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例恶性苗勒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织成分,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组织成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恶性度与异型性、核分裂数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有效。结论:MMMT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 6岁。右上腹痛 2月余。查体 :右上腹有 10cm长线形瘢痕 ,轻度压痛。B超示 :右上腹囊实性占位 ,11cm× 9cm× 9cm ,边界清晰 ,有完整壁回声 ,并有乳头状低强回声突入腔内。术中见囊性包块位于结肠肝曲上方 ,包块下极为结肠肝曲部肠管壁 ,无法分离 ,故行包块加相连的结肠段切除。既往史 :2年前曾做胆囊切除。病理检查 眼观 :囊性包块连同一段结肠标本一件 ,囊性包块 9cm× 8cm× 8cm ,结肠长 8cm ,直径 5cm ,肠腔面光滑 ,挤压囊肿壁 ,见污秽液体经肠壁一直径 0 2cm小孔流入肠腔。囊壁厚 0 3~ 0 6cm ,腔…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o J  Li T  Yuan L  Wang T  Bian M  Zhang M  He X  Zhang 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4):248-25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毒(HPV)感染与宫颈湿疣、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79例宫颈细胞涂片异常患者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形这观察,其中128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HPV-DNA,10例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宫颈湿疣多为扁平型(97.3%);除表现经典的诊断性控空细胞(39.7%)外,国可见异型性明显的非典型性控空细胞(60.3%);宫颈湿疣常伴宫颈上皮内肿瘤(CIN,42.5%  相似文献   

4.
外阴乳头状汗腺瘤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1:女,50岁,发现外阴包块4月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大阴唇中段,直径1.5cm,活动,轻压痛,表面无破溃。例2:女,54岁,发现外阴包块2年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小阴唇.直径1.0cm。两例包块均切除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肾盂乳头状腺癌一例孔祥田夏同礼潘柏年薛兆英郭应禄顾方六患者男,46岁。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左腰部不适10个月,以左肾占位病变于1995年4月12日入院。10个月前因劳累出现肉眼血尿共2次伴腰酸,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炎症,肌注青霉素治疗血尿消失,未进...  相似文献   

6.
挖空细胞是CA的主要组织学特征和诊断依据之一。极少数宫颈CA病变经历一个长潜伏期后可恶变为宫颈癌,部分宫颈癌活检标本鉴定显示出HPV16、18型阳性,提示HPV可能与宜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 分型检测.结果 来自同一地区的宫颈、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83%(58/70)和82%(49/60),其余阳性类型宫颈鳞癌中依次为HPV58、18、31、6、52、33、11,分别占14%(10/70),9%(6/70),7%(5/70),6%(4/70),6%(4/70),4%(3/70),4%(3/70);食管鳞癌中依次为HPV18、58、31、6、11,分别占15%(9/60),8%(5/60),7%(4/60),5%(3/60),5%(3/60).对HPV16阳性的宫颈、食管鳞癌标本DNA进行HPV16致癌基因E6/E7扩增进行验证,阳性率为100%.结论 同一地区居民宫颈(食管)鳞癌HPV感染亚型相似,提示HPV可能是这两种肿瘤的共同致病因素,HPV16可能在宫颈和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70岁 ,丧偶多年 ,绝经 17年。因阴道排出水样液 2 0天伴出血 5天入院。妇检 :宫颈口见一 5 0cm× 4 0cm× 4 0cm菜花状赘生物 ,形态不规则 ,表面颗粒状 ,质硬稍脆 ,有接触性出血 ,宫颈口触诊不清。妇检时赘生物部分脱落。病理检查 眼观 :全切子宫一只 ,7 0cm× 3 8cm× 1 6cm ,子宫内膜厚 0 2cm ,宫颈外口 12点至 3点处见一菜花状肿物 ,2 0cm× 1 5cm× 1 2cm ,宽蒂 ,切面灰白色 ,质偏硬。镜检 :肿瘤以息肉样增生为主 ,浸润至宫颈壁浅肌层 ,肿瘤细胞有 2种形态 (图 1)。一种呈腺管样、子宫内膜样 ,部分伴鳞化 (图 2 ) ,细胞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2 7岁。间断右上腹痛 3个月 ,近半个月疼痛加重 ,为持续性钝痛。B超示 :右侧腹实性占位性病变 ,大小为12 .0cm× 11.0cm× 7.4cm ,可能来自肾上腺 ;CT示 :右肾上腺肿物。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 ,可能为节细胞神经瘤。故行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送检结节状肿物 ,重约 6 0 0g ,大小为 12cm×12cm× 8cm。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 ,可见编织状及漩涡状结构。组织学检查 ,肿瘤包膜外残存有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结节。肿瘤主要由编织状排列的成纤维细…  相似文献   

10.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患者女 ,2 7岁 ,因右颌下包块 4个月余入院。发病初肿块如花生米大小 ,无不适感 ,呈渐进性增大 ,现如鹌鹑蛋大小 ,质软 ,无触痛。B超示颌下腺囊腺瘤。手术所见 :右侧颌下腺区域见一个约 3cm× 3cm× 2cm大小的包块 ,有完整包膜 ,与颌下腺相连。临床诊断 :右侧颌下腺囊腺瘤。  病理检查 眼观 :椭圆形结节一个 ,5cm× 3cm× 2cm ,质软 ,表面灰红灰白色 ,包膜完整 ;切面呈囊实性 ,囊腔约0 5~ 1cm ,部分内含灰黄色凝固性皮脂 ,未见毛发 ,部分内含灰黄色浑浊液体 ,实质区域灰红色。膜外见正常腺体残留 ,约 1 5cm× 1cm×…  相似文献   

11.
患者,33岁,因白带稀薄近1个月,阴道出血20天入院.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式外阴,阴道内有血迹,黏膜无异常,宫颈突出一4.0 cm×4.0 cm×4.0 cm肿物,表面溃烂、出血,质柔韧.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可.双附件均未触及肿块.术中见宫颈管内口下段新生物约6.0 cm×6.0 cm×5.0cm,侵及周围穹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收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科1995~2009年存档和诊断的9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ER、PR、CK(AE1/AE3)、CK5/6、CK7、CK20、CK(Low MW)、CK34βE12、EMA、p63、actin、CD10、S-100、Calponin、GCDFP-15和vimentin。结果9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男女比例1∶8,主要发生于外阴及肛周。临床表现为单发的直径0.5~1.2 cm大小的半球形、孤立的、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可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的轴心为纤维血管。腺腔和乳头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在柱状细胞外周见梭形或立方形的肌上皮细胞,肌上皮与内层柱状细胞形成双层排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9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表达ER、PR、CK(AE1/AE3)、CK(Low MW)、CK7和EMA,7例表达CK34βE12,所有肿瘤的肌上皮细胞均表达p63、actin、CD10、S-100和Calponin,7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与肌上皮同时表达CK5/6,所有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20、GCDFP-15和vimentin,但纤维间质均表达vimentin。结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完整切除肿物后不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患者发病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分期均为玉B,淋巴结均无转移。眼观:5例子宫颈肿物呈菜花状,1例呈息肉样,其余呈浸润性增厚。镜下见肿瘤由未分化的大细胞组成,散在或成片巢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膜清楚,可见1个或数个突出的嗜酸性核仁,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样冶分布。瘤细胞间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CK阳性率100%,p63阳性率37.5%,p16阳性率62.5%,CK5/6阳性率75%,Ki-67增殖指数10%~30%,间质淋巴细胞以CD3和CD8阳性表达为主。原位杂交检测EBER阴性,1例间质淋巴细胞弱阳性。电话随访截止2013年6月,1例死亡,其余7例均存活。结论子宫颈原发性LELC罕见,其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恶性肿瘤,临床预后较好,明确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5 7岁。因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 1个 ,于 2 0 0 0年 6月 13日入院。患者 1996年曾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在本院行脾切除。实验室检查 :HBsAg( )、HBsAb( )、HBcAb( ) ,其余未发现异常。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 :阑尾有一包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未见肿大淋巴结 ,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带有包块阑尾组织约 7.5cm× 6 .0cm× 5 .0cm ,残余阑尾约 1.2cm ,其下部有一直径 6 .0cm大小包块。切开见灰白色肿物与阑尾之间无明显分界、质较韧 ,阑尾中部组织已被肿瘤破坏。在包块与阑尾交界处切 2块 ,另取不同部位 …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女,38岁。因间歇性胸闷、气短12年,加重4年于1996年5月17日入院。4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近4年来病情加重。体检:心界明显扩大,心尖部可闻SM36、DM26杂音;左侧第4肋间可闻SM26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纤颤,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X线示:二尖瓣损害以关闭不全为主,并存三尖瓣关闭不全;B超示:肝脏大,肝淤血,腹水量中等;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心室及左心房大,肺动…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8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鉴别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与腺癌的方法。方法:对48例导管内砂状瘤病活检标本进行了镜下观察。结果:根据病理形态的改变将增生导管上皮结构分为四型,即导管内上皮实性增生型、导管内筛孔型、导管内乳头腺瘤样型和囊乳头型,并发现BIDP与非典型增生和乳腺癌在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上不同。结论:乳头结构分型和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区别良、恶性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结膜乳头状瘤患者18例(21眼),对大体标本及HE染色结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病灶呈菜花状或桑椹样外观,质脆,血供丰富,触之易出血.裂隙灯下检查可见分叶状,每一小叶有一中央血管.HE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肿物呈乳头状结构,表面为鳞状上皮细胞覆盖,中央有纤维血管组织,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和核异质性.结论 眼结膜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常伴有出血、囊性变,间质不同程度硬化。免疫表型:Vim( )、NSE( )、αl-AT( )、ER( )、PR( );α-ACT灶性( );上皮性标志(-)、Syn(-)、CgA(-)、CD68(-)。结论 胰腺SPT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 ,出生 18d。因生后喂养困难 2d ,于 2 0 0 0年 6月13日入院。患儿出生体重 2 40 0g。体检 :精神略淡漠 ,啼哭无力 ,反应差 ,面色萎黄 ,呼吸不规则 ,皮肤弹性差 ,口腔粘膜满布鹅口疮 ;颈软 ,两肺呼吸音粗 ,少许湿音 ,睾丸已降 ,四肢肌张力低 ,双下肢及足背呈凹陷性水肿 ;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神经反射均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血糖 0 93mmol/L ,总胆红素 97 7μmol/L ,肌酐 36 μmol/L ,总蛋白 5 5 3g/L ,白蛋白 33 5g/L ,血红蛋白 170g/L ,血清Na 138 7mmol/L ,K 4 0 4mmol/L ,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子宫颈黏液腺癌病理诊断过程的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过程;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CEA及Ki-67的表达.结果 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诊断中,漏诊3例(14.3%),其中1例为TCT漏诊,2例为子宫颈活检漏诊;4例(19.0%)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子宫颈原位腺癌、浸润不能除外,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4.8%)子宫颈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2例(57.1%)直接由子宫颈活检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1例(4.8%)经诊刮诊断为腺癌,无法确定组织学类型,术后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中10例CEA表达阳性(47.6%),Ki-67表达均升高(>20%).结论 从细胞学及组织形态学上,掌握子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要点,可以减少漏诊,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