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创伤后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2015年重庆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ICU因创伤入院且发生感染的患者227例,其中男性174例,女性53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168)和非脓毒症组(n=59),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情况、感染情况、病理生理特征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可能导致脓毒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创伤后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率为74.01%.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入ICU后24 h内液入量、中心置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输血、血液感染、外伤创面或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较多,入院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等较高(P<0.05).经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危险因素:入院时SOFA较大(OR =2.64,95%CI:1.27~5.46,P=0.009)、入ICU时功能障碍系统的个数增加(OR=2.10,95% CI:1.35 ~ 3.27,P=0.001)、入ICU 24 h内血pH值异常(OR =3.16,95% CI:1.43 ~ 6.99,P=0.005)、入ICU 24 h内脉压差平均值增大(OR=1.52,95% CI:1.09 ~2.11,P=0.014)、存在葡萄球菌属感染(OR =4.32,95%CI:1.54 ~ 12.07,P=0.005)、存在外伤创面或外科手术部位感染(OR=3.73,95%CI:1.12 ~ 12.46,P=0.032)、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增加(OR=1.94,95%CI:1.36 ~2.77,P<0.01).结论 严密监测创伤患者入ICU 24 h内pH值及脉压差变化,预防创面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避免葡萄球菌属感染,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有望降低其脓毒症发生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40例小儿严重脓毒症患儿作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与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相关的因素是:PCIS、血小板计数、低蛋白血症、血清乳酸值、血糖、1小时内抗生素应用、6小时内目标复苏、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休克(OR=0.016;95% CI 0.001 ~ 0.494)和MODS受累脏器数(OR=0.142;95% CI 0.034~0.600).结论 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是休克和MODS.  相似文献   

3.
徐华  赵双彪  郑伟华 《重庆医学》2016,(31):4396-4398
目的 探讨影响ICU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基础疾病及生化指标,按离开医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治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 587例,其中危重脓毒症968例(37.5%),男582例,女386例,年龄(45±12)岁,康复出院458例(47.3%),组间比较后发现院内死亡组年龄(58±26 vs.45±23,t=2.591,P=0.038)、APACHEⅡ评分(25±12.3vs.16±8.5,t=2.346,P=0.032)、脓毒症休克比例(69.8% vs.40.6%,x2=4.122,P=0.041)、2型糖尿病比例(1.1% vs.5.5%,x2=8.106,P=0.036)、降钙素原(8.1士2.8 vs.2.5±5.3,t=3.681,P=0.041)及血清乳酸(5.2±2.5vs.9.2±3.5,t=3.512,P=0.039)水平均高于康复出院组,但院内死亡组血清清蛋白(25±6.8vs.34±8.5,t=3.212,P=0.035)水平低于康复出院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脓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龙儒瑾  金魁  刘宝 《包头医学》2016,40(4):193-196
目的:探讨ICU严重脓毒症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146例,分析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AKI在严重脓毒症中发生率48.6%;年龄(OR=1.046,P=0.032),乳酸>4mmol/L(OR=3.209,P=0.04),APACHEII评分(OR=1.289,P=0.01),D-二聚体(OR=1.676,P=0.00),降钙素原(OR=1.591,P=0.00)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OR=0.769,P=0.04)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COX Exp(B)=1.217,P=0.03).结论:年龄,乳酸>4mmol/L,APACHEII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严重脓毒症并发AKI,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后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的风险、临床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 入选101例PDA成年患者,分析PDA封堵术后26例(25.74%)新发生AR或AR程度加重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PDA特征、封堵情况及转归,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新发生AR或AR程度加重患者与未发生AR患者比较,平均肺动脉压[(46.2±20.7)vs (31.4±17.5)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0.2)vs (4.2±0.4)cm]、PDA大小[(14.0±6.4) vs (9.0±3.5) cm]、术前有轻度AR患者发生率38.46%(10/26) vs 18.67%(1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OR=33.541,95% CI:5.883~191.235,P=0.000)和PDA大小(OR=7.512,95% CI:1.976~28.564,P=0.003)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间,26例AR患者中有22例(84.62%) AR愈合,1例于术后第30个月死于进行性加重的AR及心力衰竭.结论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PDA大小是成人经皮PDA封堵术后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大多数AR患者的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和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本科住院患者资料,胶体金免疫增强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颅脑MRI检查评估脑白质病变,采用Fazekas标准分别对患者脑室旁脑白质病变(P-WMLs)和深部脑白质病变(D-WMLs)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47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90例,年龄(65.7±9.1)岁.重度(0.82±0.18)和中度P-WMLs患者(0.78±0.15)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轻度P-WMLs患者(0.73±0.14),重度(0.82±0.18)和中度D-WMLs患者(0.79±0.16)血清CysC水平同样高于轻度D-WMLs患者(0.7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提示随着WMLs病变程度的增加CysC水平也越高.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CysC(P-WMLs:OR=8.21,95% CI=2.18~30.88;D-WMLs:OR =7.01,95% CI=1.69 ~29.11)、年龄(P-WMLs:OR =5.18,95% CI =2.81 ~9.55;D-WMLs:OR=4.32,95% CI =2.05 ~9.08)和高血压(P-WMLs:OR=3.46,95% CI =2.30 ~5.21;D-WMLs:OR=3.52,95% CI=2.21~5.62)均为WMLs严重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WMLs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高水平CysC、高龄及高血压是WMLs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秦苏徽  顿士娟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0-2023
  目的  通过分析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epsis-associated coagulopathy,SAC)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预后提供思路。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符合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诊断脓毒症但凝血功能尚正常者,36例)和观察组(符合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诊断者,21例),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4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通过比较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凝血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PC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46(23.11, 63.25) ng/mL vs. 6.85(2.35, 8.77) ng/mL; 37.40(32.15, 45.15) s vs. 29.50(25.75, 33.50) s],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90±0.95)g/L vs. (5.01±1.0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相比,年龄、性别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44.73(7.48, 63.90) ng/mL vs. 7.78(3.56, 14.86) ng/mL],FI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3.28±1.45)g/L vs. (4.46±1.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T升高(OR=1.275,95% CI:1.049~1.550)、FIB下降(OR=0.124,95% CI:0.023~0.676)是SAC发病的危险因素,PCT升高(OR=0.918,95% CI:0.859~0.981)是SA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在临床中,当血清PCT水平升高、FIB水平降低时需警惕SAC的发生,对于确诊SAC的患者PCT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不同乳酸升高程度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综合ICU、存在严重脓毒症且乳酸高于2mmol/L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7例患者纳入乳酸轻度升高人群(2~4 mmol/L),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乳酸清除率、外科术后患者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其他反映全身脏器或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再以10%的乳酸清除率为界,将此人群患者分为高、低清除率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其余132例患者纳入乳酸明显升高人群(≥4 mmol/L),同上方法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乳酸轻度升高人群死亡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和血糖,其OR及95% CI为1.204(1.120-1.294)、1.131(1.001-1.280),高、低清除率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3% vs 31.76%,P>0.05).乳酸明显升高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是否外科术后和氧合指数,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0.953(0.920-0.987)、1.222(1.097-1.361)、0.078 (0.016-0.382)、0.989(0.982-0.997),低清除率组患者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97.92% vs 65.84%,P<0.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乳酸明显升高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乳酸轻度升高的患者,其预后提示价值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感染相关性淤积性黄疸(SSICJ)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提高对ICU中SSICJ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救治与预后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并发淤积性黄疸患者60例,根据死亡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与统计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SSICJ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42%(25/60),腹腔感染22%(13/60),血流感染12%(7/60),5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30%),革兰阴性菌35株(48%),真菌16株(22%),院内感染29例(48%)。ICU SSICJ患者病死率为35%(21/60),并发院内感染患者病死率达41%(12/29),合并慢性疾病者病死率为54%(13/27),真菌感染病死率为64%(9/14),伴有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77%(17/22)。死亡组患者胆红素持续上升例数较存活组明显增加:[0(0/31)和86%(18/21),P<0.01],转氨酶上升不明显[(82±21)U/L和(89±27)U/L,P=0.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2.34,95%CI 1.20~5.81,P=0.032]、合并脓毒性休克[OR=4.43,95%CI 1.76~7.38,P=0.049]、入ICU前治疗时间长短[OR=1.56,95%CI1.05~3.78,P=0.015]为ICU重症感染相关性淤积性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CJ是ICU常见疾病,合并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为密切的监测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策略(ventilator care bundle,VCB)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院中心ICU 2013年1-1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04例患者的VAP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35例发生VAP,发病率为17.16%.VAP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CB未完全依从(OR=9.600,95%CI为1.060~86.935)、无持续声门下吸引(OR=9.197,95% CI为2.035~41.566)、呼吸机管理失效(OR=7.426,95% CI为1.044 ~ 52.798)、气管切开(OR=5.593,95% CI为1.420 ~ 22.031)、吸烟史(OR=4.936,95% CI为1.606~15.174)、年龄≥60岁(OR=4.334,95%CI为1.320~ 14.236)、肠内营养(OR=0.218,95% CI为0.061 ~0.779)对VAP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 VCB未完全依从、无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理失效、气管切开、吸烟史、年龄≥60岁是机械通气ICU患者的风险因素,肠内营养是保护因素.影响ICU患者VAP发病率的因素多源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严密监控,加强集束化护理,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