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31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48.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感染与患者年龄、并发心功能不全、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抢救术野受污染和发病后延迟就诊相关。结论通过杜绝术野污染;积极控制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加强支持治疗,提高老年患者免疫力;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等措施控制感染率,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王瑗珉 《药物与人》2014,(9):245-246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泊的7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介入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介入手术期间护理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寿光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即口服氯吡格雷以及静脉滴注尿激酶,观察组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前后的心功能以及血清TnI、CK-MB、SOD和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TnI、CK-MB、ET-1、SOD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36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相关的全面护理.结果:6例患者在手术后心电图恢复情况良好,同时,焦虑现象明显减少,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护理当中采取全面护理措施,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加以重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同时也能提升治疗效果,是十分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心电图监测、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出院后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39例患者PCI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并按时随访.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是加强和维护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帅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28-129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该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56例,所有患者中术前采用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者103例,无论患者的哪支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大于50%则可确诊为冠心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采取术后护理及随访,详细记录并分析其治疗结果、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153例,占98.1%。包括行支架植入术148例,植入率为94.9%。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手术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出现血肿5例,8例并发迷走神经反射,3例并发假性动脉瘤。术后随访3年,复发2例。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晓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88-2489
目的 分析总结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心电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治疗过程中施以有效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邓洪华  王玉芹 《智慧健康》2022,(1):136-138,145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在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提下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9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有16例并发心律失常经对症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行冠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认真掌握各种心律失常治疗原则,必须特殊对待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能有效消除或减轻心律失常的危害,提高PCI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分别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残余血管狭窄多于20%的比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及血管再通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LVEF)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左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崔文章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54-154,156
目的探讨和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调查表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标准评定量表,针对本院收治的7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并作出结果统计。结果绝大部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其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P<0.05或者P<0.01)。结论医护工作人员应党强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和其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以进一步地提升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以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60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0例,治疗组穿刺动脉为右桡动脉,对照组穿刺动脉为左股动脉.结果 2组在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分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再梗死、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1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论证工作中积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并发症得到一定的控制.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索红霞  陈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03-200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术后24h及术后3d,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增加;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hs-CRP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有84例,设为实验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有7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左心功能指标等。结果:术后7d、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d、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临床上应早期对STEMI患者进行急诊PCI术适应症、禁忌症的检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快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急性冠脉综合症行急诊介入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58例治愈,2例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无一例严重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充分而快速的术前准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干预、术中严密监护及观察用药后反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05/2009-02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共93例,总结分析其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各项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90例恢复良好,死亡3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细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通过及时的抢救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后,120例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