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紫杉醇与局部加温联合治疗小鼠肺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 组接种肺腺癌LA795的小鼠肿瘤体积和光镜、电镜下的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紫杉醇与局部加温联合组在小鼠肿瘤体积达1 000 m m3 时,q 值为1 .50 ;小鼠肿瘤体积达2 000 m m 3 时,q 值为1 .38 。光镜检查示肿瘤组织出现广泛性凝固坏死,小鼠表皮和肿瘤之间有肉芽组织膜形成。电镜检查肿瘤细胞核异染色质团块状变,核内及胞内大空泡样变,溶酶体增多,胞膜及核膜结构破坏。结论 紫杉醇和局部加温治疗肺癌是可行的,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H2组),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 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 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及24 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后9 d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较C组增加,24 h后表达明显减少.热疗后肿瘤体积H1组、H2组与C组、M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H1组、H2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嘌呤、鸟嘌呤作用高尿酸血症大鼠肝脏时,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造模对照组)、C组(腺嘌呤组)、D组(腺嘌呤淀粉糊组)、E组(腺嘌呤、鸟嘌呤组)、F组(鸟嘌呤组),每组6只。B、C、D、E、F组连续给予酵母浸膏溶液15 g/(kg·d)灌胃7 d,诱导高尿酸血症代谢模型。造模成功后,B组给予淀粉糊灌胃,C组给予20 mg/(kg·d)腺嘌呤淀粉糊混合液灌胃,D组给予10 mg/(kg·d)腺嘌呤淀粉糊混合液灌胃,E组10 mg/(kg·d)腺嘌呤混合10 mg/(kg·d)鸟嘌呤淀粉悬液灌胃,F组给予20 mg/(kg·d)鸟嘌呤淀粉糊混合液灌胃。持续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UA,并作肝脏组织电镜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结果:(1)电镜下观察C组溶酶体明显增多,分散在细胞核周围,并有深色颗粒物质。D组溶酶体数量略有增多,脂滴增多,开始进入溶酶体。E组溶酶体增多,脂滴增多,出现深色颗粒状物质。F组胆小管中有少量深色颗粒状物质。(2)C~F组大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血尿酸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酸水平均高于F组。结论:腺嘌呤、鸟嘌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肝脏均有损害,腺嘌呤损害作用较大。腺嘌呤致使大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其作用高于同等剂量的鸟嘌呤。腺嘌呤对大鼠血尿酸水平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瘤内注射125I脱氧嘧啶核苷(UdR)对大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后,于瘤内注射125I UdR,第14 d光镜及电镜检查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生物的生存期,同时检测第2次给药后7 d、14 d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瘤内注射125I UdR后第14 d治疗组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局部肿瘤组织呈轻度坏死表现。治疗组I载瘤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平均生存期为49.6±6.6 d,与对照组大鼠的平均生存期(25±5.3 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Ⅱ局部肿瘤组织呈中度坏死表现,大鼠的生存期为64.5±8.5d,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瘤内注射125I UdR对肝癌移植瘤动物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二次注射125I UdR后,增强了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和24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后第9天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70表达较C组增加,24h后表达明显减少。H1组、H2组热疗后肿瘤体积与C组、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甲苯磺酰胺注射液(PTS)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局部注射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量效关系,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参考.方法 制作SD大鼠皮下移植性肝癌模型.取42只随机分为Ⅰ~Ⅵ组,每组7只.Ⅰ组为对照组,经皮向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0.10ml;Ⅱ~Ⅵ组为实验组,分别经皮向瘤体内注射ITS 0.02、0.04、0.06、0.08、0.10 ml;注射后24h处死,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肿瘤组织未见病理变化,瘤细胞生长活跃;PTS实验组于治疗后24h,肿瘤组织均出现范围不等的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随PTS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注射剂量与肿瘤坏死区体积呈近似直线关系.其函数关系式为:肿瘤坏死区体积V(cm3)=.0.018 2.595Y(Y为PTS注射剂量,单位ml).结论 抗肿瘤新药PTS瘤内局部注射肿瘤灭活作用量效关系密切,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决定所需注射总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华蟾素(Cinobufagin,Cino)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影响。方法:7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A组)、MNU组(B组)、华蟾素处理组(C组)、阿霉素处理组(D组)、卡介苗处理组(E组),每组15只。所有SD雌性大鼠采用MNU膀胱灌注,每间隔1周灌注2 mg/0.2 ml 1次,共6次,诱导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处理组分别予以华蟾素、阿霉素(ADM)、卡介苗(BCG)行膀胱内灌注。实验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完整切除膀胱,膀胱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膀胱肿瘤病理类型,并计算各组的致癌率。结果:大鼠肿瘤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A组大鼠14只大鼠均未见明显异常增生,B组13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C组6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D组7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E组5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华蟾素能有效拮抗、抑制MNU诱导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盆腔炎颗粒对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将 6 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2 (IL 2 )浓度的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浓度较治疗前降低、IL 2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5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实验采用混合细菌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 ,测定大鼠血清TNF、IL 2的浓度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实验研究显示 ,治疗组大鼠血清TNF、IL 2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溶酶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腔面微绒毛较对照组密集 ,且形态规则。结果表明 ,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盆腔炎颗粒可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及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瘤内注射125I脱氧嘧啶核苷(UdR)对大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后,于瘤内注射125I UdR,第14 d光镜及电镜检查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生物的生存期,同时检测第2次给药后7 d、14 d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瘤内注射125I UdR后第14 d治疗组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局部肿瘤组织呈轻度坏死表现.治疗组I载瘤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平均生存期为49.6±6.6 d,与对照组大鼠的平均生存期(25±5.3 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Ⅱ局部肿瘤组织呈中度坏死表现,大鼠的生存期为64.5±8.5 d,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瘤内注射125I UdR对肝癌移植瘤动物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二次注射125I UdR后,增强了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内镜微波对杂种犬胃粘膜进行直接凝固和机械性出血的止血、模似息肉的灼除,以及对犬胃、食管作辐射加温实验研究。病理切片观察组织损伤程度。发现微波对粘膜组织有一定凝固坏死作用,止血和灼除息肉效果良好;辐射加温42~45℃对胃、食管局部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热效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胃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毒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灌胃;中毒组30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分别于6、24、72 h后处死10只,留取胃肠标本,观察胃肠大体,HE染色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肠组织中MDA、SOD、TNF-和IL-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胃肠组织中TNF-和IL-1的表达。结果: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胃肠组织中TNF-、IL-1及MD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组SO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半身加温对剖宫产病人术中核心体温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按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奇数为加温组,偶数为非加温组,每组30例。在麻醉操作完成后,非加温组仅在非手术区域覆盖单层手术单及棉被,加温组除常规保温处理外用充气加温毯对下半身进行加温。术中连续监测病人的深部体温,记录两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儿娩出后即刻采集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和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加温组的深部体温下降幅度比加温组更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静脉血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下半身加温能明显减少患者深部体温的下降,但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pH值和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胃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毒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灌胃;中毒组30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分别于6、24、72 h后处死10只,留取胃肠标本,观察胃肠大体,HE染色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肠组织中MDA、SOD、TNF-α和IL-1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胃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胃肠组织中TNF-α、IL-1β及MD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组SO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溶酶体与线状溶酶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溶酶体(LY)及线状溶酶体(NLY)的变化。方法利用大鼠PTSD-SPS模型,于SPS刺激后的6h,12h,1d,7d,14d取大脑海马,用溶酶体标记酶酸性磷酸酶(ACP)光电镜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显示溶酶体,进行海马神经元溶酶体变化的观察。结果模型建立后的6h、12h细胞ACPase活性增强,溶酶体增多,1d时ACP活性更为显著,NLY尤为增加,7d、14d时ACPase活性减弱。结论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1d时溶酶体表达最为显著,ACP酶活性最强,为了适应其变化NLY尤为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氨溴索三种药物对早期(48 h)一级肺爆震伤大鼠模型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以及肺部病理学表现的影响,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早期肺爆震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5只),损伤组(15只),氨溴索治疗组(15只),地塞米松治疗组(15只),山莨菪碱治疗组(15只),以及联合氨溴索、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的集束化治疗组(15只)。治疗组分别在成功建模后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氨溴索46.7 mg/kg(每日3次)或/和地塞米松按5 mg·kg–1·d–1或/和山莨菪碱按3.33 mg/kg(每日3次);损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致伤前和致伤后的呼吸频率、体重变化。各实验组分别在爆震伤后6、24、48 h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动脉血气分析、Yelverton病理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肺部爆震伤后,损伤组表现为渐进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血清IL-6、TNF-α升高,呈时间相关性,氨溴索、地塞米松、山莨菪碱单独或联合应用组PaO2下降减轻,血清IL-6、TNF-α含量下降,肺组织病理水肿、炎症浸润减轻。结论大鼠肺爆震伤后,给予地塞米松、山莨菪碱、氨溴索药物干预后,其血气分析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肺损伤减轻,提示该三种药物对大鼠肺爆震伤有治疗作用,且存在相加作用,集束化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族抗痹症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9 mg/kg),抗痹症方高剂量组(5 ml/kg)、中剂量组(2.5 ml/kg)、低剂量组(1.25 ml/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溶液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1次/d,持续7 d。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造模后7 d关节肿胀度,以及血清中尿酸、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7 d后,阳性组、水族抗痹症方中、高剂量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尿酸、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抗痹症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白介素1-β含量明显下降(P<0.05);阳性组、抗痹症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含量明显下降(P<0.05);阳性组、水族抗痹症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下...  相似文献   

17.
Wistar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颅内及皮下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第一组Wistar大鼠及SD大鼠各 5 0只 ,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将 10 6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尾状核 ,对比观察接种后不同大鼠生存时间及病理特征。第二组 140只Wistar大鼠于颅内接种后 3d、5d、7d、9d、11d、13d和 15d各处死 2 0只 ,观察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变化。第三组 5 0只Wistar大鼠皮下接种 2× 10 6的C6细胞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 :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平均生存期为 (15 9± 1 2 )d ,瘤组织向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 ,无明显分界 ,有肿瘤血管 ,坏死 ,卒中发生 ,S 10 0及GFAP染色阳性。SD大鼠平均生存期为 (18 9± 1 8)d ,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分界。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第 5~ 11d肿瘤生长最为迅速。Wistar大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稳定 ,但接种后 2 5d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结论 :Wistar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特征更加接近于人恶性脑胶质瘤 ,Wistar大鼠皮下接种C6细胞肿瘤生长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对化疗损伤性卵巢早衰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大鼠卵巢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具有正常性周期的2~3月龄雌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TX组、E2组、CTX+E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TX腹腔注射、戊酸雌二醇灌胃和CTX与戊酸雌二醇联合给药.用药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卵巢和子宫湿重.采用放免法测定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卵巢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CTX组大鼠与CTX+E<2>组比较.血清FSH浓度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P<0.05).CTX组大鼠卵巢和子宫湿重明显低于CTX+E2组(P<0.05).光镜下CTX组大鼠卵巢卵泡总数较CTX+E2组显著减少(P<0.05);CTX组大鼠卵巢组织纤维化、坏死程度也较CTX+E2组明显.结论 雌激素能改善CTX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对CTX所致卵巢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紫杉醇对动物接种宫颈癌细胞系(U14)的抑制作用.方法:将U14瘤液接种在小鼠右后肢股外侧肌肉,待肿瘤平均瘤体积达150 mm3时,平均分组,根据实验要求,分别进行紫杉醇治疗、热疗、紫杉醇与热疗联合治疗和对照观察.当各组平均瘤体积≥2 000 mm3时,处死动物,取出肿瘤进行光、电镜检查.结果:当肿瘤平均体积为1 000 mm3和2 000 mm3时,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生长延迟时间( TGD)为3d,q值分别为1.50和1.36.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体积缩小,分布集中,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壁增厚,数目较多,有肉芽形成,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系统有严重损伤,包膜模糊不清,包膜部分溶解,胞质外溢,线粒体内嵴断裂呈空泡状,溶酶体增多,粗面内质网(RER)有脱颗粒现象.结论:热疗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对肿瘤组织显示协同杀伤作用,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用微波局部加温治疗裸小鼠人脑恶性胶质瘤模型后,裸小鼠脾、肠、肝、脑、皮肤、血等主要器官组织细胞DNA合成功能的影响,发现:经44℃、不同的加温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1次加温移植于裸小鼠的人脑恶性胶质瘤后,裸小鼠脾、肠、肝、脑、皮肤、血等主要器官组织~(3H)TdR掺入量与未加温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而加温20min,30min和40min三组移植瘤的~(3H)TdR掺入量与加温10min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说明局部微波加温治疗肿瘤时,裸小鼠部分主要器官组织细胞DNA合成功能无明显影响,而对肿癌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局部微波加温治疗恶性胶质瘤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