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循证针灸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也揭示了一些前所未知的针灸的现象。泛穴现象、硬针灸和软针灸、针灸的愈合作用以及解释针灸复合作用的气球理论是在回顾分析大量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后,于2011—2015年提出的假说。现分析表明,假说提出后发表的前瞻性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现象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这些新的循证理念可以解读针灸研究中的困惑,将误读为阴性的试验结果还原为阳性,丰富针灸理论,指导针灸研究,并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内经》有关论述和针刺与现代免疫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经络、穴位等现代研究,试图寻找针刺取象的精确原理.文章通过“取象比类”思维运用,建立“琴键”假说,通过假说含义、内容、应用前景展望等阐述,说明穴位、针具与人体共同作用后产生的治疗机理类似于弹奏钢琴发音过程.由此为中医针刺机理的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该假说有望成为中医、西医研究针刺疗法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目前安慰针刺的方法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一种安慰针刺的方法适用于目前所有的针刺研究。对近10年国内外安慰针刺的方法及理论进行整理,从安慰针刺设立前提、目前常用的方法及优缺点、各种安慰针刺方法使用情况、安慰针刺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完善安慰针刺对照的设计,探索安慰针刺的关键问题,统一安慰针刺方法标准,为科学研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安慰针刺对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记录李永明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讲课期间与巩昌镇就李永明的针灸理论展开的一系列关于美国针灸医学发展的对话。该部分讨论了"气球理论"、"硬针灸"与"软针灸"、泛穴现象、宋氏肥大细胞理论等。"气球理论"将针灸治疗产生的效果分为5个层次:自愈效果、安慰剂效应、心身疗法、针刺非特异穴效果、针刺特异穴效果。依据"气球理论",有利于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解答针刺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疗效问题,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区别"硬针灸"和"软针灸",有利于对临床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读,有利于选择最佳的针灸疗法。根据临床现象和随机对照试验提出泛穴现象,其指针刺人体非特异穴位会产生一定的针刺生物学效应或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泛穴现象不否认传统穴位的特异性,与以痛为腧不矛盾。宋氏肥大细胞理论可能是针灸穴位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肥大细胞分布与经典穴位分布、微针系统穴位分布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针刺研究》2012,(3):170
<正>《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针刺研究》2012,(1):89
<正>《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论著、研究报道类一般不超过8000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烧伤早期创面组织N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减轻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深Ⅱ度烧伤模型,采用NO试剂盒(酶法)测定组织NO,观察烧伤早期(伤后5天内)创面组织NO的动态变化以及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对组织中NO产生的影响。结果:兔深Ⅱ度烧伤早期组织中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以伤后第3天最低,针刺能明显提高烧伤早期创面组织NO的产生。结论:针刺能提高创面组织NO含量,可能是其减轻组织水肿和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及针刺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睛明,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据文献考证,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又名泪空、泪腔等。主治各种眼疾、面瘫、呃逆和急性腰扭伤等证。由于该穴位于眼眶内,所处位置特殊,施针较为危险。本文就睛明穴的解剖层次、针刺应用等做一探讨。1文献依据《素问·气府论》:“手  相似文献   

9.
本人经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对中医针灸治疗疾病进行了认真观察,并对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进行研究,偶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研究》2012,(4):345
<正>《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针与体针预防胆心反射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I组采用耳针治疗,Ⅱ组采用体针治疗,Ⅲ组采用耳针与体针同时治疗,Ⅳ组不用耳针与体针。观察麻醉前(基础值)、针强刺激3min时、进腹腔时、牵拉胆囊时、关腹腔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强刺激3min后明显上升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腹时、牵拉胆囊时Ⅰ组与Ⅱ组下降明显,P<0.05。Ⅰ组、Ⅱ组、Ⅲ组强刺激3min时HR明显增快,P<0.05,Ⅰ组、Ⅱ组牵拉胆囊时明显减慢,Ⅲ组HR较平稳。[结论]耳针和体针并用对心血管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o prob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plu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on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PEMS3.1 software was used. The 105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a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and a combined group (abdominal acupuncture plus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For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at Zhongwan (CV 12), Guanyuan (CV 4), Wailing (ST 26), Daheng (SP 15), Lower Rheumatism point and Qipang with needles retained for 30 minutes. For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the acupuncture was practiced at Neixiyan (EX-LE4) and Dubi (ST 35) of the affected limb, Yanglingquan (GB 34), Liangqiu (ST 34), Xuehai (SP 10) and Xiyangguan (GB 33). For the combined group, both methods were applied.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a day, 6 times a week, for 4 weeks. 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 was used to score the functions of kne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Of 35 cases in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group, 8 cases were remarkably relieved, 10 cases relieved, 14 cases improved, and 3 cases fail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4%. Of 35 cases in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7 cases were remarkably relieved, 8 cases relieved, 16 cases improved, and 4 cases fail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6%. Of 35 cases in the combined group, 13 cases were remarkably relieved, 16 cases relieved, 5 cases improved, and 1 cases fail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1%. There wa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among 3 groups (P〈O.05). The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 for knee joint after treatment among 3 groups was ver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has reliable effect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it has the synergized function whe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3.
“光针灸”的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及体会对临床应用的光针机理作一阐述。 方法 应用氦氖(He-Ne)激光或半导体(GaAlAs)激光进行穴位照射或血管内照射。 结果 在光针或血管内照射的研究中发现对心血管功能、免疫功能及神经递质方面都有影响。 结论 通过激光照射穴位或血管内照射,其机理可能与刺激了穴位内或血管内壁的神经末梢,从而诱发肽类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继而达到各种生理功能上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针刺介入时间和安全性、针刺机理研究等方面综合了近5年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医理论应与现代医学、现代检查技术相结合,为针灸治疗脑出血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传统针灸结合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把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大椎、天宗、风池、大柕、隔俞、阳陵泉、外关、C3~C6棘突旁压痛点,结合平衡针灸中的颈痛穴(BP-UE9)进行针刺治疗后,比较用平衡针结合头针治疗后不同年龄阶段的疗效及不同病程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传统针灸结合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为90%以上。结论传统针灸结合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王千怀  王杰  武峻艳 《中医药学刊》2010,(11):2420-2422
循证医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医学临床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灸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其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一直是中医药学者努力的目标。针灸学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而是脱胎于经验医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针灸临床研究要把循证医学的方法和针灸疗法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开创针灸临床研究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搜集近6年的文献,从抗自由基氧化、调节免疫、调控衰老基因、调节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对针刺抗衰老作用的基础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今后针刺抗衰老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展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满婷  雷蕾  李海燕  杨策  聂莹  亢力 《中医杂志》2018,(7):565-568,585
目的探索针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隐含的穴位与效应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疗法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针刺穴位和相应的效应数据即功能评分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功能评分和针刺穴位的频次及二者的共现频次,并对其共现情况进行网络图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1635篇,涉及针刺穴位223个,相关功能评分指标164项。出现频次前5位的功能评分指标分别为记忆障碍(417)、学习障碍(399)、疼痛(332)、神经病学表现(263)、神经行为学表现(183),出现频次前5位的针刺穴位分别为百会(580)、足三里(495)、大椎(236)、三阴交(166)、肾俞(153)。对针刺穴位和功能评分进行列间统计,获得两者的相互共现频次,构建二者共现关系网络图,其中功能评分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记忆障碍(84)、学习障碍(81)、神经病学表现(79),针刺穴位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足三里(81)、百会(51)、三阴交(48)。结论穴位的实验效应与其理论上的基本功效有相通之处,且同一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基本一致,不同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0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采用腹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6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建宏  耿霞 《河南中医》2003,23(8):83-86
针灸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针灸治疗骨折还属起步阶段。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疗效的证实方面,而对针灸治疗骨折的一些重要因素,如配穴规律、治疗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还缺乏专门研究;已对针灸调节激素水平、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但针刺对垂体一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肾上腺皮质作用的具体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进一步探讨针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也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