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5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时间以600-800最多,占21.9%,与其他时段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清晨发病率最高,其发病机制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本病在青壮年中亦不少见,且随着近年来工作节奏地加快、生活压力地增大,青年脑卒中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能够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我们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诱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IR)的水平,研究它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及关系,以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检测血浆和血清的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FA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脑梗死面积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游离脂肪酸升高和脂联素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和脂联素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外研究报道,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年发病率为170/10万,男性为21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8%~0.61%;复发率为21.8%~12.9%,其中,伴有房颤的1年脑卒中复发率为10%~20%,发病前和发病后接受过抗血小板治疗的分别为9.0%和6.2%~14.0%。据国内文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91.3~26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45.5/10万;复发率为8.4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高切值、全血中切值(H,L)、全血低切值、血浆粘稠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粘稠度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亚型和发病的症状学特征。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2月因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于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MRI、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法确定每例患者的所属亚型。结果本组患者OCSP分型各亚型的构成比为:腔隙性脑梗死占21.0%,完全前循环梗死21.0%,部分前循环梗死占36.3%,后循环梗死占21.7%。不同性别患者OCSP分型各亚型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性别患者各亚型的分布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1神经病学的发展里程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在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被认识和积累的。在公元前17世纪人们对颅脑的结构有了初步认识;19世纪有了较大发展,T homas Willis的杰出贡献,使脑底动脉环与他的名字联系应用至今,纤维技术的发展,把神经病学推入到细胞学水平,使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定位有了初步发展。20世纪更是神经病学发展的里程碑,随着影像技术和电生理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能清楚的显示神经解剖结构,而且也开启了对脑细胞功能及代谢的探索,更由于对人类基因测序的完成,为数以万计的奥妙的遗传性、变性病提供了诊治和预防手段,并为药物学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可能。21世纪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大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神经突触,包含着科学界的巨大奥秘,而为此提出的“脑计划”或人脑工程的实施,发掘大脑的奥妙活动,将会使科学达到一个从未见过的高度和不可预料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5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时间以6:00-8:00最多,占21.9%,与其他时段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清晨发病率最高,其发病机制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年中,世界各国的神经病学家们非常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1997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多篇报道,其对国内同行在处理类似情况时,有指导和帮助作用。在本期国际动态专栏中,将就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介...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溶栓疗法能有效减轻发病3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损伤。几项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其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溶栓疗法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项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BMI、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豆类,家族史中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饮酒史、睡眠障碍情况、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肉类、少食鱼类、少食水果,既往史中的高血压史、TIA史、糖尿病史,颅内狭窄、颈内斑块情况,SBP、DB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比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餐后2h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比例、既往TIA史、吸烟史、颅内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1),其中TIA史、颅内血管狭窄、餐后2h血糖是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8.537、22.444、12.819、11.404)。而维生素B12、睡眠充足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OR1),是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其危险因素对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对2001-01~2004-10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其中进展性脑卒中36例,对照组36例)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合并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糖、脑动脉狭窄、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及时发现进展性脑卒中的病因并给予相应防治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最常见的医学急症,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差。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生理情况下(低水平)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机体防御及某些活性物质的合成;然而在病理状态下(高水平),它促进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等血管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TOAST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AST分型法侧重于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型,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造成居民死亡和致残因素,每年100万患者中死于脑卒中,是心脏病的3倍以上~([1])。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是造成脑卒中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两种发病机制不同的脑卒中类型。本研究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男39例,女37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ERP) P300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查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并依据6~8个月后复合认知指数标准,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00,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痴呆和非痴呆组P300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所见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波幅下降(P<0.05~0.01).结论 P300改变可优于量表,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脑电图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尽管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但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脑电图(EEG)作为脑电生理检查,为早期脑卒中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信息,EEG所示的波幅和频率的异常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并且为患者预后提供了很大帮助。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EEG检查的意义、EEG改变与梗死部位的对应性以及EEG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发病后6h神经功能缺损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的缺血性卒中.加重的时间多在1~7d内.发病率多为26~43%[1],文献报道最高接近50%,最低12%.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临床预后差,易给临床造成医疗纠纷.本文将对其临床特点、生化等实验室检查及影像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