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及相关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 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 ug/L≤PSA≤10 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早期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检测血清PSA水平及相关参数,评估各检测指标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体检者、BPH患者、PCa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逐渐升高,F/T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SA水平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PC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TRU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112例前列腺癌和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SA指标[包括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及CETRUS检查结果[包括前列腺体积、时间-强度曲线(TIC)、峰值强度(PK)、达峰时间(TP)、斜率(Sharpness)],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f-PSA、T-PSA、f/T-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S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为0.31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CETRUS检查P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harpness、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TRUS检查与PSAD可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信息。CETRUS检查具有快进快退、快速达峰、加速时间短等血流灌注特点,可用于指导穿刺活检策略,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方法通过对病人行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项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结果通过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临床意义,但必要时可以结合病理更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结论此三项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筛选是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前列腺癌诊断技术,使患有前列腺癌的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方法通过对病人行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项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结果通过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临床意义,但必要时可以结合病理更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结论此三项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筛选是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前列腺癌诊断技术,使患有前列腺癌的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PSA及其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存于前列腺腺泡、腺管上皮和精液中,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正常人血清中PSA含量很少,前列腺出现病变时,患者PSA在血清中的浓度升高。近年来,人们对PSA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存在形式、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就不同PSA的存在形式及其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转移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89例PCA、45例前列腺增生(BPH)和30例正常人群血清VEGF的浓度,并将三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A组患者血清VEGF、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PCA组患者f/t 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f/t PSA比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高、中、低分化组间血清VEGF、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期PCA血清VEGF、t-PSA、f-PSA表达显著高于A+B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血清VEGF、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t PSA比值与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VEGF、PSA的检测有助于PCA的诊断;血清VEGF、PSA浓度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浸润转移相关,其检测对PCA术前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及F -PSA和T -PSA比值 (F/T)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a)患者的鉴别价值。 [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技术 ,测定 32例健康体检者、12 0例BPH患者和 32例PCa患者的血清F-PSA、T -PSA ,并计算其比值F/T。 [结果 ]正常对照组、BPH组与PCa组F -PSA依次为 (0 .4± 0 .3)、(2 .3± 2 .4 )和 (5 .9± 5 .7) μg/L ,T -PSA依次为 (1.5± 1.5 )、(11.7± 8.8)和 (33.9± 2 9.5 ) μg/L ,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F/T值BPH组高于PCa组 ,但标准差过大未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T -PSA诊断灰区 (4.0~ 2 5 .0 μg/L)中BPH组F/T值高于PCa组 (P <0 .0 5 ) ,并且以T -PSA >4 .0 μg/L、F/T比值 <15 .0 %为界值时效果较好。 [结论 ]联合应用T -PSA、F -PSA及F/T诊断PCa明显优于单用T -PSA。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患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人群大规模筛查前列腺癌的基础实验,但PSA不具有肿瘤特异性,其血清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对血清PSA低水平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困难较大。PSA密度、PSA基因3、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PCA)、EPCA-2、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等可用于评价血清PSA低水平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有望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而联合检测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并与20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64.25±0.61)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12±0.16) 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PSA(8.83±0.48) ng/ml也高于正常对照.结论血清PSA含量是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表达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PCa组织、2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HG-PIN)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SCA的表达,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结果:BPH组织中无PSCA表达,HG-PIN、PCa组织中PSC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80.6%(29/36),高于BPH组织(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4/16、9/9,依次增高(P<0.05).PSCA阳性率与PCa患者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r=0.215,P>0.05).结论:PSCA有可能是一种新的PCa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抗原在晚期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1例晚期前列腺癌,包括肿瘤分期,PSA水平,转移部位与诊断方法,抗雄激素治疗反应,缓退瘤撤除反应。结果:PSA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它可以反映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结论:PSA作为瘤标对晚期前列腺癌有意义,它可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其密度 (PSAD)和移行带密度 (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 2 7例和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 3 2例 ,比较其 PSA、PSAD、PSAT指标。结果 前列腺偶发癌组和 BPH组 PSA分别为 (5 .0 3± 1 .61 )、(4 .3 1± 1 .5 2 ) μg/ L,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SAD分别为 (0 .1 7± 0 .1 6)、(0 .0 9± 0 .1 3 )μg/ 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SAT分别为 (0 .2 9± 0 .1 0 )、(0 .1 5± 0 .1 6) μg/ 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SAD、PSAT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尤以 PSAT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变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游离PSA(FPSA)、FPSA比率(F/TPSA)、PSA密度(PSAD)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F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499,P<0.001),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300,P<0.001);PSAD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16,P<0.001),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S=-0.128,P=0.155);F/T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弱相关(rS=0.182,P=0.042),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417,P<0.001)。结论: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而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参考指标,F/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指检阳性(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自动活检枪行系统穿刺活检证实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比,分析PSATZ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SA、PS-AD、PSATZ三者相比,PSATZ优于血清PSA、PSAD,故PSATZ是较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较高的特异性。结论PSATZ法优于血清PSA及PSAD法,用移行区体积对PSA进行校正具有一定价值。故在进行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于PSATZ大于0.35ng/(ml·cm^3)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prostatic biopsies)。  相似文献   

17.
陆云  邓守真  刘兴党  林祥通 《上海医学》2004,27(12):927-929
目的 测量前列腺癌 (PCA)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TPS)血清的表达水平 ,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包括总PSA(T- PSA)和游离PSA(F- PSA)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TPS对P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BPH患者 4 3例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为PCA 6 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 (ELISA法 )测定TPS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方法测定T -PSA和F -PSA。测量数据应用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A和BPH患者的血清TPS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升高 ,且PCA患者的TPS异常表达尤为显著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TPS诊断PCA的灵敏度 (75 .4 0 % )和特异性 (81.39% )均稍高于T- PSA(6 7.2 1%和 79.0 6 % )及F- PSA(72 .13%和 6 7.4 4 % )。TPS分别与T -PSA及F -PSA联合使用 ,诊断PCA的特异性可显著增加 ,分别达到 95 .34%及 90 .6 9%。结论 TPS在大多数PCA患者的血清中呈异常表达。TPS与T -PSA、F- PSA联合检测 ,可提高PCA临床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前列腺增生(BPH)人群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影响,寻找影响血清PSA值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191例51~81岁有LUTS的BPH人群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值。应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与血清PSA值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TPSA、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FPSA/TPSA无相关性(P>0.05)。前列腺体积与TPSA、FPSA呈强正相关关系(P<0.01);与FPSA/TPSA值呈弱负相关关系(P<0.05)。残余尿量、IPSS评分与血清TPSA值呈弱正相关关系(P<0.05)。最大尿流率和血清TPSA值有弱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只有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值有相关性(P<0.01),其他因素与血清PSA值之间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是导致血清PSA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