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报告了,外科医生对15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连续病例中确认胆总管结石者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的结果,除4人外所有患者均行术中荧光屏监视下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若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则在荧光屏监视下将4Fr(8mm)输尿管取石网经胆囊管送入胆总管,在胆总管远端张开取石网,旋转回收至胆囊管开口取出结石。144例常规术中胆道造影成功131例(90%),经胆道造影发现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5%),其中2例胆道造影为假阳性,其余5例胆总管结石被取出。完成探查后再次胆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保胆取石中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于术前患者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肝功能检查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或GPT、AKP升高,或保胆术中胆汁自胆囊管不能涌入胆囊,显示胆囊管流通不畅者等特殊病例,术前B超或CT、MRI检查无阳性结果43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结果 内镜保胆取石术中43例行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1例取出后保留胆囊,1例因结石取出困难,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并置“T”管引流,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超声检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2例十二指肠乳头轻度狭窄,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合理选择和应用术中胆囊-胆管造影,能提供可靠、直观、清晰的图像,全面了解胆道走向,提高胆囊管、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胆道造影的应用。方法对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均插管造影成功,时间5~10min,未出现并发症。发现胆总管有充盈缺损7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并结合胆道镜检证实胆总管结石6例,均为开腹手术治愈;1例胆囊管进胆总管处结石,亦行开放手术治疗。4例胆总管下端轻度狭窄,未见其他异常,8例胆总管明显扩张但未发现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均未予以特殊处理。其余18例患者均未发现异常。总阳性率为51.3%。结论 LC术中行胆道造影简单、安全,减少胆道探查概率,降低胆道损伤及手术开放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术中经鼻胆引流管(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造影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总结经EST处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ENBD管,在LC术中经ENBD胆道造影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结果51例病例中,手术成功47例。经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4例,其中2例术中再用内镜取出结石。结论用EST、LC结合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术中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表现及胆总管结石术后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在胆总管残留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拔除T管前行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以T管X线造影作为诊断验证标准,对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中胆总管显示率及胆总管残留结石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22例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常规超声显示胆总管11例(11/22,50.0%),因肠气干扰等未能显示胆总管11例(11/22,50.0%);常规超声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40.9%(9/22);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胆总管显示率为100%(22/22);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77.3%(17/22);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6.4%(19/22)。与常规超声比较,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对胆总管显示率(100%,22/22)和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77.3%,17/22)均高于常规超声的显示率(50%,11/22)和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40.9%,9/22),常规超声与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对胆总管的显示率和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7、6.017,P均<0.05)。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86.4%,19/22)高于常规超声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40.9%,9/22),常规超声与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1,P<0.05)。经T管X造影检查证实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无残留结石13例。T管拔除术前22例患者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1)胆总管内无充盈缺损区(无结石残留或超声造影无法显示的小结石残留)。(2)胆总管内有部分充盈缺损区(有结石残留)。(3)胆总管内完全充盈缺损区,且缺损区以下胆总管未见明显造影剂填充(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梗阻)。结论 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是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前判断胆总管通畅性及胆总管内有无残留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86 - 0 1以来 ,为 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及取石手术 ,术后均随访 12个月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 1986 - 0 1~ 2 0 0 0 - 0 1我院共施行胆道探查手术112 6例 ,其中 96例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手术 ,占同期胆道手术的 8.5 % ,96例中男 4 6例 ,女 5 0例 ,年龄 17~ 80岁 ,平均4 6 .5岁。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90例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6例 ,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 90例。全部术前均经 B超、CT及 PTC检查证实为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结石。 6 2例作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11例为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5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成功49例,其中经胆囊管造影41例,经胆总管造影8例,成功率96.1%。造影结果提示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4例,胆管损伤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9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下胆管修补1例,术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3例。未见造影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安全、简便,可以防止胆总管及胆囊管结石残留,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和发现潜在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情况。结果  5 1例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8例 ,Mirizzi综合征 1例 ,胆管损伤 1例 ,胆囊管变异 4例。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提供胆道解剖学依据 ,预防并及时发现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选择行胆道造影结合ERC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4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36例同时行术中胆道造影。结果: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阳性率为8.3%。201例未行术中造影,其中7例于8周内行ERCP,发现1例胆总管结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能排除胆道病变,避免及发现胆道损伤,减少阴性胆管探查率。非入选术中胆道造影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低,且发生后能在ERCP下予以取石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1995-2002年对2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了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全组残余结石者59例,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过长9例,全组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明显降低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减少胆总管探查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探查的指征意义。方法 :术中采用由胆囊管或胆总管注射 2 0 %~ 3 0 %胆影葡胺造影。结果 :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 186例 ,结石阳性 70例占 3 7 63 % ,其中胆囊管开口变异 1例 ,假阳性 4例 ;116例结石阴性 ,假阴性 3例。结论 :胆道造影结果表明可以及时发现结石阳性病人和胆道变异病人 ,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 ,避免术后结石的残留和术中胆道损伤 ;同时对阴性病人免遭胆总管的探查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胆囊切除时漏诊胆总管结石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时避免漏诊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的手段和方法。方法 本组回顾分析胆囊切除6 2 5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14例。结果 术中通过胆总管外的触膜发现胆总管结石 7例 ,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 3例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发现胆总管结石 2例 ,术中 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 2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通过对胆总管的触摸、造影、胆道镜或 B超检查可以发现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为防止漏诊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 ,应用上述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道造影患者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98例成功经胆囊管造影4例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胆囊管异常开口8例,胰、胆管汇合畸形(PBM)6例,右侧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管结石5例,胆道损伤1例。术中予改相应术式,经处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清楚显示胆道结构,能发现术前未确诊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对胆管、胰管变异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胆道造影简便易行,增加术者的信心,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强  张越巍  宋茂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23-1025
目的:为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检查的最佳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396例术前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于术中行胆管造影,造影选用经Hartmann袋切口及16号注射针头,25%~30%胆影葡胺为常选造影剂。结果:造影成功391例,失败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39例,左肝管结石2例,Mirizzi综合征1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5例,胆总管损伤1例。结论:经Hartmann袋切口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中胆管造影有利于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及时处理胆道残余结石,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及时发现胆道解剖变异,减少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技术关键。方法该组共23例,胆总管纵向切开1.5-2.0cm用取石钳、胆道镜等取石。结石取净者作胆总管一期缝合,不能肯定取净者作T管引流。术中胆管外径≥1.0cm。术前无明确结石者作术中胆道造影;术前置鼻胆管的胆源性胰腺炎作延期胆道探查术。结果胆管造影7例,结石阳性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T管引流15例,结石残留2例,经术后胆道镜取净残石。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胆道造影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胆道造影方法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153例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152例插管成功,发现胆总管下端结石13例,胆总管损伤1例,副肝管2例。经硬膜外穿刺针行胆道造影所需插管时间最短(2—5min),其他两种方法所需时间相近(8—20min)。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作为造影管直接穿刺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具有较多优势,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65例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方法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6例发现或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其中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13例腔镜手术成功,其中1例胆道镜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未放置T管;12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胆总管内放置T管,术后6~8周行纤维胆道镜检查,1例发现残余结石,拔除T管后经窦道取净,11例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再次行胆道造影后未发现结石,拔除T管,术中出血30~130 mL,手术时间90~220 min,术后住院4~8 d,所有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胆管结石残留少,安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不能取净胆总管结石者,术后可通过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必要性、指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患者4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术中造影提示胆总管结石而行胆道探查取石;23例术中胆囊三角炎性粘连解剖不清楚,行造影后避免了胆囊管残留和胆总管损伤;6例术中怀疑副肝管行造影证实2例副肝管存在,避免了结扎副肝管导致肝段萎缩。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能帮助手术医生了解胆道的解剖形态及发现解剖变异,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和胆道损伤,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行术中胆道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了解IOC在急诊LC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7例术前B超或CT未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急性胆囊炎病例行LC,均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结果:35例胆道造影成功,发现3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分别为4mm、3mm、3mm大小,于术后行内镜取石成功。该组病例中无胆道损伤,发生1例与胆道造影无关的轻微胆漏。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时,并发隐匿性胆管结石的情况值得重视,IOC在急诊LC时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道造影(MRC)在评价胆系手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胆系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行MR常规扫描同时行磁共振胆道造影检查。采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2WI三维数据采集,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结果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MRC表现为截断状、鼠尾状或串珠状狭窄。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2例,MRC能显示吻合口瘘道。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8例,胆总管狭窄4例,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杯口状低信号充盈缺损,以及胆总管局限性、节段性狭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狭窄5例,胆瘘1例,表现为胆囊管平面胆总管向心性变窄,以及胆囊管残端过短,往往小于5mm。结论MR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胆系术后胆道系统的各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