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9p21和3、7、17号染色体数目变化,协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分析和研究造成漏诊的原因.方法 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并做病理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漏诊病例的癌组织行FISH检测,并复查尿脱落细胞滴片,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100例样本中,35例尿路上皮癌中28例FISH阳性,敏感度为80%;65例非肿瘤中65例FISH阴性,特异度为100%.28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漏诊,敏感度为89.29%,其癌组织均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均少但均未见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7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例漏诊,敏感度为42.86%,其中2例癌组织仅少量癌细胞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2例未见上述异常;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2例细胞数少但均未见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结论 用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上是否存在9p21和3、7、17号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辅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该检测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更敏感.自然尿中尿脱落细胞较少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缺乏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遗传学异常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FISH单染色体拷贝大量异常病例的FISH检测结果特点与最终活检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FISH阳性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847例行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选择其中不符合阳性标准、但存在大量单染色体拷贝的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临床特征、FISH检测结果特点、脱落细胞学特征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相应区域100个核异质上皮细胞,例1显示3号染色体3倍体扩增,异常细胞数32个;例2显示17号染色体3倍体扩增,异常细胞数48个;例3显示17号染色体5倍体扩增,异常细胞数56个;例4显示17号染色体单倍体,异常细胞数67个;例5显示p16基因杂合子缺失,异常细胞数61个,其它染色体均无异常。5例活检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尿脱落细胞FISH单染色体拷贝大量异常的病例应引起重视,将其归入可疑阳性比较合适,从而能提高尿FISH检测的敏感性,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收集12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95例良性血尿非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高于DNA倍体分析,但特异性低于DNA倍体分析。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85.10%,特异性为76.80%;DNA倍体分析敏感性为81.80%,特异性为81.10%。121例中,膀胱癌103例,上尿路上皮癌18例。对于不同分型的尿路上皮癌,两种方法在高级别肿瘤中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尤其是DNA倍体分析在浸润性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具有极好的敏感性,均>94%。结论 DNA倍体分析结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大大提高尿路上皮癌检测的特异性,以及增加对浸润性膀胱癌及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的灵敏度,是对尿路上皮癌检测方法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4.
正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易复发。尿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常见手段。前者对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偏低,且易受结石、炎症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后者则为有创检查,费用昂贵且不易识别微小肿瘤[2-3]。遗传学研究表明尿路上皮癌易发生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3和17号染色体的多体性、7号染色体的三体性、9p21基因的杂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并与尿脱落细胞学相比较。方法M-FISH法分析100例可疑膀胱尿路上皮癌或有相关病史患者和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晨尿尿沉渣,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病理为诊断标准。FISH探针是用随机引物法标记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p21区带,统计染色体畸变组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结果M-FISH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灵敏度75.6%,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为100%,总体灵敏度85.5%;尿脱落细胞学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灵敏度33.3%,高级别是96.0%,总体灵敏度62.9%,两者总体灵敏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特异性分别是84.6%和8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FISH法检测灵敏度比尿脱落细胞学高,特异性相似,并可以诊断出所有的高级别浸润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hexokinase2, HK2)检测和单细胞测序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疑似UC或UC术后复查患者的合格尿液标本265例, 对其同时行脱落细胞学和HK2检测。基于组织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通过交叉列联表及分层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离HK2代谢异常细胞行单细胞测序, 从分子层面验证HK2检测性能的可靠性。结果 HK2及细胞学检测诊断UC的阳性符合率为90.3%(102/113), 两者一致性较高(Kappa=0.604)。HK2检测较细胞学可明显提高UC诊断灵敏度(85.2%比75.6%, P=0.024), 两者联合后灵敏度可提高至91.1%。HK2对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细胞学(81.8%比65.5%, P=0.022);HK2检测较细胞学在早期病变(82.6%比69.5%, P=0.375)及低级别UC(69.6%比47.8%, P=0.125)中同样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10例H...  相似文献   

7.
胸腹水是一种常见临床体征,产生的机制复杂.涉及的病种较多.恶性肿瘤是导致胸腹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典的脱落细胞学诊断方法,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不足.仅在28-60%,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胸腹水染色体检查则敏感性较高.约为80%.尤其是当临床高度怀疑为恶性胸腹水,而细胞学检查阳性或难以肯定为癌细胞时染色体检查可弥补其不足,两法同时检测特异性100%.敏感性可达9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34例UUT-UC患者和3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异常,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UUT-UC患者血尿中25例(73.5%)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而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检测出2例发生染色体异常(6.1%)(P<0.001)。结论 FISH检测脱落细胞3、7、9、17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一种非创性方法用于鉴别UUT-UC和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MGA2蛋白在HPV阳性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HPV阳性病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分诊结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43例子宫颈脱落细胞HMGA2蛋白表达,其中包含细胞学诊断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2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3例,鳞状细胞癌14例。结果随访24个月发现HMGA2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阳性率及其强度随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2%;其对组织学阳性的检验效能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涂片。结论HMGA2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子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 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法检测是否存在3、7、17号染色体及p16基因的异常。结果传统UC更易发生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90.1%vs 67.6%,P0.01)和p16基因缺失(75.2%vs 32.4%,P0.01),而MPBC更易发生p16基因的扩增(62.6%vs 14.9%,P0.01)。结论 p16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辅助诊断MPBC的新的分子指标,并可作为诊断MPBC的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1.
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形态结构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揭示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urothelial carcinoma exfoliated cell,UCC)巴氏染色的形态结构特征,筛选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几何参数。方法取107例尿液标本中500个UCC、439个尿路上皮结构不良脱落细胞(urothelium dysplastic exfoliated cell,UDC)和386个正常尿路上皮脱落细胞(uroepithelium normal exfoliated cell,UNC),巴氏染色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试上述三类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和组间两两比较法(SNK法)分析各组细胞的测试结果。结果尺寸参数(Ac、Ap、An、Rnp、dmajc,、dmin,c、dmaj,n、dmin,n、Dc珚、D珚n、Cc、Cn)和形状参数(PEc、ARn、RFFc、RFFn、FIIn)在各类脱落细胞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在UCC间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形态、结构定量分析有助于这三类细胞的甄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HOXA9表达对小鼠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BTT73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临床标本中HOXA9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sh-RNA技术干扰BTT739细胞中HOXA9基因的表达后,进行克隆形成、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和划痕等实验检测BTT73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特征因子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HOXA9基因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sh-RNA敲低BTT739细胞中的HOXA9基因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而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增高,G1、G2期比例下降,S期升高;此外,EMT特征因子E-cadherin表达增强,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下降。结论HOXA9基因具有促进小鼠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BTT73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其机制可能涉及EMT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痰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用以分析肺癌的染色体畸变,探讨FISH技术辅助诊断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p16、p53探针对40例疑似肺癌患者痰液的脱落细胞进行FISH研究。结果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数目和p16、p53畸变阳性率分别为41.9%、45.2%、41.9%、54.9%、51.6%,其中p16、p53畸变率较高。FISH联合应用五种探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7.8%,诊断效率为80.0%。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应用FISH技术检测肺癌患者痰液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下降与移植物被排斥及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查等均不能敏感特异地监测嵌合率。 目的:验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异性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X、Y 性染色体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序列特异性bcr/abl融合基因,以骨髓细胞学检查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复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7次。4次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均完全相符,另外3次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完全缓解,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能检测到少量异常信号,证实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较骨髓细胞学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动态敏感、特异地检测嵌合率。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细胞移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6.0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痰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用以分析肺癌的染色体畸变,探讨FISH技术辅助诊断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p16、p53探针对40例疑似肺癌患者痰液的脱落细胞进行FISH研究.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数目和p16、p53畸变阳性率分别为41.9%、45.2%、41.9%、54.9%、51.6%,其中p16、p53畸变率较高.FISH联合应用五种探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7.8%,诊断效率为80.0%.结论 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应用FISH技术检测肺癌患者痰液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具有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病变41例,分为内翻乳头状瘤、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用多点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3、7、17号染色体获得和9p21缺失;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p53、CK20和Ki-67;并对12例进行随访.结果 (1)内翻乳头状瘤12例,平均1.2 cm,由互相连接的细胞索或巢在固有膜内生长,细胞索相对较细而宽窄一致,细胞巢外呈栅栏状、内为流水状排列,可见鳞状分化,无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4例可见少量表面外生乳头,被覆少于6层的正常尿路上皮.(2)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24例,平均2.1 cm,结构似内翻乳头状瘤,但细胞索较粗并宽窄不一,细胞巢粗大并不规则状,可形成实体结构,瘤细胞轻至中度异形,核分裂象1~8个/10 HPF,3例表面均未见外生性乳头,但表层尿路上皮有明显异型增生,有少量外生乳头者外生成分形态符合低级别或低度恶性潜能.(3)旺炽型yon Brunn细胞巢5例,平均0.9 cm,表面被覆正常或增厚的黏膜组织,固有膜内见巢状分布、大小不等、排列紧密的尿路上皮团伴有囊腔形成,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多点荧光原位杂交:79.1%(19/24)的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存在染色体异常阳性,而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无阳性染色体异常.免疫组织化学:CK20仅在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弱表达,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为阴性;16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和1例内翻乳头状瘤中有5%~50%的瘤细胞弱表达p53;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1%~5%表达Ki-67,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低于1%.随访: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经多次复发后为浸润性癌,行全膀胱切除后仍发生远处转移.内翻乳头状瘤无复发.结论 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形态学上的重叠,但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在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特征.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滤纸法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于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常规细胞涂片法,常常因为涂片中收集的细胞太少而致癌细胞检查假阴性,而标本中的大量细胞又随残液弃去。为了提高脱落细胞学检查癌细胞的阳性率,首先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标本中的细胞。我们试用滤纸法〔1〕将送检标本进行过滤,基本上能收集标本中...  相似文献   

18.
脱落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随着新的抗体在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和多价性上日益完善,这项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常规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常因细胞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不够理想而未能充分展示出其应有的优势。因此,建立免疫细胞化学质控标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提高脱落细胞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70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40例)和10例膀胱黏膜慢性炎中CAⅨ的表达。结果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为67.1%(47/70),而在膀胱慢性炎中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Ⅸ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Ⅸ在膀胱pT 0期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pT 1及以上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Ⅸ免疫组化检测可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AⅨ低表达可能会预测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过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与病理结果金标准相比对。结果130例患者中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病理检查炎症26例,C IN1患者34例,C IN2/3患者34例,鳞状细胞癌(SCC)患者16例,FISH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在炎症组是3.8%、C IN1组23.5%、C IN2/3组82.4%和SCC组100%,炎症组和C IN1组与C IN2/3组和SCC组比较,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增加。hTERC基因检测高级别病变(C IN2/3、鳞状细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8.0%、88.8%。C IN组hTERC基因平均拷贝数为2.18,SCC组平均拷贝数为3.05,SCC组hTERC基因拷贝数比C IN组明显增加(P〈0.01),FISH检测结果显示,杂交信号hTERC基因高拷贝型比例在炎症组6.1%,C IN1组17.0%,C IN2/3组33.8%,SCC组47.7%,呈上升趋势(P〈0.05)。宫颈病变向高级别进展组(n=7)与病变维持低级别或低级别转归组(n=12)的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比分别为5/7和0/1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平均拷贝数分别为2.19和2.04,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并对宫颈早期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应用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指标,协助TCT和高危HPV DNA检测诊断高级别C IN和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