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尚待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内容的相关文献,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发展进程、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及总结,以期为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梳理当前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提供现状,并从服务环节涉及的各个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入手,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可行的监管对策。方法:运用政策梳理、二次数据采集以及与关键知情人访谈的方法,为评价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环节的成效、经验及潜在监管问题提供证据支撑。结果: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共服务失能老人55.58万人,每千名户籍老人可拥有10.25个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制度设计中各类服务标准规范、细则和惩罚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管APP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结论:对服务提供方增加规制并为护理机构赋权,同时,积极引入视频监控、RFID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残疾病人以及因病虚弱或残疾后需要护理的人群的巨额经济支出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及经济发展前景 ,开办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势在必行。同时 ,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老年医疗护理质量 ,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阐述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的构想。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 )人口迅速老龄化导致老年人护理需求逐渐扩大步入21世纪 ,我国将面临一个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 ,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的时期。1998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2亿 ,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归纳分析、关键知情人访谈、横断面调查方法,梳理现阶段上海市J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监管现状及问题。结果发现,J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的监管已取得良好成效,但在评估环节仍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集体评审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J区在评估监管中完善制度设计,统一集体评审流程和规范,并将多种服务监管模式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人力培训体系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的居家护理人力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和数据二次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对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发现了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中管理各自为政、培训体系与能力水平及支付制度联动缺乏和专业培训院校缺位的问题。提出了重构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及呼吁职校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训高素质人才的建议,以期使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体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需方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海市16个区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42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和体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上海市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利用以接受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为主,服务体验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从而发现其中监管改进的潜在抓手,为后续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监管策略的提出奠定有力基础。方法运用文献归纳分析、关键知情人访谈和横断面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梳理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为评价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环节的监管成效、问题和经验提供证据支撑。结果 75.2%的养老机构对象与85.3%的居家服务对象对评估等级表示满意;围绕访谈归纳总结出结构问题中的量表、人力和制度设计问题,过程中的各评估环节问题,具体结果表现为评估质量不佳,结果从而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浪费。结论评估App的功能优化是高效评估的基础;标准化的集体评审与复核评估手册、专业评审团队是确保再评估质量的前提,评估量表需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日趋重要,分析其需求影响因素对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和广义灰色关联模型,运用2005—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将对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分为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中社会保险支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更为重要,非经济因素中人均受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更为重要。根据实证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为长期护理保险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医疗水平进步,居民寿命增长。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约有26 400万人口的年龄≥60岁,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约19 064万人的年龄>65岁,占总人口的13.50%。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如何展开老年人群的健康照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是长期护理保险(LTCI)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开展LTCI服务质量评价,是完善政策制度的需要,同时也可衡量护理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水平,提高同行业的竞争力,提升老年人主观满意度。现如今,我国在LTCI这一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目前,不同社区、不同机构在该方面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LTCI制度都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居家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尚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LTCI居家服务展开研究,围绕国内外现状,针对这一服务从其概念、开展情况、实施建议等方面展开综述,以为我国LTCI居家护理服务工作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满意度进行测评,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进行满意度测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满意度得分较高(4.31±0.57分),满意度95.60%;定点服务机构、补偿额度以及自付费用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提高保险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加强定点服务机构建设,适当提高补偿额度,减少自付费用,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高京  阴佳  孙强 《卫生经济研究》2022,(12):26-28+33
目的:研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山东省8个市的45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和编码。结果:形成83个自由节点,归纳出定点机构发展困境的22个子主题和5个主题——收支压力、医护人员供需矛盾、政策规定与执行问题、服务提供障碍、机构设施条件限制。结论:通过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健全医护人员激励机制、调整政策与加强宣传、细化服务流程与内容等,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以便政府和社区为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保健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640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640名失能老年人中有长期护理需求意愿的550人(85.94%),不清楚的90人。其中需要1项长期护理服务意愿106人(16.56%);需要2项长期护理服务意愿202人(31.56%);需要3项及以上长期护理服务意愿242人(37.8%)。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大、内容多,应针对失能老年人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居家照护体系,大力发展机构照护为补充的长期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家庭、家庭规模缩小等情况的出现,理论界纷纷呼吁长期护理保险应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偏差、收入水平较低、信息不对称、供需矛盾、统计资料缺乏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不够理想。对此,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方法:2017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7 070人。通过自制问卷和ADL量表对其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意愿及ADL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长护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世界各国纷纷在配置使用公共长护资金时,有侧重地进行待遇设计,以规范、引导长期护理需求,发展居家社区护理。本文基于服务购买理论,将典型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障待遇模式总结为“机构待遇资格限定型”与“居家待遇水平倾斜型”两类,并介绍了其待遇设计。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公共保险购买机制优化服务利用结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待遇资格限定、差异化待遇水平、额外支持等多元待遇设计,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多层次长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及其护理服务提供的意愿,探讨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度设计、服务提供模式、保险给付方式等的选择,为促进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406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31.8%的社区居民愿意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41.1%的被访者保持中立态度,27.1%的被访者表示不愿意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分析发现,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失能人员数量、长期护理保险了解程度对居民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影响,且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了解程度不高,且多数居民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不明确,还处于中立态度,在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上多数居民倾向于居家护理和社区居家护理,北京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加大政策宣传、实现覆盖范围的普及性、服务提供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厘清长期护理模式的研究动态,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 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22年9月20日之前关于长期护理模式的核心文献,并结合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长期护理模式的选择、长期护理模式的优劣势、长期护理模式的需求及影响因素、长期护理模式的费用支出、长期护理模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有关护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护理费用测算标准的确定等微观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结论:围绕划分与评估护理等级、探讨并提升长期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评价长期护理服务质量、预测长期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失能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付思佳  张良文  方亚 《中国公共卫生》2021,12(11):1695-169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激增,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制度至关重要。其中,筹资是长护险的核心,也是形成保险资金的基础,它反映了资金筹集的内在机理与制衡,如何构建公平、合理且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是建立长护险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相比国外,目前国内研究内容上缺乏对于长护险筹资模式在保障水平方面的系统评价,且较多采用传统分析方法,缺少针对筹资水平的政策仿真等量化研究,未来需重点关注长护险的公平、效率及其可持续性,从而为制定可持续性长护险筹资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长期护理社会和商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及挑战,提出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财税支持、完善统一评估体系、建立长期护理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公众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长期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构建符合我国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