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栋 《光明中医》2010,25(6):1085-1086
"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是方剂中常用的两种配伍方法 ,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本文试图通过方剂运用举例来阐明"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区别和联系,并且认为两者的辨别要点在于所诊治病症的病机。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寒热并用"与"制性存用"的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寒热药配伍是最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 ,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1 寒热药配伍的几种形式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常见于治疗寒热互见之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药互见之病症而设。例如用于治疗上热上寒 ,寒热错杂之蛔厥证的乌梅丸 ,本证病机为胃热肠寒。方中黄连、黄柏苦寒以清上热 ,干姜、附子温热以祛下寒 ,寒热药并用 ,使寒热之证得以并治。寒热药佐制 佐制药是针对方中药物 (君臣 )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某些偏性、峻性和毒性等副作用而设。所谓寒热药佐制是病无热症用…  相似文献   

3.
十四种治疗肿瘤常用中药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治疗常用14种中药的元素含量;研究中药元素含量与中药性味功效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药的分类和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14种中药中19种元素的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4种中药分成两大类,与中医药传统性味和功效分类相符,相关系数r>0.80时,有2种药物聚类相似;相关系数r>0.70时,有2对药物聚类相似。结论:用元素含量作为中药的特征对中药进行分类方法可行,相关系数较大的药物,其药物性味功效相似性较大,揭示中药中元素含量与药物性味功效密切相关,为定量判断不同中草药间的性味类属关系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法在临床中广泛地被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对于寒热并用法中寒性药物组与热性药物组各自功效的发挥方向实难把握.寒热并用就是寒性药物与热性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配伍方法.此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从该条文可以看出,用寒性药物或热性药物治疗热性或寒性疾病,疾病的病性与药物的药性相反,若疾病为寒热错杂,则需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6.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永学  任小宁 《陕西中医》2009,30(10):1352-1354
目的:探讨张仲景寒热并用方剂配伍规律与经验。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和方剂,整理探寻寒热并用配伍方法与经验。结论:寒热并用是方剂配伍的精华,要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病因病机确定是否寒热搭配和药物选择。组方时要熟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特点,力求恰中病机,相助无过,性味平和,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药有寒热之分,体有阴阳之别,病有寒热夹杂。苦泄辛开是八法中清温同用的一种方法,从药物性味分析是寒热辛苦药物的组合,以治法考虑是取其异性相使的原则以达到通降气机,清热化湿之目的,临床常用于湿热互阻,寒热错杂之症。  寒热药物合用之法始于《内经》述理,仲景立方,历经先贤发挥,揉苦寒辛温于一体,汇芩、连、姜、夏于一方,遂成苦泄辛开法。丹溪“左金丸”,王氏“连朴饮”,“连苏散”等等,其意盖出于此。1 药义简析  苦寒药和辛温药互相配合使用是治偏救弊的一种治疗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述:1.1 调整气机 苦寒药物性主泄…  相似文献   

9.
宁德新 《四川中医》1998,16(2):51-52
寒性药与热性药同用,称为寒热井用,属和法范畴。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疗效卓著的寒热并用方剂,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本文以寒热井用的方剂和临床治疗用药为依据,对寒热井用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供大家参考。!主用其性.能调和赛热,治疗寒热错杂证。根据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论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基本原则,选择能入热邪所在之经的寒性药与能入筹邪所在之经的热性药同用,利用药性的寒热们胜,纠正机体病变部位的寒热偏胜,有调和寒热的作用,用于治疗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肝(胆)热牌寒、冒热肠寒…  相似文献   

10.
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临证治病一大特色。笔者通过学习张仲景寒热并用法指导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疗效,体会到寒热并用法当属和法的范畴、寒热并用法是临床上各种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寒热并用法在脾胃病治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寒热并用法取效的关键在于权衡寒热所偏及把握寒热药物用量比例。  相似文献   

11.
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亦称姐妹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副作用.对药是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在经典中药复方中,往往含有一组乃至数组对药.对药方是中药复方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临床对药的配伍法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同类相须,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②表里兼顾,即两种对药相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③相互辅佐,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种药物辅佐另一种药物,提高主药的疗效.④补气养血,即两种对药相配伍,达到气血双补的功效.⑤滋阴助阳,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达到滋阴壮阳,阴阳双补的功效.⑥补泻兼施,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补一泻达到攻补兼施的功效.⑦寒热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病证的功效.⑧升清降浊,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升一降,使脏腑气机升降调畅.⑨开合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开一合,一收一散,相反相成,使两种药物更,好的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2.
小建中汤是临床常用经典方剂之一,其中饴糖是小建中汤用量最大的一味药,且为君药,但目前药房普遍不能供应饴糖,导致小建中汤温补中焦的功效无法发挥。分析饴糖制法及其性味功效,发现山药与麦芽同用可糖化发酵成麦芽糖,从而代替饴糖行使温中补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顾红卫 《中医药学刊》2005,23(5):915-916
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亦称姐妹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副作用。对药是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在经典中药复方中,往往含有一组乃至数组对药。对药方是中药复方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临床对药的配伍法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同类相须,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②表里兼顾,即两种对药相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③相互辅佐,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种药物辅佐另一种药物,提高主药的疗效。④补气养血,即两种对药相配伍,达到气血双补的功效。⑤滋阴助阳,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达到滋阴壮阳,阴阳双补的功效。⑥补泻兼施,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补一泻达到攻补兼施的功效。⑦寒热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病证的功效。⑧升清降浊,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升一降,使脏腑气机升降调畅。⑨开合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开一合,一收一散。相反相成,使两种药物更好的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性味学说是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用以说明中药药理作用的说理工具,也是指导中药应用的用药规律。所谓性,就是药性,即四性,味即五味。中药的运用主要是以四性,五味来阐明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因此,我们要掌握和运用中药,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中药的性味学说。兹就这一问题结合多年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参考指正。一、四性中药的四性即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和《神农本草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  相似文献   

15.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其食物疗法占有相当比重。书中,李时珍采诸家补养学说,收历代食治之法,集各家食疗之品,更有所补遗和发挥。本文就《本草纲目》中有关食物疗法作一些初步论述。食疗分补泻寒热抉所宜一、食物各具性味功效中药其性有寒热温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治疗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依据临床遣药组方实际,在传统"七情"配伍理论,"君、臣、佐、使"制方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的观点,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主要通过不同性味、不同功效药物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起到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减轻或消除毒性的作用。"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的主要方式有寒热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可从毒性的物质基础、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效相关性等途径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7.
痹证是以关节、肌肉、筋骨疼痛、肿胀、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本病病程复杂.常出现寒热错杂证候。寒热并用法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一种治法.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及多样性,倍受古今医家推崇。外邪侵袭久而化热、人体禀赋偏胜、失治误治等皆可成为寒热错杂证形成的原因。寒热并用法乃从古至今治疗痹证常用的方法。临床中要因势利导。运用寒热性味各异的对药进行治疗.且应注意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分清寒热的孰轻孰重.据此来调配寒热药物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寒热并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疾病法则,迄今为止,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所谓寒热并用,即以药物之间不同的气味为根据,以治病为目的,而将寒性药物与热性药共处一方的配伍方法。小柴胡汤以苦寒之柴胡、黄芩;佐以辛温之半夏、生姜;且用甘味之参、草、枣,共奏解表清里,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助正达邪之功。该方为苦寒与甘温同用的典型方,系仲景所创名方之一,并且在本方基础上加减衍化的方剂尤多,被广泛适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药物的基础及筛选方法,以建立一种探究中药性味理论的方法学,为其它药性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有毒中药功专效捷,其安全应用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配伍减毒是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发挥其疗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异类相制”理论形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知,是临床经验的提炼升华,其含义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异类相制”理论涵盖了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及交互相呈关系,各药物配伍所起的相反相成作用是其内涵的延伸,可从物质基础、效应机制两方面阐释其原理。在此理论指导下,能够优化有毒中药复方配伍方法,为临床有毒中药的配伍组方提供新策略,实现复方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