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模型,于第9周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至第20周.于第20、32周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CD3+、CD4+、CD8+、CD4+/CD8+及CD4+ CD25+表达.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调补肺肾三法调节COPD稳定期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第20、32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具有较显著的综合纠正作用(P<0.01).综合20、32周,各治疗方案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益气滋肾、补肺益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补肺益肾显著(P<0.05).结论 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COPD稳定期大鼠外周血和肺脏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远后效应,以补肺健脾方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肺片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4^+、CD8^+及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2组急性期均给予常规西医处理(解痉、平喘、抗炎)。缓解期治疗组采用补肺片治疗,对照组不施加特殊治疗,治疗3月后检测CD4^+,CD8^+及血清IgE变化。结果:治疗组CD4^+、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肺片可通过降低CD4^+,升高CD8^+,从而降低IgE水平,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数据,选取以下指标:①右心室组织形态学指标:右心肥大指数(RVHI),心肌肌节长度,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心脏小动脉线粒体Vv、δ、δm;②右心室重塑机制:右心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效果及对其机制的纠正作用。结果:①右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第20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第32周和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综合20、32周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1)。各治疗组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状态,表示各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②右心室重塑机制的纠正作用:第20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益气滋肾显著(P<0.01);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益气滋肾显著(P<0.05)。第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益气滋肾、氨茶碱、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纠正强度,表示各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结论:本研究经R值综合评价法发现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状态,调节心脏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补肺健脾较显著,且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调补肺肾法对COPD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的影响及远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3种方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的影响及远后效应.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于第9周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第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p-JAK2,p-STAT1,p-STAT3,p-STAT5蛋白表达及JAK2和SOCS3 mRNA表达.结果:第20,32周时,模型组JAK2 mRNA和p-JAK2,p-STAT1,p-STAT3,p-STAT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3个中药(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组及氨茶碱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5,P<0.01).模型组SOCS3 mRNA较对照组升高(P<0.01),3个中药组及氨茶碱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3个中药组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 <0.05,P<0.01).与第20周比较,第32周补肺健脾组JAK2mRNA和p-JAK2,p-STAT3,p-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P<0.01),补肺益肾组p-STAT3降低(P<0.01),益气滋肾组p-STAT3,p-STAT5降低(P <0.05,P<0.01),氨茶碱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调补肺肾3法可明显减轻COPD肺组织损伤,且具有良好的远后效应,可能与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有关,其中补肺健脾方在降低p-JAK2,p-STAT3,p-STAT5表达方面,补肺益肾方在降低p-STAT3,益气滋肾方在降低p-STAT3,p-STAT5表达方面具有良好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和远后效应。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模型8周,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于第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和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第20、32周时,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RVHI均低于模型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RVHI较氨茶碱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肌节长度较对照组缩短(P<0.05),补肺健脾组较模型组增长(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细胞因子表达高于其余各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内皮素-1(ET-1)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右心室重构并有明显远后效应,其中以补肺健脾方和补肺益肾方尤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肺胶原和蛋白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实验第9周起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灌胃治疗至第20周,于实验第20、32周检测大鼠肺胶原和蛋白酶的9个指标,包括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积分光密度(I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OD、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IOD,MMP-2 mRNA、MMP-9 mRNA、TIMP-1 mRNA。建立R值综合评价法,并以此对肺胶原和蛋白酶的调节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第20、32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肺胶原和蛋白酶综合9指标的纠正强度显著(P0.01)。第20、32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且第32周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本组第20周显著(P0.05)。综合20、32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且补肺健脾和补肺益肾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5或P0.05)。结论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稳定期大鼠肺胶原和蛋白酶的综合调节作用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远后效应,以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的疗效和远后效应。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稳定期模型,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至第20周。于第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潮气量(TV)、呼气峰流速(PEF)和50%潮气量呼气流量(EF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损伤严重。第20、32周时,3个中药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第20周时,3个中药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表现在改善大鼠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狭窄、肺泡破裂和融合、肺小动脉壁增厚(P0.05,P0.01),并在32周仍有显著疗效(P0.05,P0.01)。结论:调补肺肾三法治疗COPD稳定期大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前期研究已证实,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3法能够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脏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为综合评价调补肺肾3法对炎症信号通路的综合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6组,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制备COPD大鼠模型,第9~ 20周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停药至第32周以观察远后效应,第20,32周分2批取材,检测指标:①连接蛋白/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JAK2 mRNA和STAT-1,STAT-3,STAT-5,JAK-2蛋白;②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通路:Smad2 mRNA和I-κB,NF-κB及TGF-β1蛋白;③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抗氧化通路:SOD,PGE mRNA和PPARγ蛋白.经多指标R值综合评价法分析显示,第20,32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3法和氨茶碱对JAK/STAT通路5指标、NF-κB通路4指标和PPARγ及抗氧化通路3指标均具有较显著的综合纠正强度.综合20,32周,对JAK/STAT通路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益气滋肾、补肺益肾、氨茶碱,其中补肺健脾作用尤为显著;对NF-κB通路的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的纠正强度均较氨茶碱显著;对PPARγ及抗氧化通路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益肾、益气滋肾、补肺健脾、氨茶碱.总之,调补肺肾3法对COPD肺脏炎症信号通路具有较好的纠正作用及远后效应,补肺健脾方在JAK/STAT,NF-κB信号通路方面占优势,而补肺益肾方和益气滋肾方在调节PPARγ及抗氧化通路方面略占优势.可见,R值综合评价法不仅能评价药物的综合疗效,而且能够得出多种研究药物优劣顺序及药物主要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全身系统性及肺脏局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氨茶碱组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模型,于第9周起对照组、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4.84 g/(kg·d)、补肺益肾方4.44 g/(kg·d)、益气滋肾方4.84 g/(kg·d)及氨茶碱2.3 mg/(kg·d),每日2次,灌胃至第20周。第20、32周检测全身系统性炎症指标和肺脏局部(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炎症指标,采用多指标R值综合评价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第20周和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对系统性炎症各指标具有明显的纠正作用(P0.05或P0.01);第32周,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显著(P0.01),其强度优于氨茶碱(P0.05)。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第20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对肺脏局部炎症各指标的纠正强度显著(P0.05或P0.01)。结论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均可综合调节COPD炎症指标的表达,其中补肺健脾方在调节系统性及局部炎症反应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补肺益肾方在调节系统性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明显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系列方药(补肺方、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对PM 2. 5致肺损伤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气PM 2. 5实时浓缩进行动物暴露。自暴露第1天起,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 9%氯化钠溶液2 ml/只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补肺方5. 22 g/(kg·d)、补肺健脾方4. 84 g/(kg·d)、补肺益肾方4. 44 g/(kg·d)和益气滋肾方4. 84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后检测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黏蛋白5AC(MUC5AC)水平,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2)、IL-6、IL-1β表达水平。并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形态出现气道周围及肺泡腔炎性浸润增加,肺组织TNF-α、IL-6、IL-1β、MBP、ELA2水平升高,血清T-AOC降低、MDA升高(P 0. 05或P 0. 01)。补肺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对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均有一定改善,能降低肺组织TNF-α、IL-6、IL-1β、MBP、ELA2水平,使血清T-AOC升高、MDA降低(P 0. 05或P 0. 01)。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对肺功能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补肺组,对炎症反应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对氧化应激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综合疗效优劣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结论调补肺肾系列方药均可调节PM 2. 5暴露致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中补肺益肾方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中药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脾脏和母胎界面CD4+CD25+ 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正抗瘤方对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肺癌初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自拟扶正抗瘤方,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T细胞亚群(外周静脉血CD4^+/CD8^+)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在治疗16周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CD4^+、CD8^+、CD4^+/CD8^+2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瘤方干预静脉化疗肺癌患者能提高患者短期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与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脑、脊髓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补肾法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与完全福氏佐剂,按体积比1:1制成抗原并于Lewis大鼠双后足垫下注射,建立EAE模型。12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每组24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激素组免疫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灌胃,5mg/(kg·d);左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右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直至处死。分别于急性期(免疫后15d)和缓解期(免疫后27d)随机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D4^+、CD8^+、CD3^+、CD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脑和脊髓组织中CD4^+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CD8^+表达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CD4^+免疫组化表达均降低(P〈0.01),且在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脊髓组织CD4^+表达较激素组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第15日,右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不同时点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中枢神经系统CD19^+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急性期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CD1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缓解期则见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D19^+表达减少(P〈0.01)。结论EAE大鼠CD4^+/CO8^+比值升高,这在EA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滋阴补肾法和温阳补肾法可下调CD4^+表达,下调CD4^+/CD8^+比值来治疗EA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地糖脉宁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和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阿司匹林干预组(AD组)、糖尿病参地糖脉宁干预组(SD组)、对照纽(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并计算免疫器官系数。结果DM组CD3^+、CD4^+、CD8^+T细胞和胸腺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1),而IL-6和TNF-α显著高于NC组(P〈0.01);SD组和AD组的CD3^+、CD4^+、CD8^+T细胞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DM组(P〈0.05),TNF-α和IL-6显著低于DM组(P〈0.01);与AD组比较,SD组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地糖脉宁对糖尿病大鼠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补肾健脾消症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消症方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各30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化疗前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比值,以及生存质量评分(Karnofky评分)情况。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术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3^+和CD4^+显著降低(P〈0.05),而CD8^+明显升高(P〈0.05),致CD4^+/CD8^+比值降低(P〈0.01);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单纯化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CD3^+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NK细胞活性、CD8^+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CD3^+、CD4^+、CD4^+/CD8^+比较上差异更为明显(P〈0.01);3、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联合化疗组治疗后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消症方可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法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凉血活血法组、强的松阳性对照组。经鼻滴入博莱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8h开始常规灌胃给药。应用凉血活血法(犀角地黄汤)防治28d后进行取材及实验指标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变化,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法组肺组织中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BALF中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凉血活血法能明显减轻博莱霉素所致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降低肺组织中HYP含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蛋白的产生,使肺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8.
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多角度探讨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为EB病毒感染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35例,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西药组采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及匹多莫德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随访至12周。治疗前后及随访4、12周观察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临床情况,及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EB病毒抗体,病毒DNA载量,T细胞亚类、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1)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淋巴结和肝肿大消退,异常淋巴细胞消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及随访4、12周时,两组末梢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例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免疫球蛋白IgA和IgM表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P〈0.01)。治疗后及随访4、12周时,治疗组中IgG亦明显下降(P〈0.05,P〈0.01),而对照组中IgG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治疗组AST、ALT及对照组AS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4、12周异常淋巴细胞阳性例数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及随访4、12周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CD3+、CD8+均明显下降,CD4+、CD4/CD8及B细胞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K细胞治疗后及随访4、12周时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及随访4、12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EB病毒DNA及EB病毒CA-IgM转阴例数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随访4周时EB病毒DNA转阴例数及治疗后EB病毒CA-IgM转阴例数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EB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有促进EB病毒感染恢复的作用,减少EB病毒感染后发生恶性疾患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单纯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DM并大血管病变组、单纯DM 组 CD4+CD28-T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25+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并大血管病变组CD4+CD28-T细胞高于单纯DM组(P〈0.05),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DM组。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