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感觉统合训练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3个月后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分值及GESELL大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GMFM百分位及GESELL粗大运动发育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GMFM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多种感觉刺激对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科收治的伴吞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直接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冷刺激、手法机械刺激、主被动训练等多种感觉刺激,20...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其移动能力进行配对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双瘫22例,偏瘫1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每日1次共30 min的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采用足印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1)两组双瘫患儿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治疗前增大,步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站立足长在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偏瘫患儿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偏瘫患儿步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步速、对照组步宽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站立足长、健侧步行足长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成因发现,行为与情绪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感觉统合失调是导致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发现感觉统合失调中的前庭功能障碍是导致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基本原因,并对这些问题的缓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矫治有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感觉发育、运动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康复中心诊断为ASD进行住院康复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以2004年1~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氧液治疗组(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脑影像学改善情况,并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脑脊液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高氧液组临床症状和脑影像学改变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ET、ET/CGRP比值降低和CGRP升高更为显著(P<0.05,P<0.01)。 结论 ①ET/CGRP比值失衡是导致病毒性脑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高氧液通过改善脑组织供氧、恢复ET/CGRP动态平衡,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浓度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病脑住院患儿,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I组(52例)和观察II组(50例),两组均给常规治疗,观察I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均在入院治疗前采静脉血5mL,治疗后5,7,10,14d分别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5mL,采用比色测定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同时测定凝血指标。设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 结果病脑病情轻度者,LPA浓度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病脑患儿发病后LPA即明显升高,以后渐降低,治疗14d时基本正常。观察I组LPA恢复正常时间较观察II组短,病情好转亦快。10d时观察I组比观察II组临床治愈好转的例数多,P<005。凝血指标的变化与LPA呈正相关。 结论病脑患儿急性期LPA浓度升高,证明病脑存在血栓前状态,LPA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提示病脑患儿尤其是重度者应予以抗凝治疗。LPA浓度可作为病脑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指标之一,可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4~6岁GMFCSⅡ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每日进行1次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每日增加运动控制训练15min;对照组每日增加肌力训练15min。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观测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E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爬行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爬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儿爬行能力、智力发育.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42例),前者于48h后予以康复介入治疗,后者于48h内予以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变化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4.58±0.13)分比对照组(3.55±0.11)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情志护理、中医推拿及针灸等方案,并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干预组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1%。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可有效地恢复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语言相关口部肌肉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构音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语言相关口部肌肉训练,观察组增加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儿语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靳三针对自闭症患儿语言障碍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自闭症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靳三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语言障碍及智力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语言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I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I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联合靳三针治疗自闭症患儿疗效显著,利于改善患儿语言障碍,提高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由治疗师指导家长使用家庭训练方案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辽宁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不同类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家长在家中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家庭训练方案,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精细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家长实施的家庭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偏瘫儿童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周采用上肢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进行评分,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及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型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  相似文献   

20.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GMF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