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2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创面加压包扎140例,创面不加压包扎140例。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加压包扎皮瓣坏死29例,发生率为20.71%,创面不加压包扎皮瓣坏死15例,发生率为10.7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不加压包扎是预防皮瓣坏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游离皮瓣时电刀采用小频率,皮缘3 cm以内不用电凝;应用较细的硅胶管螺旋式剪侧孔,置于术野边缘一圈,距皮缘3cm处缝皮瓣至胸壁,采取小负压吸引,无需胸带及皮外加压包扎。结果:42例乳腺癌根治术,仅1例行皮瓣转移患者有少许皮瓣坏死外,其余均为一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淋巴漏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预防皮缘坏死及积液4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及术后避免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方法。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采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混合液,组织剪游离皮瓣并止血,同侧腋窝注射溶脂液,溶脂后结扎腋窝淋巴管,清除腋窝淋巴结;应用较细的硅胶管螺旋式剪侧孔,置于术野边缘一圈,距皮缘3 cm处缝皮瓣至胸壁,采取小负压持续吸引,免除胸带及皮外加压包扎。结果40例乳腺癌根治术,仅1例行皮瓣转移患者有少许皮瓣坏死外,其余均为一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彻底止血、保护皮缘血供、术后有效引流、避免皮肤过度加压是预防了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Ƥ�껵����Ԥ��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4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21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45%下降到目前的2%,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肋下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年余行乳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1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4种皮瓣处理方式的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情况。结果119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或皮缘坏死共43例。用横切口的79例中,术后积液13例,皮缘坏死3例;用纵切口40例中积液20例,皮缘坏死7例;用“皮瓣处理1”60例中积液23例,皮缘坏死8例;用“皮瓣处理2”59例中积液10例,皮缘坏死2例。结论横切口加1/4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皮下注入,加刀片分离皮瓣、加“铆钉”式缝合固定皮瓣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 将 2 5 2例病人随机分成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 ,对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分别为 48.1%、4.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40 .4%和 12 .2 %,P <0 .0 5 ,差异显著。 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 ,较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7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64例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18.9%下降至2.7%,效果显著。结论 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缝合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文献报告国外为10%~20%,国内则高达51%~71%。我院自1995年3月至今共行乳腺癌根治术72例,采用“Y’型皮下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皮瓣加压包扎及术中手术操作细节改进,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大块皮瓣坏死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 1998~2002年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根治或改良根治365例,较大范围皮瓣坏死(≥3×3cm)40例(11%),进行简单清创后直接将坏死皮瓣切除缝合。结果 40例病人中39例经过坏死皮瓣切除缝合后成功(97.5%),其中 2例术后皮瓣再次坏死,行再次上述手术而治愈。1例病人再坏死皮瓣小而浅,经过数次换药后迅速愈合。结论 就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较大皮瓣发生坏死而言,局部坏死皮瓣切除加立即缝合是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腋窝单管负压引流及绷带纱垫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4例(9.30%),均为单处小面积积液。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3例(30.23%),其中3例为两处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而且患者痛苦小,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15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和皮瓣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15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32例(20.25%)发生皮瓣坏死。高张力皮瓣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低张力皮瓣组(30.0%∶10.26%)(P<0.05);薄皮瓣组的坏死率高于厚皮瓣组(28.95%∶10.87%,P<0.05);在厚皮瓣组中,高张力皮瓣坏死率高于低张力皮瓣(21.43%∶2.00%,P<0.05);在薄皮瓣组,不同张力组之间,皮瓣坏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瓣薄、皮瓣张力高是导致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原因,合理的皮瓣厚度、无张力皮瓣缝合、防止淋巴管漏及术后单管多孔引流是预防皮瓣坏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蒂部减张皮瓣处理方法对远端蒂皮瓣成活及外观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采用蒂部减张皮瓣的方法利用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机器绞伤9例,外科感染3例,肿瘤切除后1例。缺损部位:胫骨下段7例,踝关节12例,足部5例,手掌2例,手背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9 h,平均10 h。创面范围5.2 cm×3.8 cm~14.0 cm×5.8 cm。远端蒂皮瓣切取范围5.5 cm×4.5 cm~14.5 cm×6.5 cm。供区直接缝合6例,游离植皮21例。结果术后蒂部减张皮瓣均顺利成活。3例术后7 d远端蒂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例行游离植皮,2例切除坏死皮缘后直接缝合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结论应用蒂部减张皮瓣可促进远端蒂皮瓣成活,并改善修复后外观。  相似文献   

13.
残余阴茎的修复(附5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腹轴型皮瓣转移结合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修复残余阴茎的疗效。 方法: 对我科 1984年 4月~2004年 2月治疗的 52例残余阴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0. 5 ~20年。 结果: 本组术后阴茎常态下延长(5. 6±1. 4)cm;勃起后延长(6. 8±2. 5)cm;周径增加(6. 9±2. 3)cm。术后即刻、3个月,阴茎头感觉恢复率分别为94. 2%、100%;术后 3、6、12个月,皮瓣区域感觉恢复率分别为32. 7%、51. 9%、75%。术后 5年阴茎头及皮瓣两点分辨觉分别为(5. 1±0. 9)、(7. 9±1. 3)mm。术后早期发生皮瓣远端坏死 3例,皮瓣切口裂开 2例,供瓣区移植皮片部分坏死 2例,后期阴茎外形欠佳者 4例,经相应处理均获痊愈。 结论: 采用下腹轴型皮瓣转移结合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修复残余阴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曾广军  余爱军  熊文  郭孝军 《骨科》2015,6(5):234-236
【摘要】目的 探讨第1掌背动脉皮瓣联合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套脱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19例拇指末节皮肤套脱伤患者,创面缺损面积在20mm×50mm~30mm×60mm之间,拇指末节皮肤套脱合并甲床缺如13例,皮肤套脱伴甲床残留6例,均采用第1掌背动脉皮瓣联合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术后19例拇指功能外形感觉等指标。 结果 本组12例皮瓣术后完全存活;5例术后2~4天皮瓣表面出现水疱,颜色暗红、发紫,间断拆除蒂部旋转点缝线后,皮瓣血运逐渐好转,最终存活良好;2例第1掌背动脉皮瓣尖端皮缘坏死,换药后痂下愈合,无骨外露,所有供区切口均1期愈合。经过3个月随访,手指皮瓣外形良好,指腹皮瓣感觉可,两点辨别觉6~9mm,指背皮瓣无感觉恢复;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7指,良2指,优良率为100%,按照Michigan手外科问卷评定患者对拇指术后外观的满意度评定,非常满意15例,满意4例. 结论 该术式疗效满意,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套脱伤可行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术后采用腋窝及胸壁放置双管负压引流并加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简称“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n=112)和仅腋窝及胸壁单纯放置双管负压引流(简称“单纯负压引流组”,n=84)2种不同方式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发生,通过对比其术后并发症、术后3d引流量、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本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纯负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的胸壁拔管中位时间(7.00d比7.00d,P=O.053)、腋窝拔管中位时间(15.00d比16.00d,P=-O.080)、术后3d中位引流量(368mL比365mL,P=O.080)及皮下积液发生率(19.1%(16/84)比17.8%(20/112),P=O.922]和皮瓣坏死发生率[2.4%(2/84)比5.4%(6/112),P-O.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率明显高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76.2%(16/84)比22.3%(25/112),P〈0.001]。2组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结论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相比,单纯负压引流在没有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进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膀胱全切术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32例的临床资料。主要技术包括:①左右输尿管均游离至肠系膜下动脉分叉附近,于腹主动脉表面穿过后腹膜转到腹腔;②左右输尿管汇合后,远端纵行剖开约6 cm,侧-侧吻合3.54 cm,留末端22.5 cm皮肤造口用;③皮肤造口在右侧标准腹壁造口部位,采用3角缝合固定法;④输尿管末端与皮肤的造口吻合采用双“V”形皮瓣嵌入双输尿管瓣之间成形术;⑤左右双“J”的留置大于2月后拔除。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为(22.3±8.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粘连性肠梗阻1例,上尿路积水2例,逆行感染1例。结论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易操作,不涉及肠道、术后并发症率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尿液改道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分化型软骨肉瘤、肋骨分化型骨肉瘤、肋骨骨巨细胞瘤及肋骨骨旁骨肉瘤各1例,肺癌胸壁转移癌2例,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1例。行扩大根治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2例,限制性切除1例。切除肋骨1-3根,胸壁骨性缺损面积(4 cm×15 cm)-(15 cm×15 cm)。胸壁缺损重建6例:用部分膈肌修补加固下胸壁缺损1例,应用钢丝支架并腹壁转移肌皮瓣修补缺损1例,应用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4例。1例限制性切除患者仅行拉拢缝合,未行胸壁重建。结果应用双层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的3例术后胸壁稳定性满意,限制性切除的1例胸壁外观正常,余3例均出现反常呼吸。术后随访6例,时间5月-6年,4例原发性肋骨肿瘤患者均健在,3例转移癌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健在1例。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应用双层聚丙烯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