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自1990年5月~1995年4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肺癌123例。鳞癌47例,腺癌43例,小细胞癌16例,其他12例。手术切除110例(89.4%),术后并发症24例(19.5%),死亡1例(0.8%)。5年生存率32.3%(10/31)。体会: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预防老年人肺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自1990年5月 ̄1995年4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肺癌123例。鳞癌47例,腺癌43例,小细胞癌16例,其他12例。手术切除110例(89.4%),术后并发症24例(19.5%),死亡1例(0.8%)。5年生存率32.3%(10/31)。体会: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预防老年人肺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将我院418例手术吻合切除肝癌病例分为近10年组(175例)和前25年组(243例),并进行了对照分析。近10年组的主要特点是:(1)体检发现的亚临床肝癌较前25年组多(分别为26.3%,5.3%,P<0.01);(2)临床Ⅰ期病例较前25年组多(26.3%,1.6%,P<0.01);(3)手术切除病例较前25年组高(56.1%,40.4%,P<0.01);(4)手术死亡率较前25年组低(1.7%,8.6%,P<0.01);(5)局部切除较前25年组多(36.0%,0.2%,P<0.01);(6)复发癌再治疗是近10年组独有的;(7)术后1,3,5年生存率较前25年组高(80.6%,47.3%,34.9%,57.2%,30.6%,25.2%,P<0.01)。本文资料说明原发性肝癌诊治方法的变迁表现了肝癌早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肝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94例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亚梁  李定耀 《中国肿瘤》2000,9(5):239-240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2月至1999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94例原发性肝大肝癌。治疗方法分Ⅰ期手术切除(78例),肝动脉栓经呈劝脉结扎(HAL)后Ⅱ期切除(12例)及癌块中心挖除快速缩小后Ⅱ期切除(4例三种,。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3例,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3.7%、34.4%和30.0%。结论 尽量保留肝组织的不规则肝切除是原发性大肝癌的有效术式,TA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尿道癌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原发性尿道癌17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3例,男女之比1:4.67;女性尿道癌发病年龄32~72岁,均龄56岁;鳞癌、腺癌各7例。男性尿道鳞癌3例,均龄52岁,其中2例为浸润癌。尿道癌恶性度高,淋巴转移早,治疗主张早期手术切除,结合放疗综合治疗。本组手术切除率58.2%(10/17),女性尿道癌手术切除者8例,2年生存率62.5%(5/8),5年生存率50%(4/8),男性尿道癌手术切除者2例,均已无瘤生存达4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163例,AFP转阴率为0,多数1月内死亡,6月生存率1,2%;手术治疗120例,其中单纯止血59例AFP转阴率、6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4%、76.1%、3.6%;止血后并用肝动脉插管治疗24例,AFP转阴率、6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7.5%、79.1%、58.3%、17.4%;肝叶切除37例,AFP转阴率、6月、1、2、3年生存牟分别为68.o%、86.5%、45.9%、26.5%、10.8%。提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肝叶切除优于止血治疗,止血后并用肝动脉插管治疗优于单纯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7.
23例小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1985年1月至1994年2月间手术切除的23例直径<3cm的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23例病人中,有明显肝癌包膜者13例(56.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9.1%、67.8%,预后明显优于一般肝癌手术切除者。结果表明,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晚期肝癌有所不同,直径<3cm的小肝癌处于相对良性状态,预后较好。为了改善肝癌的预后,早期诊断小肝癌十分重要。作者还对<3cm小肝癌的血清AFP浓度及病理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肝癌预后变迁及提高疗效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报告近30年来肝癌预后的变迁及分析提高疗效的因素。总结2388例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资料,其中小肝癌(≤5cm)569例,占23.8%。手术切除1650例,占69.1%;局部切除占72.8%(1202/1650)。术后2年内每隔2~3个月、以后每隔6个月复查1次。对部分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采用缩小治疗后二期切除。5年生存率1958~1970年(178例)为4.8%,1971~1982年(582例)为11.2%,1983~1994年(1628例)为45.7%。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切除147例,大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71例。本结果表明,近年肝癌预后有了显著改观,提高疗效因素大致是:(1)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切除,(2)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3)早期发现肝癌复发并作再切除,(4)对不能切除肝癌行缩小后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9.
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监测及复发病灶再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2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进行了分析,探讨小肝癌术后复发的规律、监测方法和复发病灶再次治疗的价值。结果提示,本组术后1~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5%、42.7%、45.1%、50.0%和51.2%。其中,术后3年内为复发的高发期,术后3年内复发人数占总复发人数的86.1%。首次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可以降低复发率。术后定期复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复发病灶,为再次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本组43例复发病例中,再次肝切除18例,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4例,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1例。复发病灶的再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其中,复发病灶的再切除是提高小肝癌术后生存率的最主要途径,可使术后生存率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气管隆凸、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94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Liu D  Zhao F  Ge B  Zhao H  Guo Y  Shi B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50-252
目的 分析气管隆凸、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自1985年4月至1999年5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902例,其中气管隆凸、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94例,即支气管成形术80例,隆凸切除14例。结果 术后发生肺不张9例,心律失常2例,吻合口瘘1例,手术死亡率为0。1年生存率为83.1%(74/89),3年生存率58.3%(35/56),5年生存率34.0%(18/53)。ⅠB  相似文献   

11.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的“特殊术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植蕃  吴一龙 《癌症》1998,17(5):356-358
目的:介绍肺癌手术治疗中的一类非袖状非楔形切除的支气管成形术的特殊术式。方法:在肺切除(肺叶或全肺)同时伴行受累的一侧支气管壁切除,用相应或对侧健康的支气管壁加以适当成形后修补或覆盖缺损重建气道。结果:1986年5月至1997年12月共为9例肺癌病者作了六种特殊形式的支气管成形术,全部成功。结论:这类术式适用于特定部位支气管受累病例。有时可代替复杂的气管、支气管隆突切除及气道重建,既可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留健肺,进一步扩大了肺癌外科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PES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47例PES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食管鳞癌及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S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93.6%、17.0%和2.1%,与食管鳞癌及腺癌相似。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变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袭深度及手术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中常规将鼻肠管放置于十二指肠降部以下。术后第1天即开始推注营养液,以糖盐水混合液为主,每次40~80 ml,每2小时一次;术后2~3 d则改为每1~2小时一次,每次100~200ml;术后3~4 d加蛋脂类如牛奶等。每日补液量减少为500~1000 ml,只作抗生素的溶媒。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输白蛋白、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结果 EN组80%病例2~3 d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营养费用低廉,精神状态良好。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第1日)肠内营养是可行的,无并发症,可作为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Ⅰ期 (T1N0M0和T2N0M0 )NSCLC患者 2 74例 ,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满 5年 ,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 74例中 ,通过体检发现 96例 ,有 81例行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查出癌细胞者 33例 ,阳性检出率为4 0 .7%。全组肺叶切除 2 5 7例 ,袖状切除 3例 ,全肺切除 1例 ,楔形切除 9例 ,肺段切除 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Ⅰ期NSCLC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9%、79.6 %和 6 6 .1%。行肺叶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4 .1%、79.3%和 6 7.5 % ;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 .5 %、5 0 .0 %和 38.3% (P <0 .0 5 )。结论 定期体检对Ⅰ期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尤为重要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应作为Ⅰ期肺癌的常规检查 ,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的检出及诊断方面具有优越性。外科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年青人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灿光  戎铁华 《癌症》1994,13(1):57-59
收集我院1964~1991年间资料较完整的273例40岁以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193例(70.7%),女性80例(29.3%);腺癌占41.0%(112/273),鳞癌占40.7%(111/273),小细胞未分化癌占16.5%(45/273)。非手术治疗的150例中,生存<1年者达116例(77.3%),>5年者仅6例(4%)。而手术治疗的123例中,90例进行了肺叶或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16.
吕帆真  费苛  倪国兴 《肿瘤》2000,20(4):269-270
目的 对气管右全肺袖状切除治疗肺癌的手术和手术效果进行控制。方法 本文总结了21例气管右全肺袖状切除肺癌的手术方法和效果,其中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37-73岁。结果 术后一年以上生存率61.9%(13/21),二年以上生存率40%(8/20),三年以上生存率35%(7/20)。四年以上生存率30.0%(6/20),五年以上生存率25.0%(5/20)。术后全组无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1例发生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年龄与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记录的1030例早期乳腺癌(腋窝阳性淋巴结数≤3个)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查,其中468例行保乳术(Ⅰ、Ⅱ期分别为227、241例),562例行改良根治术(I、Ⅱ期分别为184、378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136例)、中年组(>35~≤60岁,738例)、老年组(>60岁,156例),其中肿瘤最大径>2.0 cm而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分别为16、60、39例.放疗采用二维常规分割技术.比较不同年龄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受体情况及保乳术后放疗与预后关系.结果 总随访率为97.86%.总随访满5年者795例,其中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110、569、116例,未放疗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40、202、87例.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6.2%、8.7%、10.4%(χ2=1.14,P=0.56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9.5%、2.5%(χ2=5.31,P=0.070),生存率分别为91.2%、92.6%、82.1%(χ2=6.83,P=0.033).青年组肿瘤最大直径≤2.O cm者所占比例高(65.4%),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13.2%),组织分化差,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低(48.0%).肿瘤最大直径>2.0cm未行放疗而仅行保乳术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71%(χ2=20.69,P=0.000),复发率分别为23%、18%、7%(χ2=9.97,P=0.00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25%、10%(χ2=8.51,P=O.014).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中,年龄因素对保乳术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趋势,对改良根治术患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戎铁华  刘广森 《癌症》1995,14(4):280-282
我院自1966年6月至1993年12月共施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分别1775例及610例,可切除肿瘤并作食管与胃或肠吻合者分别为1592例及496例,前者5例,后者1例发生重度吻合口狭窄,故狭窄率分别为0.3%(5/1592)及0.2%(1/496),二者合计为0.3%(6/2088),本文讨论了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成因,分级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分组统计预后。结果 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20%。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为21%,非手术治疗组为0。结论 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首选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病理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20.
1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