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早期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重复性流产提供依据。②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早期自然流产病人、30例正常早孕妇女及30例健康非孕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③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F=17.69,q=8.08,P〈0.05);CD4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F=21.31,q=9.23,P〈0.05);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早孕妇女(F=4.18,q=2.79,P〈0.05)。④结论 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升高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玫瑰花结法检测68例尖锐湿疣患者在乌苯美司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乌苯美司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乌苯美司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PL)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982,0.991,0.496g/kg),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剂量(1.982,0.991g/kg)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P<0.05),上调CD4+/CD8+亚群比例(P<0.05).[结论]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此可能是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70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38例,非活动期32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NK(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8+、B(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比较,CD4+细胞数低于稳定期,CD8+细胞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两者比值,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MAP组相比,SAP组与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 ± 3.13)%、(34.74 ± 3.25)% vs.(42.45 ± 4.2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 ± 0.21、1.38 ± 0.35 vs. 1.86 ± 0.37)均明显降低(P < 0.05);与MSAP组相比,SAP组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 ± 3.13)% vs. (34.74 ± 3.25)%]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 ± 0.21 vs.1.38 ± 0.35)均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后,SAP组、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42.87 ± 5.13)%、(44.74 ± 6.5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2.14 ± 0.56、2.20 ± 0.57)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结论:SAP、MSAP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变化在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同时对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两者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两者与该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同时120例患者分为3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对照Ⅰ组采用单独NB-UVB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退白颗粒治疗,疗程为3月,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则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进展期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低于稳定期(P<0.01),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癜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进展期患者CD4+CD25+Treg细胞比稳定期下降更明显(P<0.01)。采用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后CD4+/CD8+比值及CD4+CD25+Treg明显上调,与单独NB-UVB和单独退白颗粒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失衡与CD4+CD25+Treg数量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两者的水平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PSS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P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PS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抑制功能减弱,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引发PS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亚群、CD8 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变化。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8 、CD2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患者CD4 、CD28 T淋巴细胞、CD8 、CD28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患者CD4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正常人(来自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诱导疗程前、疗程中及缓解期三个时期内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8^ ,CD19^ 细胞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及比例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结果:在B系急淋未经治疗的情况下,CD19^ 细胞的阳性率显著升高,CD4^ ,CD8^ 细胞的阳性率比例显著降低。且CD4^ /CD8^ 的比例倒置。在诱导疗程后期,CD19^ 细胞阳性率下降,CD4^ ,CD8^ 细胞阳性率比例升高。CD4^ /CD8^ 比例升高至正常水平。结论:在B系急淋患儿未经治疗时,肿瘤负荷较重,CD4^ ,CD8^ 细胞DNA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在诱导疗程后期,肿瘤负荷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仍然低下,在缓解期,细胞免疫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 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cell,CD4+CD25+Treg)的影响,为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2只SD大鼠用卵蛋白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Vit A治疗组和哮喘对照组,每组各14只,各组干预1周,于第4周和第5周取外周血50μl,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激发后第4周,Vit A组CD3+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CD3+CD8+T细胞均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布地奈德组CD4+CD25+Treg细胞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激发后第5周,布地奈德组CD4+CD25+Treg细胞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Vit A可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可能与哮喘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升高、CD8+T细胞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肥大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与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72例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组织及34例非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二组T淋巴细胞CD4 +、CD8+的表达及CD4+/CD8 +值,统计分析二组之间是否有差别.结果 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 、CD8+细胞数及CD4+/CD8+ 分别为41.9±9.07,20.45±7.08,2.10±0.17;较非反复发作组17.4±6.85,13.02±5.88,1.33±0.11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 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尖锐湿疣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和CD4+、CD8+ 以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CA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8.6%,与文化程度、性别、婚否、病程、是否生育、初次就诊情况、性病知识的了解、复发等因素相关,CA患者抑郁组和非抑郁组CD4+、CD8+、CD4+/ CD8+和NK细胞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患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并与个人及社会因素相关,且抑郁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CV感染者在病程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急性期组,慢性期组检测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D4^+CD2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期组CD4^+CD25^+T细胞显著增高,而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CD4^+/CD8^+明显降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各病程阶段CD4^+CD25^+、CD4^+CD28^-T细胞比率明显变化,说明此淋巴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CD4+、CD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并依此高低分组。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 T细胞浸润高水平78例,低水平31例;CD4+ T细胞浸润高水平56例,低水平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随访分析显示,高水平CD8+及CD8+/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和OS预后较好(P<0.05)。高水平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OS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CD8+及CD8+/CD4+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和O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8+及CD8+/CD4+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1-14
目的 探讨T细胞发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SLE患者12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我院中青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CD4~+、CD8~+、CD4~+CD25~+和CD8~+CD25~+T细胞百分率,血清TGF-β、IL-10和IL-12水平,分析T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活化与SLE活动度评分、TGF-β、IL-10和IL-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的CD4~+、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CD8~+CD25~+T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8~+CD25~+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和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25~+和CD8~+CD25~+与SLE活动度评分、TGF-β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CD4~+CD25~+和CD8~+CD25~+与血清IL-10和IL-12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T细胞发育中CD4~+、CD8~+亚群分布紊乱和活化异常,可能通过细胞因子TGF-β、IL-10和IL-12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CD4 +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 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PBMC 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表达水平( P < 0.05) , 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在维持自身免疫稳定的同时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该细胞群比例的增加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在维持自身免疫稳定的同时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该细胞群比例的增加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脂质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重症肺炎大鼠CD4+CD25+ 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 细胞)干预作用及意义。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GE1组。模型组及PGE1组经气管注入肺炎克雷伯菌,第6天成功建立重症肺炎模型。自第6天开始PGE1组尾静脉注射Lipo-PGE1(1μ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接种后第7、9、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ipo-PGE1对重症肺炎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同时动态观察动物外周血和BALF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比重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第7、9、11天,PGE1组外周血Treg/CD4+ T细胞比值[(27.32±1.26)%、(24.53±1.32)%、(19.24±2.63)%]与模型组[(23.19±2.18)%、(19.80±1.39)%、(15.11±1.73)%]、对照组[(5.35±0.77)%、(5.21±0.61)%、(5.46±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1组BALF中Treg/CD4+ T细胞比值[(61.88±2.83)%、(55.75±4.19)%、(45.61±2.92)%]与模型组[(53.77±4.32)%、(45.69±3.52)%、(39.54±3.99)%]对照组[(20.13±2.47)%、(20.47±2.49%、(22.11±4.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重症肺炎大鼠外周血和气道CD4+CD25+ Treg细胞增多,Lipo-PGE1能减轻重症肺炎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D4+CD25+ Treg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胸片肺部病变程度分为病变广泛组36例和不广泛组5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病变广泛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病变不广泛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病变不广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不广泛组和病变广泛组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8~+T细胞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肺结核患者的病变程度和细胞免疫水平,定期监测对评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