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作为定植于机体内较为稳定的微生物,其不但能够代谢机体难以自动代谢的物质,而且还可与机体产生共同代谢,从而生成一系列代谢产物[1-2]。肠道菌群有关代谢产物和疾病间的联系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氧化三甲胺(TMAO)为肠道菌群的常见代谢物质,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等过程发挥调控作用[3]。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发展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代谢宿主摄入饮食形成的代谢产物,穿透肠上皮屏障或以其他方式进入体循环,进而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影响宿主生理过程。肠道菌群代谢物多种多样,各种代谢物如何进入体循环影响心血管系统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本文就几种常见肠道菌群代谢物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即肠道菌群。在婴儿时期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生产方式、婴儿喂养方式、住院接受医疗的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早熟[1]。从婴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就与宿主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宿主与肠道菌群以一种相互依赖的方式协同进化存在,宿主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独一无二的居住环境,肠道菌群为宿主提供一些宿主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共同进化,以维持肠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导致肠黏膜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该文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人体肠道免疫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被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人体胃肠系统含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一复杂、动态的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对维持宿主健康和疾病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尽管降脂药物和血运重建术已取得重大进展,但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逐年上升。已被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旨在讨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靶向肠道菌群在未来预防和治疗CHD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肠道菌群被喻为人体的"微生物器官",参与、辅助宿主能量代谢,调节先天与获得性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1〕。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不仅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疾病相关,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参与调解宿主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肠道菌群概述人体携带细菌数量1014,基因数量300万个,是人类自身基因的100倍,总重量1.275 kg,其中1.0 kg细菌寄居在胃肠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的关键步骤。新近,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和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心衰与心肌重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心肌重构等方面, 介绍肠道菌群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动物胃肠道中寄居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与宿主免疫、营养以及其他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经过长期进化,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生体系,但饮食等环境因素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活性,进而影响机体健康.另一方面,肠道菌群携带着与宿主截然不同的遗传信息,并具有比宿主更多元的代谢功能,包括从食物中摄取能量的能力,比如分解和利用不能被宿主消化的多糖.本文综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三大主要营养成分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影响,并探讨菌群变化和菌群代谢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个方面影响CVD。因此,以肠道菌群作为CVD治疗靶点的方案值得探索。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VD的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在人类的健康维护与疾病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的增加也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系统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合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干预的研究进展,提出中医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疾病中医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相关。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细菌移位、影响宿主代谢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影响预后,了解肠道菌群与胰腺疾病相关性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和肠外器官产生广泛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中枢神经系统构成的肠-脑轴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肠-脑轴与心血管疾病的详细机制日渐清晰,现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合成生物活性分子等途径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代谢产物等可能在心脏炎症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机制、相关性及未来研究方向作一综述,以期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肝脏中的物质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肠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胆汁酸代谢是肠-肝轴的关键特征[1]。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中有害物质增加,有益物质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来源的细菌产物和代谢物可暴露于肝脏,通过肝-肠循环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肝病的进展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肝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狭窄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除已知的危险因素外,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吲哚酸盐)、胆汁酸的代谢以及炎症反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相关证据已得到实验支持。文章通过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介绍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影响的微观机制,以及近年来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人体内都存在数目巨大的肠道微生物群,它们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宿主的生理特征产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通过免疫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元等信号途径实现相互通信,调节神经行为表型。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并在情绪,认知,疼痛的调节起重要作用[1-2]。短链脂肪酸(SCFA)是结肠内细菌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它不仅可以作为结肠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肠道中栖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调节和维持宿主肠道稳态、免疫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omyelitis optica,NMO)、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肠道微环境变化和菌群失调相关。NMO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肠道菌群紊乱是肺结核的常见合并症。肠道菌群紊乱会加重肺结核的病理损伤。从中医病机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络理论、津液理论及气机升降理论。从生物学机制角度,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抗结核作用的代谢产物以限制肺结核进展;肺结核导致的肠道菌群改变或与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相关;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或与药物杀菌性相关。肠道菌群的相关疗法对肺结核诊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粪菌移植、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改善饮食结构等方法可调节肠道菌群以达到辅助治疗肺结核的目的。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既往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数万亿微生物寄居于人类肠道,在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的代谢、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机制都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菌群组分和代谢产物可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并通过循环系统影响机体免疫稳态。本文将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讨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发展之间潜在的免疫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肠道菌群有无微生物组成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代谢通路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健康儿童(正常组)和5例患有缺铁性贫血儿童(病例组),共13例,收集其静脉血、粪便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后使用扩增子数据分析(QIIME2)等软件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正常组在门水平及属水平上的菌群丰富度有明显差异,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高于病例组,且有3种差异性代谢通路。[结论]儿童在缺铁性贫血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在丰度、多样性、代谢通路及菌种方面会发生改变,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相比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