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尿源性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40例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C组),选取同期120例经皮肾镜组或经输尿管镜手术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作为非尿源性脓毒症组(B组),选取同期120例在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PCT、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 C组、B组患者PCT、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PCT、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IL-6、TNF-α四项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PCT、hs-CRP、IL-6、TNF-α单项检测(P<0.005)。结论 尿源性脓毒症患者PCT、hs-CRP、IL-6、TNF-α水平升高,四项联合检测诊断价值较高,对临床上尿源性脓毒症的诊治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微创内镜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意义。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7年8月某院收治的6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根据患病程度分为严重脓毒症组19例、脓毒症组33例、脓毒症性休克组8例,分别给予3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查,分析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应用PCT和CRP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统计发现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低,差距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PCT曲线下面积为(0.825±0.092),其临界值为1.3ng/ml、敏感度为88.5%、特异度84.2%、诊断准确率84.9%,而血清CRP曲线下面积(0.742±0.062),其临界值为41.5ug/ml、敏感度为82.3%、特异度71.7%、诊断准确率73.2%。结论:对于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PCT诊断可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及血清热休克蛋白72(Hsp72)对脓毒症患儿继发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216例,根据其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80例)和非AKI组(136例),并根据AKI的分期标准进一步将AKI组分为AKI-1期组(28例)、AKI-2期组(23例)及AKI-3期组(29例)。根据28 d的生存情况将患儿分为存活组(165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各组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继发AKI及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儿继发AKI和发生死亡的风险相关性。结果:AKI组患儿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AKI-3期组>AKI-2期组>AKI-1期组>非AKI组;死亡组尿L-FAB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重症肺炎合并鉴别脓毒症及判断其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83例,将同期非脓毒症作为对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间、不同程度脓毒症和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间的血清PCT、IL-18水平。结果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脓毒症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而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PCT水平在临床应用中明显优于IL-18水平,可作为判断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89例泌尿道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防治,综合组接受综合性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7.27%(P<0.05);综合组术后1个月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接受综合性防治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更有效控制炎性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传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联合采取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P <0.05),每天平均排尿次数以及每天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由于小儿解剖结构的特点和机体抵抗力较低,小儿颌面部间隙感染与成人不同:(1)感染多为腺源性,(2)有发病急和易于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可能。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9年10月至1998年5月,收治小儿颌面部腺源性间隙感染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9岁。经回顾分析,37例患儿分为综合治疗组(综合组)2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组)8例,单纯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30-733
目的:探讨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患者62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一般感染组(9例)和脓毒症组(53例),再根据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将脓毒症组分为脓毒症组(23例)、严重脓毒症组(2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8例)3个亚组。于入院24 h内取静脉血,检测NT-proBN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T-proBN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一般感染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II评分呈依次增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4,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诊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P=0.003)。截断值为333.50 pg/L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59.4%,阳性预测值为0.80,阴性预测值为0.76。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赵丹  杨国辉  罗玲 《贵州医药》2012,36(2):107-110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比研究,探讨其在脓毒症诊断、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收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内科ICU脓毒症患者20例(脓毒症组),单纯感染患者39例(非脓毒症组).检测入住MICU第1、7天血清TLR-4、PCT、CRP的表达水平,TLR-4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CRP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PCT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1)TLR-4水平第1天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第7天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PCT水平第1天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第7天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TLR-4、PCT水平第7天比第1天降低,P<0.05.(2)TLR-4水平第1天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第7天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CT水平第1天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第7天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存活组TLR-4水平第7天比第1天降低,生存组及死亡组PCT、CPP的水平第7天比第1天降低,P<0.05.(3)描绘ROC曲线TLR-4敏感性93.5%,特异性82.1%,ROC曲线下面积0.701,PCT敏感性95%,特异性89.7%,ROC曲线下面积0.820,P<0.05.结论 TLR-4、PCT可作为危重病人脓毒症辅助诊断的指标,以PCT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其次为TLR-4,CRP特异性、敏感性最差,PCT、CRP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低血糖的病源学,脓毒症可能是最少给予评论的一个。作者描述的9例患者,年龄从6个月到73岁,达到低血糖的标准(血清糖<45mg/dl,9例患者平均血糖为22mg/dl)合并脓毒症。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4例除脓毒症外没有明显原因的低血糖患者。第二组包括5例患有另一疾病的患者,合并有低血糖(其中4例酒精中毒和1例慢性肾机能不全)。没有一例有低血糖过去史,或在这种脓毒症发作之前发现有低血糖。两组病人临床和实验室发现都很类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动态变化,以期尽早干预,同时为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PICU脓毒症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脓毒症组1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MODS组10例。对入选患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危重症评分(PCIS),检测各组0、1h、6h、12h血乳酸,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1)脓毒症、严重脓毒症、MODS患儿早期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1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6h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严重脓毒症及MODS患儿PCIS与血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血乳酸清除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对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测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坚 《江西医药》2005,40(Z1):725-72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3月~2005年5月收入我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洋地黄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3次,空腹给药,10d为1疗程,使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9%;对照组中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方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并发情况,探讨影响脓毒症发病的因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5例严重烧伤患者,其中严重烧伤并发感染脓毒症的患者180例为脓毒症组,剩余315例烧伤患者为非脓毒症组,研究年龄、性别、烧伤面积、有无吸入性损伤、烧伤原因、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等7个可能影响脓毒症并发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烧伤面积与脓毒症的发病关系.结果 两组的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损伤及首次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烧伤面积为≤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少于非脓毒症组,烧伤面积为51%~80%和>80% TBSA的患者多于非脓毒症组(P<0.01).烧伤面积≥51% TBSA、首次手术时间>2d或未行手术治疗是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影响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病的因素包括烧伤面积与首次手术时间,提示及时治疗可能避免脓毒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卫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22-3323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心电图是其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对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改变,以期提高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新安江街道公共卫生所建档就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56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52.6±6.8)岁,病程(6.2±3.8)年.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源性心脏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2],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上级医院确诊为诊断,所有患者在病程晚期均出现心脏功能减退者,心电图行右胸导联检查保存清晰,且资料完整者.同时选取56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作为观察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55.6±6.2)岁.两组入选人群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脓毒症患者肾损伤分子-1(KIM-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3)、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190例脓毒症,根据有无合并急性肾损伤分为观察组90例(急性肾损伤)和对照组100例(无急性肾损伤)。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KIM-1、EOT-3、CXCL10、血肌酐(SCr)、尿素(BUN)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KIM-1、EOT-3、CXCL10水平与SCr、BUN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入院当日及入院第3、7日KIM-1、EOT-3、CXCL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KIM-1、EOT-3、CXCL10水平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SCr、BUN、KIM-1、EOT-3、CXC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r、BUN、KIM-1、EOT-3、CXCL10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8):67-6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脓毒症的流行病学规律,探讨血乳酸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搜集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PICU,并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患儿,共106例,分为普通组(单纯脓毒症)和严重组(入院诊断或病程中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阶段血乳酸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脓毒症患者106例,同期PICU患者261例,占40.6%,其中以1~3月龄患儿发病率最高,约占43.4%。其中肺炎为最常见原发病,共42例(39.6%),其次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共28例(26.4%)。统计分析显示严重组的乳酸在疾病不同时期与普通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是PICU的常见病,进展快,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救治,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了解小儿脓毒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动态监测乳酸等早期预警指标,积极选择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熊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34例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资料,按临床症状分储尿期症状组、排尿期症状组及储尿期与排尿期症状混合组,分析总结各组患者的尿动力特点.结果 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患者全部都有膀胱感觉过敏及逼尿肌过度活动;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患者90%(18例)逼尿肌无自主收缩,60%(12例)膀胱感觉减退;同时有储尿期及排尿期症状的患者55.5%(5例)逼尿肌无自主收缩,33.3%(3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33.3%(3例)膀胱感觉过敏,33.3%(3例)膀胱顺应性降低.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神经损害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模式,尤其是能够检查出膀胱顺应性是否降低,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更好地保护上尿路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中是可靠及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能否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本院ICU 206例危重症患者入选本研究,分别检测入ICU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乳酸(LAC1)及入ICU 6 h时ACR(ACR2)、乳酸(LAC2)等,追踪28 d病死率.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ACR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测定ACR1对脓毒症诊断界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ACR1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ACR1诊断脓毒症界值为105 mg/g.脓毒症组28 d死亡患者ACR2显著高于生存者(P<0.01).ACR2与LAC2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两者死亡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入ICU时MA升高可能提示脓毒症.入ICU 6 h时MA与乳酸升高可能是脓毒症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0.5 mg,3次/d;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冲服糖脉康颗粒5 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糖尿病相关指标、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尿动力学、肌电/诱发电位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BUN)和红细胞AR改善明显,与对照组在Hb A1c、BUN和红细胞A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残余尿量、平均尿流速、最大尿流速和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两组球海绵体肌反射(BCR)潜伏期明显降低,阴部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波幅增加,两组比较BCR潜伏期和波幅、SSEP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3.64%,对照组的为74.5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能够改善糖尿病相关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神经传导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完全缓解30例(75.0%)、部分缓解10例(25.0%)、复发3例(7.5%);对照组分别为16例(40.6%)、14例(35.0%)、10例(25.0%)。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为7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P<0.05)。两组间的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妊娠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