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丙酚、氯胺酮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赵平张倩1王莉(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异氟醚;小儿麻醉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要求诱导迅速,镇痛确切,苏醒快,确实,术后无呼吸抑制,我们在102例小儿短小手术中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达到0.1%~0.8%的时点.T9~T12在I组代表EtISO达到0.9%~1.2%的时点,在IP组代表EtISO维持在0.8%时静脉注射异丙酚3~6 mg·(kg·h)-1的时点.观察各时点熵指数的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I组随着EtISO从0.1%逐步增加至1.2%,RE和SE从60±9和57±9逐步降低至37±7和37±7.RE和SE与EtISO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和-0.711,均P<0.01.IP组RE和SE的变化规律与I组相似.两组各时点RE、SE、HR、SBP、DB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熵指数不仅能反映异氟醚麻醉的睡眠程度,也能够反映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睡眠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PE组,n=100)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n=100),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期间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或副作用.结果PE组麻醉时间与KT组相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T组(P<0.05),呼吸抑制较明显,麻醉期血压、心率明显低于K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精神副作用等并发症低于KT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KT组.结论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可替代氯胺酮静脉麻醉法应用于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复合麻醉与异氟醚复合麻醉的苏醒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异丙酚麻醉的苏醒情况,选择中、小手术病人26例,分组分别施行异丙酚复合麻醉和异氟醚复合麻醉。麻醉结束后,根据恢复室主分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苏早期P组病人得分显著高于I组,提示异丙酚麻醉恢复更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5.
异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声 《当代医学》2011,17(8):84-85
目的探讨异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3岁以内)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反应。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对照组,单独使用氯胺酮,静注2mg/kg后入室,术中微泵维持,不加辅助药。B组为异氟醚复合氯胺酮组,静注2mg/kg氯胺酮后入手术室,面罩吸氧2L/mim,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肢体的反应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较术前上升,B组患儿术中呼吸、血压较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中安静,没有肢体乱动,术后苏醒时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复合氯胺酮在3岁以内小儿麻醉中应用,术中患儿安静,无肢体乱动现象,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的脑瘤患者16例,ASAⅠ~Ⅱ级,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监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为80.13,麻醉诱导过后开始下降,波动于41.81~65.63之间,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V自诱导到拔管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颅脑手术在血压、心率、BIS、SPO2、HRV监测下可以维持稳定的循环,达到满意的BIS、HRV值,获得良好的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32例患者被随机分两组,H组(15例):采用高流量(2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M组(17例):采用低流量(0.5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监测吸入麻醉后5、10、15、30、60 min的各气体浓度、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使用异氟醚的量。结果60 min H组FIO2、FIInf、FEInf均高于M组(P<0.05);H组术中使用异氟醚量高于M组(P<0.05);两组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流量氧紧闭异氟醚麻醉与高流量同样安全,且麻醉过程平稳,节省了挥发性麻醉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ASA I~II级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异丙酚-异氟醚组(I组)及单纯异氟醚组(II组)。对比观察2组在手术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血压均未见增高,且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I组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II组,降低37%左右(P<0.01)。结论异丙酚10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可降低异氟醚MAC,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中麻醉平稳,术毕苏醒较快,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陈书萍  骆州富  周媛媛 《当代医学》2009,15(30):155-156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药代动力学、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麻醉诱导插管后连接Drager麻醉机,S组吸入七氟醚/O2,挥发罐浓度(Fv)1.2~1.8MAC(2~3%);I组吸入异氟醚/O2,Fv2.2~2.6MAC(2.5%~3%)。术中用麻醉气体监护仪连续监测吸入气浓度(F1)、肺泡气浓度(FA)以及F1O2、PETCO2、MAP、HR。记录肺泡气浓度上升速率(FA/FI)、肺清除率(FA/FAO),诱导期FA/F1=0.5的时间,苏醒期FA/FAO=0.5的时间,术毕观察病人苏醒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至气腹前MAP、HR偏低,气腹时略有升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FA/F1=0.5的时间S组较I组短(P〈0.01)。S组FA/F1比值较I组高,上升速度较I组快,FA/FAO降低速度1分钟内较I组快(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低于I组。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快,苏醒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n=10)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以0.0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结果: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I组(P〈0.05),HR明显慢于I组(P〈0.01);Ⅱ组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I组(P〈0.01),硝酸甘油总量较I组减少54%;两组围术期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60)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n=60),观察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即刻,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仅收缩压比术前升高(P<0.01),2组比较仅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各时点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术前明显上升(P<0.01),2组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术中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呼吸频率、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增高(P<0.01),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与氯胺酮组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P<0.01),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震伤后不同时段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非插管静脉全麻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地震致伤手术患者,Ia和1b组各15例为伤后12h内接受麻醉,Ⅱa和Ⅱb组各15例为伤后48—72h接受麻醉。Ia和IIa组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Ib和Ⅱb组均为丙泊酚一氯胺酮舍荆。观察记录4组患者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记录停药至苏醒的时间,苏醒质量及麻醉效果(由术者评价)。结果4组术中镇痛均完善,Ia和Ⅱa组患者安静,分泌物少,停药后5—10min苏醒;MAP、HR在T1、他、13时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a组下降之幅度明显〉Ia组(P〈0.05)。Ib和Ⅱb组患者基本安静,分泌物较多,停药后10—30rain苏醒;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4组RR、Sp02无明显变化,苏醒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静脉全麻给药恒速且用量少、镇静、镇痛完善,对循环的影响于地震前段轻微,伤后较长时间则前者影响较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控性强、苏醒快且彻底,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循环更稳定,两者应用于地震伤后患者的麻醉应区分伤后时段性,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5.
黄河  杨天德  陶军  吴悦维  李洪 《重庆医学》2007,36(16):1594-1595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泵输注和单用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小儿手术麻醉50 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 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液(100mg异丙酚加50mg氯胺酮)微泵持续输入麻醉,B组采用间断分次静脉注入氯胺酮的方法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观察术前、切皮时、术中操作、缝合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B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B组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微量泵输注给药用于小儿麻醉安全有效、苏醒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全凭静脉与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地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地氟烷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1.03%和33.33%,高于丙泊酚组的3.33%(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地氟烷、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探取术的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各12例.对比观察麻醉手术过程中患儿缺氧发生率(SpO2<95%和85%的次数),咽喉分泌物分级、手术及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情况.结果 R组的术中缺氧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且咽喉部分泌物分级明显降低(P<0.01);R组的手术时间(P<0.05)及术后苏醒时间(P<0.01)也短于K组,苏醒评分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探取术,其麻醉效应更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更轻,苏醒更快且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七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手术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麻醉组、丙泊酚麻醉组.监测术前和术后1d、3d患者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AST术后1d、3d均升高,S组患者BUN在术后3d有升高,肌酸酐术后1d和3d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ALT及T组患者BUN和肌酸酐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低剂量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过及苏醒情况,重点观察麻醉诱导插管及CO2 人工气腹过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优点和实用性。对30 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以芬太尼2 ~4μg·kg -1 及异丙酚2 ~2 .5 mg·kg - 1、卡肌宁0 .5 mg/kg - 1静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0 ~12 m g·kg -1·h -1 、20 ~30 min 间断静注卡肌宁0 .25 ~0 .5 mg/kg - 1 维持麻醉及肌松,连续监测Fio2、SpO2 、PETCO2 、TV、Ppeak 、m Paw 、HR、SBP、DBP、MAP、ECG 的变化。结果本组平均麻醉时间为79 .5 ±5 .2 min ,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605 ±135 mg ,诱导后插管前SBP、MAP、HR 分别下降3 .63kPa 、1 .98kPa 、17 次/ min( P < 0 .01) ,DBP 也下降1 .25kPa( P < 0 .05) ,完成插管后迅速回升;PETCO2 、Ppeak 、m Paw 在CO2 气腹后10 ~15 min 上升到最高值( P < 0 .01) ,并在气腹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部病例均于拔管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remifentanil)联合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术中情况及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五官科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丙泊酚与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组(R)组.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全程监测麻醉深度指数(CSI).结果 ①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变化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丙自酚与瑞芬太尼联合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诱导平稳,苏醒快,质量高.但瑞芬太尼停药时间不宜过早,否则可能因切口疼痛导致苏醒过程不顺利;应用其他阿片类止痛药应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