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ART脱失再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结局,为云南省艾滋病ART脱失患者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云南省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脱失再入组及新入组患者治疗1年至4.5年期间的VL控制情况,脱失及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L抑制比例)及结局(脱失率,病死率)的差别.结果 2016...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04-2020年成人艾滋病ART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2020年参与艾滋病ART的18244例成人患者基本情况及可能影响患者ART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等信息,计算治疗患者的全死因病死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治疗患者生...  相似文献   

3.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是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血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载量下降,CD4 +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但是其临床症状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的一种现象。10%~50%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ART过程中会出现隐球...  相似文献   

4.
随着ART的应用,HIV/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在艾滋病治疗方案日趋成熟和全球艾滋病快速蔓延趋势得到遏制的背景下,HIV/AIDS患者与年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本文就HIV/AIDS患者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疾病整合干预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HIV/AIDS患者合并NCD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四川省21个市州艾滋病定点抗病毒治疗(ART)机构个案管理情况.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7月调查四川省21个市州598家艾滋病定点ART机构的个案管理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随访管理水平.结果 598家艾滋病定点ART机构参与艾滋病门诊随访工作的专职医生平均为0.55人,专职护士平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接受艾滋病ART的HIV感染者期望寿命及其变化.方法 对在云南接受ART成人患者编制2020年简略现时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期望寿命的差别,对比全部患者和治疗6个月仍存活患者的期望寿命.分析历年来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的20、30、40、50岁ART患者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结果 13627...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HIV/AIDS患者启动ART前高脂血症患病率和启动ART后高脂血症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基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分析德宏州2004-2019年启动ART的HIV/AIDS患者资料.TG、TC任意一项水平升高判定为高脂血症.采用Logis...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疾病,患者易因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渐进性加重而需反复住院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而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管理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本文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管理体验、症状管理策略、症状管理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症状管理是临床医疗照护的基础,传统的症状管理由医生主导.随着对"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照护模式的重视,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症状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推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患者报告结局(ePRO)因能显著减轻医生负担、增加患者依从性和提高沟通效率而被症状研究和管理领域所关注.在西方国家,ePRO已较广泛地用于临床症状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部分城市利用门诊特定病种政策(简称“门特”)进行艾滋病ART的HIV/AID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ART情况等,为我国今后完善艾滋病ART保障机制提供相关信息与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择6省中9个城市里利用门特进行艾滋病ART的HIV/AIDS患者331例,包括启动ART后一直是门特治疗、中途转换成门特治疗的两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9个城市中利用门特进行ART的HIV/AIDS患者331例,HIV/AIDS患者性别以男性为主(280例,84.6%),平均年龄(43.4±14.7)岁,文化程度多为大学及以上(160例,48.3%),目前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1例,63.7%)。启动ART后一直是门特治疗的有107例(32.3%);中途转换成门特治疗的有224例(67.7%),患者自报转换为门特治疗的原因为门特ART药品不良反应小(38.2%)、服药更方便(26.1%)、治疗效果更好(22.6%)。在门特ART药品中,比克恩丙诺片的使用占比为65.9%。启动ART后一直是门特治疗与中途转换成门特治疗的两类人群在本人年收入、有无赡养的老人、ART地点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调查对象的治疗不良反应门诊费用、每年1次免费检测之外的CD4细胞计数检测费用和病毒载量检测费用为自己支付。结论 利用门特进行艾滋病ART的HIV/AIDS患者多为中年、男性、文化程度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HIV/AIDS患者的经济负担,但仍有需要完善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寻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提高社区、家庭抗病毒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成组匹配(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24名在社区和家庭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各种可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指导、医生水平、亲人的协助、疗效、副反应都是影响患者退出治疗的因素。结论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对社区和家庭艾滋病患者救治极为重要;对患者的鼓励与家人协助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抗病毒药物的品质以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更应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有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可以持续抑制HIV-1复制,同时促进HIV-1感染者的免疫恢复。然而不同疾病阶段的艾滋病患者经ART后的预后不同,大部分HIV-1感染者免疫恢复较好,但仍有15%~30%左右的HIV-1感染者无法实现有效的免疫重建,即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本文重点介绍了免疫恢复的分类及定义,导致INRs的可能原因以及针对INRs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INRs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替代效应假设,分析门诊ART效果、住院变量与HIV/AIDS患者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CHE)间关系。方法 从W市主要的艾滋病定点防治医疗机构中,收集2019年就诊的患者病案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门诊ART效果对CHE发生风险的影响及住院变量(是否住院)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其中男性占比为80.93%,城镇户籍占比为73.71%,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占比为44.85%。CD4细胞水平对CHE发生风险影响的总效应显著(OR=0.229,95%CI:0.073~0.717)。加入住院变量后直接效应不显著(OR=0.980,95%CI:0.583~1.650);CD4细胞水平对住院变量、住院变量对CHE发生风险的影响均显著,故CD4细胞水平对CHE发生风险影响的间接效应显著(OR=0.234,95%CI:0.077~0.708)。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98.64%。结论 进行充分且有效的门诊ART是防范CHE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应适当扩大艾滋病门诊治疗相关费用报销范围,提高治疗的可及性、依从性;要重视艾滋病门诊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及时启动ART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2016-2020年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T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20年,天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328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ART延长了HIV感染者的生命。但HIV感染者生存期的延长也引发了非艾滋病定义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防治的重视。糖尿病已成为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我国尚缺乏HIV感染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数据,也缺少相关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干预等循证医学证据,故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与临床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随着新一代ART药物在我国的广泛应用,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治疗策略尤其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HIV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新一代ART对糖代谢的影响以及HIV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和治疗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AZT)问世以来,许多作用于HIV复制过程中不同靶点的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制剂等被纳入到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体系中。艾滋病不能治愈,因为可用的抗HIV药物都不能有效地清除HIV储存库。艾滋病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仍然需要患者终身服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给HIV感染者带来了极大疾病负担,包括药物性皮疹、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肾毒性、骨髓抑制、腹泻、代谢紊乱等,是导致ART中断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HIV感染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本文对HIV感染者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非运动症状在近年来的临床与科研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疾病的进展,感觉症状(包括疼痛)、神经精神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疾病晚期,患者的这些非运动症状通常伴随着运动波动的出现、且大多发生在疗效减退的同时或之前,然而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有时较症状波动更为严重。本文描述了在长期患有PD的老年女性身上观察到的、伴随着感觉症状的、戏剧性的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终身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长期服药所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找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更低的药物毒性、更强的病毒抑制效果和更高耐药屏障的抗病毒药物是目前ART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新型的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单片复合制剂、新作用机制药物以及简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体现了ART研究的新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综述艾滋病ART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纳入729例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外出务工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