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视引导下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传统“三管法”治疗,观察组予新“三管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透视引导下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既往经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文中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采用DSA引导下同时置入空肠营养管和瘘腔引流管,并保留胸腔引流管的方法,以充分引流瘘腔脓液;另以采用传统三管治疗法(胃肠减压管、空肠造瘘管、胸腔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方法,在快速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好于传统三管治疗法。结论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可在治愈食管胃吻合口瘘上优势明显,避免患者再次手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4例鼻胃管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将鼻胃管经瘘口置入能充分吸去脓液的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DSA下置鼻肠管用于鼻饲营养液;胃肠减压管置入胃腔引流,外接负压引流装置,压力须较瘘腔负压引流管压力大,以减少消化液灌注脓腔,胸腔引流管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经瘘口内引流管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 24例患者中23例患者在4~14天瘘口闭合,1例糖尿病患者反复感染,瘘腔长达3个月未闭合,形成永久瘘,行外科修补术后3天大出血死亡。治愈率高达95.8%。结论新三管法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纵膈瘘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鼻腔"三管法"介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10%,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作者应用介入放射学经鼻腔置入食管脓腔引流管、空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三管法)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三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运用"三管法"(胸腔闭式引流管、空肠造瘘管、倒置胃肠减压管)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6例.结果: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运用"三管法"治疗中晚期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疗效确切,操作难度不大,对患者来说更为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吻合口瘘治疗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本院自2003年3月开始应用经鼻腔脓腔引流管、空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三管”治疗,即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开腹经空肠逆行插入胃管及置空肠造瘘管。结果11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中除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采用“三管”治疗,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学习掌握,有效降低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和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效果显著,不失为一种治疗胸内吻合口瘘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二生 《当代医学》2010,16(5):82-84
目的探讨短期放置蘑菇状内支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配合胸腔闭式引流,透视下先经鼻经食管于脓腔内放置猪尾导管,再经口经食管放置蘑菇状全覆膜食管内支架支架封堵瘘口,再将预先留置的支架取出线经鼻拉出固定于耳后。每日定时经引流导管冲洗脓腔,经造影对比观察调整脓腔引流管的位置于脓腔最底部,直至瘘口愈合,拔出引流管及支架。结果12例蘑菇状全覆膜内支架及引流导管全部一次放置成功,瘘口于16~42天内愈合,拔出引流管,3~5天后,将支架取出线拉出鼻腔,经口经取出线取出支架。结论短期放置蘑菇状内支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综合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包裹性脓胸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6月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中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包裹性脓胸的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脓胸3例采用综合引流法即:用胃管引流胃液,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介入方法置引流管引流瘘腔,胸壁置细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包裹性积液,B超定位胸穿随时抽吸新发包裹性积液。结果 25d左右纵隔脓腔消失,各引流管及肠造瘘肠内营养管先后拔出,患者可顺利进食。结论综合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脓胸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再次手术困难,内科保守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我们自2001年~2005年对26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放置空肠营养管、胃减压管、脓腔引流管后对症处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防止胆漏对病人的危害。促进愈合。方法:分析1991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开展LC4000例,出现胆漏29例的原因,用线扎代替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简化了胆囊三角的过多解剖;术中针对性的置放引流管防止胆汁性腹膜炎;特殊情况的胆囊作特殊处理。结果:拓宽了LC的适应范围,大大减少了手术中胆管的损伤、出血。发生胆漏的病人中有41%(12/29)困术中置管引流而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并很快康复。术后B超动态观察胆囊窝积液情况,及时引流,胆漏多能自愈。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能避免手术损伤,认真线扎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并针对性置放引流管,能有效防止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胆漏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瘘修补同时在输尿管放置D-J管的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阴道瘘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明确诊断,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行开放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外,5例患者手术成功,随访1~2年,效果满意,无复发。结论对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采取阴道瘘修补同时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手术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丁海芹 《海南医学》2013,24(17):2643-264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鼻置入营养管治疗食管气管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经鼻置入营养管治疗食管气管瘘患者的舒适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护理并发症减少。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术。随机分为A组(130例)和B组(130例),A组患者放置肠营养管,B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中吻合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明显早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要比B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可使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进食时间明显提前,并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见好  欧丽梅  王桥安 《吉林医学》2014,(35):7933-7935
目的:探讨肾造瘘管两种固定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580例留置肾造瘘管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床边挂钩加别针固定法、3M胶布加钥匙扣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针刺伤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肾造瘘管脱出率为9.3%,对照组肾造瘘管脱出率为1.8%,对照组脱出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针刺伤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1.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推广高弹力3M胶布加钥匙扣固定肾造瘘管的方法,可降低肾造瘘管脱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一次性肠瘘负压吸引辅助管并应用于肠瘘患者,观察该辅助管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例肠瘘患者,按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6例肠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4例肠瘘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吸引方法,试验组采用自制辅助管进行负压吸引。结果试验组患者体温上升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一次性肠瘘负压吸引辅助管在保护患者肠管周围组织的同时更好引流腹腔中的粪便等污染物,降低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和花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气囊尿管应用于有较大伤口的肠外瘘病人的肠内营养,以达到减少肠液及营养液外漏,同时又可有效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用16-18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气囊尿管前端涂石蜡油,从远端肠管瘘口处插入肠道,然后在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空气,注毕,用胶布将气囊尿管固定在腹壁上,局部伤口覆盖。结果外漏的肠液营养液明显减少,病人营养状况好转,确定性手术如期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易行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和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2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和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发生率(5.94%)低于对照组(17.82%)(P〈0.01),胃管重置试验组(2.97%)低于对照组(14.85%)(P〈0.001),试验组皮肤及黏膜损伤发生率(4.95%)低于对照组(14.85%)(P〈0.05)和吻合口瘘发生率(1.98%)低于对照组(8.91%)(P〈0.05)。两组胃管固定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1、4和7 d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较传统胶布固定牢靠、舒适,降低了胃管脱出率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应用带膜支架及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14例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 结果 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者30~39天内瘘口自行愈合,14例放置全覆膜支架者,13例瘘口一次封闭成功,1例重新置入特制支架后瘘口闭塞。 结论内镜下应用放置空肠营养管及带膜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近7年来,将2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10例和对照组(B组)10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A组在吻合口瘘后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术(EN);B组吻合口瘘后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平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 A组平均治愈率高于B组,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EN)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营养状况,双胃管在加强引流的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双胃管形成一种循环的引流作用,既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又能够为肠道提高营养,是治疗吻合口瘘一种完美的结合,是目前实施营养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