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对20例宫颈癌患者,20例正常人进行自发SCE频率以及宫颈癌患者放射线治疗前后染色体畸变的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的SCE率为9.28±0.34/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同时发现患者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发生明显异常(P<0.01)。经放射线治疗后,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与放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变,说明放射线虽可杀伤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有较严重的损伤作用。本实验反映了癌患者淋巴细胞DNA复制后修复能力较正常人低,存在一定的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DNA损伤修复与白血病存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自发和MMC诱发的SCE值为指标,分析了临床完全缓解后白血病患者SCE值的改变。结果显示,临床完全缓解8例患者自发SCE值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MMC诱发的SCE值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患者的染色体仍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应继续巩固治疗。临床完全缓解4、5年以上者,自发和诱发SCE值与正常对照均无差异(P>0.5),提示临床缓解时间长,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20例离体培养的正常人骨髓细胞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率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的SCE率,说明该病毒对人体这两类细胞的染色体均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高发区涉县26例未经治疗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与26例健康人经BrdU(5溴脱氧嘧啶苷)作用的染色体畸变率和SCE频率。患者SCE平均每中期分裂相为7.47±O.26;健康人为7.61±0.41,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中有13例有吸烟史,比12例无吸烟史者SCE(7.95和6.96)有显著增高(P<0.01)。另外,经BrdU诱导的重增患者染色体畸变率(1.74%)与健康人(0.23%)比,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01)。而重增患者经BrdU诱导组(1.74%)也明显高于未经诱导组(0.77%)的染色体畸变率(p<0.05)。未发现畸变率的增高与吸烟、家族史有关。说明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畸变率增高与BrdU诱发有一定关系,提示食管上皮重增患者遗传物质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对诱变物的反应较健康人敏感。 相似文献
6.
王振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6):31-3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HBsAg阳性携带者成人及儿童的遗传物质损伤情况.方法用常规法培养淋巴细胞,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成人及其8例同为携带者的子女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HBsAg携带者成人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t=3.101,P<0.01),其携带者子女的SCE频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t=3.161,P<0.01).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HBsAg携带者成人及儿童的遗传物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不同浓度人白细胞干扰素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SCE频率的动力学变化,研究人白细胞干扰素对慢乙肝患者DNA损伤修复的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慢乙肝患者实验组SCE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实验组SCE频率低于大剂量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人白细胞干扰素具有诱导慢乙肝患者离体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大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诱导慢乙肝患者DNA损伤的修复未必有益。 相似文献
8.
9.
应用245OMHz微波照射BALB/c小鼠睾丸,于照射后二个月与健康雌鼠交配,然后取受精卵胚,观察4~8细胞期胚胎的SCE率。结果显示,各照射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一定剂量的微波照射对子代的遗传物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磁辐射对人体染色体结构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Z1)
目的 了解新婚男子及未孕女子接触电磁辐射时间长短,其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姐妹单体互换(SCE),随体联合率(SAF)、微核率(MNF)变化的状况。方法 SCE、MNF和SAF常规法。结果 1、接触电磁辐射波时间大于5h/d明显高于1-4h/d的MNF,P<0.05。2、接触电磁辐射波时间大于5h/d与1-4h/d比较SAF和SCE,P>0.05。但两个指标前者稍有增高趋势。结论 从本文结果看出,这三个指标用于受电磁辐射污染的准父母们,最好先预检一下,对降低异常妊娠和缺陷儿出生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取因职业而接触乙烯类或苯类的孕妇静脉血和他们新生儿脐带血进行SCE和MN测定。发现接触乙烯类或苯类的母血SCE(8.55±0.84,9.44±1.12)均高于对照组(7.68±1.40),他们新生儿脐带血SCE(8.94±1.43,8.75±0.88)也高于对照组(6.71±1.27)。接触乙烯类和苯类的母血微核率(0.833‰,0.727‰),高于对照组(0.267‰),他们新生儿脐血微核率(0.75‰,0.818‰)也高于对照组(0.267‰)。我们还发现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增强了这两类诱变剂对他们后代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
莪术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骨髓细胞SCE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LBPI/1小鼠为对象,就中药莪术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用高于临床常用最大剂量2-4倍的莪术煎液灌喂小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骨髓细胞SCE频率均未见增高。提示莪术作为抗肿癌药物,未显示遗传毒性,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苏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4):62-62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硫酸锌与小剂量青霉胺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对照组、硫酸锌组、青霉胺组、(硫酸锌 +青霉胺 )组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频率进行观察。结果 硫酸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 =1.2 6 4 ,P >0 .0 5 ) ,(硫酸锌 +青霉胺 )组、青霉胺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t =8.12 ;6 .13,P <0 .0 0 1)结论 硫酸锌对染色体损伤无影响。青霉胺对染色体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3):44-62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硫酸锌与小剂量青霉胺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对照组、硫酸锌组、青霉胺组、(硫酸锌 +青霉胺 )组的SCE频率进行观察。结果 硫酸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1.2 6 4 ,P >0 .0 5 ) ,(硫酸锌 +青霉胺 )组、青霉胺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t=8.12 ;6 .13 P <0 .0 0 1)。结论 硫酸锌对染色体损伤无影响。青霉胺对染色体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HBsAg携带者母亲及新生儿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6):48-4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HBsAg阳性携带者母亲及所生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损伤情况.方法用常规法培养淋巴细胞,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母亲和20例正常对照组女性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频率及其新生儿的染色体畸变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HBsAg携带者的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t=3.170,P<0.01),HBsAg携带者的染色体畸变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t=2.319,P<0.05),新生儿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两组间则差异不显著(t=0.214,P>0.05).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HBsAg携带者的遗传物质不稳定,但对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损伤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烟草和酒精诱导人淋巴细胞SCE和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烟草和酒精共同作用 ,观察其对人体是否存在有害的叠加效应。方法 采用人全血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SCE和微核在酒精和烟草酒精提取物作用下的改变。结果 酒精组与对照组相比 ,SCE频率增高 (P <0 0 5 ) ,各烟草处理组SCE高于酒精组 ,与对照组相比更高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微核在酒精组与对照组相比 ,显著提高。结果 酒精与烟草之间存在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