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科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12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57%,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它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7例(13.2%),心律失常9例(7.02%),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3.9%),呼吸功能不全4例(3.1%),伤口感染3例(2.3%),术后胸内出血2例(1.6%),脑梗塞1例(0.78%)。早期1例因心包切除不彻底而复发。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术中心包切除范围因病情而定,力求彻底松解病变心包,术后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1):55-56,59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至1988年我们对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4.6岁。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慌、气短,2例有发烧史,2例曾在外院误诊为“风湿性心肌炎”,“心肌病”。体检:血压均偏低,14.3~12.5/8.0~10.7 kPa;脉率偏快,超过100 min~(-1)者3例,奇脉3例,踝部浮肿  相似文献   

4.
缩窄性心包炎11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缩窄性心包炎11例,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1985年1月~1995年8月,我院为46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了心包部分切除术,疗效较为满意,现就手术时机选择、心包切除范围和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9~56岁,25岁以下31例(67.4%)。病程3个月~13年,6个月以上31例...  相似文献   

7.
79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79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体会,结合文献对病因、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方法:1990年1月~2000年3月为79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实行了心包部分切除术,其中7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9例采用左前外侧切口。结果:病检结果48例为结核性,占60.7%,说明结核为最常见的病因,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3.78%。结论: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后绝大多数病人心功能均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92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9月间92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本组92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包切除术,症状消失者74例,症状者明显改善者13例,占14.1%;症状改善不明显者3例,占3.2%;死亡2例,占2.2%。作者强调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行心包切除术,除确诊非结核性者,术前均抗结核治疗;不主张术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充分暴露心脏及大血管,便于术中意外处理,呼吸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1993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 ,我科对 18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中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4~5 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腹胀 ;体检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 ,肝脾肿大、腹水、双下肢浮肿、  相似文献   

10.
张大发  李凯  王滨  王尊乔  唐进 《当代医学》2010,16(20):24-25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51例病人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行心包松解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远期随访满意。结论切除心包应先左心、后右心,先流出道,后流入道,及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对术后低心排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军  杨康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802-1803
目的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4年7月我科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72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72例,治愈57例(79.2%),好转10例(13.9%),死亡3例(4.1%),无效2例(2.8%).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手段,如病人确诊为该疾病应尽早手术治疗.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本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74年2月-2004年10月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45例,男37例,女8例,年龄7-65岁,病程1月-6年。临床表现有活动后心慌、气短。腹胀、下肢浮肿、胸痛;颈静脉怒张、胸水、肝大、腹水、双下肢水肿、心音低钝。心电图示QRS波低电压,T波平坦或倒置。X线示肺淤血26例,心包钙化5例。心脏超声示心包增厚0.5-3.7cm。心功Ⅱ级14例,Ⅲ级25例,Ⅳ级6例;有结核病史6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切除心包。结果本组因心肌广泛纤维化,大出血死亡1例;1例术后心功不全,经强心治疗半月出院,其余术后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缩窄性心包炎结合临床表现、周围静脉压、心脏超声、CT检查明确诊断,应早期手术。心包剥脱手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最有效的方法,术后予以多巴胺或/和多巴酚丁胺强心,控制液体人量,对结核性者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13.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荣生  邓盛  白韬 《吉林医学》2010,(24):4116-4117
目的:总结分析4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脱术的治疗体会,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2010年期间,40例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手术时机的选择、病因、心包剥脱范围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40例中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97.5%)症状均明显缓解出院。35例(87.5%)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期2个月~10年。绝大数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能从事中等程度体力劳动以上28例(74.60%),症状改善者7例(22.22%),无明显改善者4例(3.17%)。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尽早剥除缩窄心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7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男性51例,女性28例.年龄7~71(29.21±12.9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51例,Ⅳ级22例.前胸正中切口64例,左前外侧切口15例.均在全麻下行部分心包剥脱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术后低心输排量综合征2例,术中右室流出道破裂出血修补失败1例,术后全身衰竭1例.3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对72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2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Ⅰ级(59例)、Ⅱ级(11例)。1例术中死于急性心肌膨胀,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包切除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是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再次心包剥脱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评价中远期生存率、并发症以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2年11月,13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1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16~62岁,平均43.5±15.7岁)在我科接受了再次心包剥脱术,两次手术间隔4~480个月,平均(133.9±135.1)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1例。8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再次心包剥脱术,其中3例同期行瓣膜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心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全组1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呼吸机撤机困难、急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肺部感染)。全组术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术后第4年死亡,死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1例失访,其余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91.7%。随访18~134个月,平均(68.2±35.9)个月。术后NYHA 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首次术后症状曾有明显缓解者与无明显缓解者相比,再次手术后生存率(60% vs. 100%,P=0.043)以及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的比例(0 vs. 85.7%,P=0.001)均明显不如后者。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术后生存率较高(100% vs. 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术后CVP、术后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以及总输血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再次心包剥脱术的手术风险较大。首次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再次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体外循环下行再次心包剥脱术更加安全、彻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方法:80例病程1个月—20年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均行心包切除。采用左前外侧切口62例,正中切口18例3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包切除8例。结果:本组病死4例(5.00%)。随访61例,其中治愈49例(88.33%),好转8例(13.11%),无效4例(6.56%)。结论: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径路应根据患者槽况选择;切除范围可根据病例情况确定。对于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或合并心内病变房外科手术治疗者,可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住的外科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10例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35例。术前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54例,Ⅳ级38例。手术采用左前外侧切口60例,胸骨正中切口50例。其中35例行心包切除,75例行心包部分切除。结果术后中心静脉压平均降至(12.2±4.4)cmH2O;12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亡,死亡率1.8%;术后复查心功能Ⅰ级42例,Ⅱ级63例,Ⅲ级5例;术后病理诊断示结核42例,非特异性病变68例。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径路的选择、合理的心包切除范围及围术期处理是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午6月诊断并经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缩窄性心包炎30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的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的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结果局限性心包增厚、钙化(80%),左、右心房增大(分别为93%、37%),右心室增大(约17%),左右心室前后径相对缩小(63%),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分别为73%、26%),左房左室后壁夹角〈150。(96%),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93%),下腔静脉增宽(100%),且不随呼吸变化(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