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中医杂志》2014,(5):112-112
一直以来,铜在人体健康中的地位被人们熟知。甚至有专家倡导,通过多吃含铜食品,来促进健康。然而,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近日的《自然》杂志上报告称,携带一种BRAF基因突变的癌症需要铜来促进肿瘤生长。这意味着,一些由BRAF基因突变驱动的癌症,如恶性黑色素瘤、甲状腺癌、肺癌等,铜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意味着,降铜药物将有益于这些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食用后的豆类食品,其所含的大豆异黄酮会被肠道细菌代谢为苷元和相关化合物。要全面评价豆类食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则须研究人体内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此次从人尿中分离得到大豆异黄酮代谢物。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2008,(7):993-99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天然产物、食品等领域的化合物的鉴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纯粹天然、绿色和健康的食品几乎不存在,但搭配正确的食物的确能预防疾病。这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呈爆炸般增长,科学家已开始确认成百上千种有预防功能的自然化合物。以下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为你准备了一份食谱。食谱上的10种食品可以构成一份富含营养的食物搭配。正确地食用这些食物,有可能预防各种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  相似文献   

5.
豆腐中富含抗癌化合物据《中国医学论坛报》1994年11月17日报道,Dwyer等的新研究发现,在美国越来越普遍的食品豆腐中含有大量可能抗癌的化合物。试管内实验发现大豆合有的植物雌激素可抑制乳腺及前列腺癌。Dwyer指出:以前,研究人员认为大豆中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在医药、食品及化工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关注.各种用于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薄层色谱技术仍以其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而成为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首选方法.文章综述了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循环提取桔皮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万能  全学军  陆天健 《中成药》2007,29(2):279-281
柑皮为芸香科植物的果皮,也称陈皮。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含有橙皮苷、新橙皮苷、桔皮素等。桔皮中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药用或作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甜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晋伟  杨敬芝  张东明 《中草药》2007,38(3):346-348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一个新种,为多年生灌木,主产广西。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当茶饮用,亦用来代糖加工食品,还可入药,有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也有人用于止血消肿,是伤口生肌的良药。文献曾报道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是萜类化合物。近年来,从甜茶中分到一种高甜低热无毒性的甜味剂,是各国科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一种蔗糖替代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开发价值。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甜茶资源.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来源、结构特性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9,(2)
花青素为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主要被作为天然色素和抗衰老食品应用到食品染色、化妆品抗衰老、保健等方面。本文将阐述花青素来源、结构特性、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结构多样,是天然产物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除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应答等生理过程,还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疟、促进透皮吸收、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等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虫、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萜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功效多样、作用机制各异。本文就药用植物中常见萜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活性机制及萜类化合物的新来源途径进行综述,并对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的药物开发进行了展望,为基于萜类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力  王清珊  金东日 《中成药》2007,29(6):867-870
目的:对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纯品,经分析HPLC测定纯度,UV、MS、NMR鉴定其结构。结果:鉴定出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为:Quercetin-4′-glucoside,Quercetin。结论:该方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很高且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可用于食品和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制备。  相似文献   

12.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进行物质萃取的一种新技术。自从1986年Ganzler等用微波从土壤、种子、食品和饲料中萃取各种类型化合物以来  相似文献   

13.
据 Lancet 报道,最近荷兰研究者比较了巧克力和黑茶(亦称普洱茶)中的抗氧剂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是多酚类化合物或黄酮类化合物,通常认为存在于茶中,现在又在红葡萄酒等多种食品中发现了它。绿茶的研究已表明儿茶素类物质在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重要作用。荷兰研究者分析了黑巧克力、奶油巧克力和新泡的黑  相似文献   

14.
《养生大世界》2007,(1):15-15
中国绿茶具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及强化血管的功效。德国科研人员曾用中国绿茶提取物(EGCG)和胆固醇一起喂白鼠。结果发现,摄入EGCG后白鼠体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粪便中的类脂化合物和胆固醇排泄量明显增加。日本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产茶地区的脑中风死亡率极低。除了绿茶外,乌龙茶也有明显分解脂肪的功效,因此在俄罗斯和日本都把茶叶列为减脂食品。  相似文献   

15.
夏季,人饮水较多,胃酸被冲淡,胃口也较差,因而此时宜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而营养及生理学家建议,夏季宜吃些含有苦味的食品,如啤酒、茶、苦瓜等。从化学结构上看,苦味物质主要有生物磷、苦味肽、尿素类、硝基化合物等几种类型。近年来,日本研究人员还发现苦味食...  相似文献   

16.
压榨柑桔果实,分离果汁和废弃物,将果肉从果汁中移出,通过压榨、浓缩果皮汁或添加熟石灰到废弃物中制得糖浆,用吸附剂从果皮汁或糖浆中吸附多甲氧基黄酮(柑桔果实中的功能性成分),用水、25%~50%的醇溶液洗涤以除去杂质,再用80%~100%醇洗脱目标化合物。将得到的预先测定含量的多甲氧基黄酮与已经除去果肉的柑桔果汁混合即得富含多甲氧基黄酮的果汁。也可将多甲氧基黄酮溶于一种溶剂,与食品补充剂混合制备富含多甲氧基黄酮的食品补充剂。  相似文献   

17.
APP/PS基因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症中钙信号紊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记忆、语言、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性格和情感控制等方面的异常。本文就AD致病机制中APP基因突变和PS基因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症中钙信号紊乱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金炎  洪辉  吴晓琴  张英 《中草药》2008,39(12):1905-1909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化学素中的重要类别,其膳食摄入对人体心脑血管保护和健康维护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促氧化作用和细胞毒性。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黄酮类化物促氧化作用与细菌毒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在天然药物和功能食品领域的靶向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足与保健》2009,(8):4-4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保持食品新鲜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新食品和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白桑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该药材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eaxys、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查阅白桑的化学成分,选择其中的黄酮类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点,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整理归类。结果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白桑中分离鉴定了140余个化合物,约占白桑中已知化合物的50%,部分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白桑中富含黄酮类成分,是开发中药新药和新资源食品的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