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和单克隆抗体 (OKT3 )对于移植术后 1个月内发生的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对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 1个月内发生耐激素性急性排斥的 6 8例患者分别给予ALG、OKT3 治疗。结果 ALG治疗 36例 ,治愈 2 5例 ,治愈率 6 3 9% ;OKT3 组 32例 ,治愈 2 8例 ,治愈率 87 5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OKT3 治疗近期内发生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效果优于ALG。  相似文献   

2.
ALG和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单克隆抗体(OKT3)对于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耐激互性急性排斥的68例患者分别给予ALG、OKT3治疗。结果:ALG治疗36例,治愈25例,治愈率63.9%;OKT3组32例,治愈率28例,治愈率8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KT3治疗近期内发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效果优于AL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25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进行了诱导治疗,其中13例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9例用赛尼哌1 mg&;#8226;kg 1,2例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500 mg&;#8226;d 1,2例用莫罗莫那 CD3(OKT3)5 mg&;#8226;d 1;12例PRA阳性者,5例使用ALG 500 mg&;#8226;d 1,7例用OKT3 5 mg&;#8226;d 1.结果:PRA阴性者术后3个月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1 a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3.0%,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RA阳性者术后均无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仅1例(8.3%)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5.0%,与同期PRA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人、肾1 a生存率分别为91.0%,83.3%,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高PRA患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87.0%,72.0%,P<0.01).结论:对于高PRA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人、肾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多克隆抗体(ATG-F)及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方法笔者所在中心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对于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的急性排斥患者51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多克隆抗体ATG-F和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G-F治疗28例,排斥反应逆转26例,治愈率89.3%;而OKT3抗组23例,排斥反应逆转16例,治愈率69.6%。两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KT3和ATG-F同为抗淋巴细胞的抗体,但其针对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ATG-F临床效果肯定,并且用量灵活,不良反应小。而OKT3治疗效果一般,则具有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及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与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OKT3)联合诱导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2个月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值均>50%的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20例,其中9例受者接受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免疫诱导(联合诱导组),11例受者接受OKT3常规免疫诱导(OKT3诱导组),均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评估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功能。结果: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vs.36.4%(P=0.319),11.1%vs.63.6%(P=0.028);联合诱导组患者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比例明显高于OKT3诱导组(88.9%vs.27.3%,P=0.010);联合诱导组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与OKT3诱导组(分别为90.9%、81.8%)比较,差异不显著(P=1.00和P=0.100);术后1年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血肌酐值分别为(105±24)、(97±22)μmol·L-1(P=0.437)。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进行免疫诱导,在预防高致敏受者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同时,缩短了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移植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如何预防和逆转排斥反应成为移植成功的关键.抗人CD3单克隆抗体OKT3是一种有效的抗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本文就OKT3治疗急性和耐类固醇排斥反应、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副作用、免疫监测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短疗程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肾移植后早期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15例肾移植后早期发生的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患者给予ATG 1 mg.kg-1.d-1,qod,总疗程4~10 d,观察其排斥反应逆转率、术后6mo内排斥反应再次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结果ATG治疗(3.4±1.5)次后,15例患者中12例逆转(80%),肾功能良好;2例(13.3%)治疗有效,未行肾切除;1例(6.67%)无效,血透维持。术后6 mo内3例(20%)再次发生排斥反应,3例(20%)术后40d内发生肺部感染。随访期内受体存活率100%。结论低剂量、短疗程的ATG治疗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后早期激素耐受性排斥反应,且减少了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8.
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源化的抗IL 2R单克隆抗体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 方法  6 5例肾移植受者分为两组 ,赛尼哌组 2 2例 ,对照组 4 3例。两组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 1h和术后 15d分别给赛尼哌 5 0mg。观察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4 5 % ,对照组为 16 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不良反应和感染方面 ,两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赛尼哌可以显著减少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OKT_3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术后应用 OKT3 5 mg/ d(iv) ,连用 7~12 d,结果表明 OKT3 能降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 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 μg·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μg.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巴利昔单抗和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巴利昔单抗组(n=39)和OKT3组(n=35)。所有病人均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分别于术前2h和术后d4使用巴利昔单抗20mg,静脉滴注;OKT3组:从术后d1开始,给OKT35mg静脉滴注,qd,共7~10d。检测术后2mo内IL2和sIL2R浓度,观察急性排斥反应(AR)、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IL2和sIL2R浓度明显低于OKT3组(P<0.05)。有12例病人发生AR,巴利昔单抗组3例,OKT3组9例(P<0.05)。巴利昔单抗组肌酐恢复时间(4.7±s2.1)d,明显短于OKT3组(9±5)d(P<0.05)。巴利昔单抗组感染7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0例,过敏反应0例,明显低于OKT3组(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明显降低IL2和sIL2R浓度和AR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四联免疫抑制疗法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12 5 1例肾移植中 12 6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将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三联疗法 (CsA +Aza +激素 )的 5 5例作组Ⅰ ;而使用四联疗法 (CsA +MMF +激素 +抗T细胞单抗 )的 71例作为组Ⅱ ,组Ⅱ中 4 7例患者术后使用 2周Wu -T3抗排斥治疗 ,另 2 4例应用抗IL- 2R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急性排斥率及 1年人 /肾存活率相比较 ,并与本院同期非高龄患者相同指标比较。结果 :高龄患者肾移植后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患者。组Ⅰ和组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4 5 5 %和 38 0 3% ;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 12 73%和 4 2 3% ;1年人 /肾存活率分别为 81 82 % /78 18%和 97 18% /95 77%。结论 :高龄患者肾移植术后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感染 ,使用新的四联免疫抑制疗法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1年人 /肾存活率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乐可复(FK506)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68例肾移植受者分成2组.(1) 普乐可复组(n=30):主要用药为普乐可复+硫唑嘌呤(Aza) +泼尼松 (Pred);(2)环孢素A(CsA)组(n=38):主要用药为CsA+Aza+Pred.结果:观察6个月.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0.CsA组有9例(23.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普乐可复组的肝毒性反应及感染发生率均比CsA组低(P>0.05).普乐可复组有3例(10%)发生高血糖反应(P> 0.05) .结论:普乐可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抑制剂,排斥发生率低,毒副作用小,可媲美CsA .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15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耐激素难治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或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了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但ATG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就在使用ATG时,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冲剂对耐激素型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小柴胡冲剂对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3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位点的变化,以GR位点数量将其分为低GR位点组(16例,GR<800,)和高GR位点组(22例,GR≥800)两组,观察甲基强地松龙(MP)及MP加小柴胡冲剂对AR的疗效及对GR表达的影响.结果 AR组GR位点数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1),其中16例GR低表达者的GR位点数明显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GR高表达组多数对MP治疗反应好,治疗后GR位点明显降低(P<0.01),8例GR低表达者单纯MP冲击治疗,7例效差,治疗后GR位点无明显变化(P>0.05),而8例MP加小柴胡冲剂治疗者6例效果较好,治疗后GR位点明显升高(P<0.05),MP 小柴胡冲剂治疗组GR mRNA表达较单纯MP治疗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GR表达可以预测AR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辅助应用小柴胡冲剂可提高GR的表达,逆转AR的激素抵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普乐可复(FK506)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68例肾移植受者分成2组.(1)普乐可复组(n=30)主要用药为普乐可复+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2)环孢素A(CsA)组(n=38)主要用药为CsA+Aza+Pred.结果观察6个月.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0.CsA组有9例(23.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普乐可复组的肝毒性反应及感染发生率均比CsA组低(P>0.05).普乐可复组有3例(10%)发生高血糖反应(P>0.05).结论普乐可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抑制剂,排斥发生率低,毒副作用小,可媲美C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派特灵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镇江派特生物技术应用指导中心治疗的100例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资料,根据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结果 ,分为慢性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56例、CINⅡ-Ⅲ组1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组8例和尖锐湿疣组21例,探讨派特灵治疗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73例治愈,治愈率为73%;治疗后6个月复查,86例治愈,治愈率为86%,另有8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4%.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组治疗有效率(87.50%)低于慢性炎/CINⅠ组(92.86%)、CINⅡ-Ⅲ组(93.33%)和尖锐湿疣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特灵能有效抑制和清除HPV病毒,缩短HPV感染持续时间,对宫颈病变术后HPV持续感染亦有良好的疗效,对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PM)口服液联合环孢素(Cs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首次肾移植患者20例,随机分成RPM试验组和硫唑嘌呤(Aza)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接受以CsA和类固醇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6mo,比较2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7例完成治疗者人/肾均存活;仅Aza组1例发生2次急性排斥反应;2组各发生2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PM联合CsA可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并维持肾功能于良好水平,但是也可能增强CsA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