及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使用率均高于非LVH组(P<0.05),两组其他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血清Lp-PLA2、sCD40L、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PLA2、sCD40L水平与NT-proBNP及LVEDD、LVESD、LVEDV、LVESV、LVM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Lp-PLA2、sCD40L、NT-proBNP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具有较高诊断价值(P<0.05),其截断值分别为405.92 ng/mL、2.94 μg/L、214.92 ng/L,且3项联合诊断价值最高,AUC可高达0.988。结论血清Lp-PLA2、sCD40L水平与左心室形态学改变密切相关,与心室重构指标NT-proBNP联合检测能辅助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对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阳慧  苏雨江 《海南医学》2012,23(10):124-127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脏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最近的研究发现NT-proBNP是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评估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分层。其中低危组26例,中危组28例,高危组31例,很高危组43例。另选30名健康人组成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自动检测仪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血管危险度的增高而递增。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各危险分层组血浆NT-pro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从低危至很高危组递增,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 NT-proBNP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能成为高血压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高血压组 [有左室肥厚 (LVH)的高血压患者 2 9例和无LVH的高血压患者 33例 ]及正常对照组 (2 8例 )血清中Ⅰ、Ⅲ型前胶原 (PCⅠ、PCⅢ )的浓度 ;用超声检测左室形态学参数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二尖瓣口的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VE 和VA)。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PCⅠ、PCⅢ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5 ) ,且左室肥厚程度与PCⅠ的浓度和PCⅠ /Ⅲ呈正相关 (r =0 4 3,0 2 8,P <0 0 5 ) ;但无LVH和LVH组PCⅢ浓度差别不明显 [(6 9 2 5± 17 5 6 ) μg/L ,(72 34± 18 38) μg/L ,P >0 0 5 ],且与LVH程度无明显相关 (r =0 14 ,P >0 1) ;心脏VE/VA 与血清PCⅠ的浓度和PCⅠ /Ⅲ呈负相关 (r =- 0 5 4 ,- 0 4 0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Ⅰ、PCⅢ的浓度及其PCⅠ /Ⅲ能够反映高血压LVH时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特点 ,而且血清PCⅠ的浓度以及PCⅠ /Ⅲ都能间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