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联合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脾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亚型转化、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雄性Balb/C 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 AMI 模型。 32 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对照组、移植组、CDDP 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 8 只。 造模术后 24 h,各组均接受生理盐水 0.2 mL 注射及 0.2 mL 灌胃,CD-DP 组将 CDDP 270 mg/(kg窑d)溶于灌胃生理盐水,移植组将 1×106 hUCB-MSCs 溶于注射生理盐水,联合治疗组接受两种治疗。 治疗 7 d 后,每组随机选取 5 只小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 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心梗区白细胞计数,Masson 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脾脏单核细胞M1/M2 比值,ELISA 检测外周血 IL-10 水平。 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梗死区均有不同程度心肌细胞丢失,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形成疤痕组织,可见白细胞浸润。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残存心肌细胞数量较多,白细胞浸润减少,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外周血 IL-10 水平升高(P<0.05),心梗区白细胞计数、胶原沉积比、脾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降低(P<0.05)。 与 CDDP 组比较,移植组心梗区白细胞计数增加,联合治疗组心梗区白细胞计数减少,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 LVEF、IL-10 水平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下降(均 P<0.05)。 与移植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M1/M2 比例下降(P<0.05)。 结论 CDDP 联合 hUCB-MSCs 移植治疗可促进 AMI 小鼠心外单核巨噬细胞 M1/M2亚型转化,减低小鼠心肌梗死局灶炎症反应,并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 hUCB-MSCs 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症反应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梗组、通心络干预组[2.0g/(kg·d)],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观察术后1、2及4周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以半定量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心肌梗死后1周及2周,在心梗组及通心络干预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至心肌梗死后4周,炎症反应消退,但TNF-α表达持续增加.通心络干预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TNF-α表达降低.结论 通心络能减轻心梗后心肌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丽  龙子江  黄静  任振兴  陆松侠  王晓华 《中草药》2015,46(18):2750-2754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P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PSP高、中、低剂量(900、450、225 mg/kg)组,麝香保心丸组(12.2 mg/kg),每组10只,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分别记录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及给药1、3、7、10、14、21、28 d心电图S-T段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量,并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SP能明显抑制AM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升高;PSP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K-MB、LDH及NF-κB、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PSP能够改善AMI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修复缺血心肌,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AMI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持续给药治疗4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博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脑钠肽(BN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敏肌钙蛋白(cTnl)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于AMI老年患者PCI术后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减少心血管事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梁金菇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活性,为中国栽培的梁金菇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LJPS对CBMC分泌IL-2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LJPS对CBMC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LJPS单独或与植物血凝素(PHA)联合应用均能够促进CBMC分泌内源性IL-2(P<0.05和P<0.01),分泌高峰为48h左右,并且两者均能促进CBMCIL-2mRNA的表达,表达高峰为24h左右。[结论]梁金菇多糖能够促进CBMC内源性IL-2的分泌及IL-2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患者45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连服6个月;测患者发病后1、7天及1月的BNP水平,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周内和心肌梗死后6个月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BN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SV、CO、LVE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浓度与AMI心衷程度呈正相关,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赟晟  王伊丽  李澜  方刚  樊官伟 《中草药》2018,49(19):4586-4590
目的观察龙钻颗粒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其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只穿针,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0 mg/kg)和龙钻颗粒高、中、低剂量(19.00、9.50、4.75 g/kg)组,每组10只,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变化,以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采用qRT-PCR定量检测心肌组织中IL-6、TNF-αm 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 P65、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钻颗粒能显著提高大鼠左心室EF和FS,改善血流动力学;龙钻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心肌组织中IL-6、TNF-αm RNA表达量也呈降低趋势(P0.05、0.01)。龙钻颗粒能显著抑制NF-κB p-P65的表达(P0.05、0.01)。结论龙钻颗粒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增强左心室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芪固本颗粒配合GINA阶梯方案对肺脾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IP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脾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GINA阶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固本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生活质量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PE2表达水平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气喘、咳嗽、喉间喘鸣、咳痰清稀、大便溏薄、食少纳差、神疲乏力积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PEF、MEF50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PE2 mRNA、TIPE2蛋白、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IL-6、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固本颗粒配合GINA阶梯方案治疗肺脾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更好,可显著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PE2表达,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循环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40例血脂正常的EH男性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1,qd, 20例)及2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3个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检测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20名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EH患者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常规治疗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有显著差异( 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H患者PBMC处于激活状态,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抑制PBMC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可能有利于改善并延缓高血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PT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急性中、重度脑外伤所致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抗癫痫西药对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癫痫发作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满意28例,显著改善8例,良好4例,效差4例,总有效率达93.62%;对照组患者中满意20例,显著改善7例,良好5例,效差5例,总有效率达78.7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发作时明显下降(P<0.05);另外,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痫的具有改善症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TNF-α,IL-6与CRP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林小端 《世界中医药》2011,6(2):111-1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的第1、2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第4、6周检测心脏彩超指标,评价症状得分。结果: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WBC和CRP显著下降;第2周时2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第4周,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EDV、LVESV比较差异显著,2组LVDB、左室射血分数LVEDV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第6周,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外周血WBC和CRP水平,减轻AMI后炎症反应,抑制AMI后LVDB扩张,降低LVEVD和LVESV,改善整体左室功能,且改善症状,具有抗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好杰 《河南中医》2016,(7):1144-114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AMI)后热休克蛋白B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大鼠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0只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AMI)组和复方丹参滴丸(D)组,每组40只;剩余40只制备假手术组(SH),再将3组大鼠分为1 h组、3 h组、6 h组和12 h组,每个时间组各10只。SH组开胸后不结扎冠脉,AMI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左前降支,D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左前降支,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70 mg·(kg·d)~(-1)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于上述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心肌梗死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B7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HSPB7 mRNA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AMI组和D组在各时间点上心肌组织中HSPB7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肌梗死1 h后HSPB7的表达开始升高(P0.05),3 h达到高峰,6 h组、12 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SPB7的表达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每个时间点上,AMI组HSPB7表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早期HSPB7即可表达,且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死组织中的HSPB7表达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是其在AMI早期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维生素E和丹参滴丸3组(各36例),在降糖、降压、调脂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口服阿司匹林(0.1g/次,1次/日)、维生素E(0.1g/次,2次/日)和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日)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后血糖、血脂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及颈、髂、股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丹参滴丸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1),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颈、髂和股动脉IMT无明显增厚(P0.05)。治疗后丹参滴丸组颈动脉IMT增厚幅度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股动脉IMT增厚幅度低于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组(P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协助血糖、血脂的调控,延缓动脉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6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非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调血脂、抗缺血等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10丸,共6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复方丹参滴丸相关的不良反应共1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气虚血瘀证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气虚血瘀证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观察组)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Te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K–MB、hs–cTnI、NT–proBNP、Gal–3、GDF–1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离体心脏离子通道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40只家兔均分为模型组、硝苯地平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采用垂体后叶素(2 U/kg)耳缘静脉注射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并叠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观察家兔离体心脏心功能指标中左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dp/dtmax)。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心室肌组织间液钠(Na^+)、钾(K^+)和钙离子(Ca^2+)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TnC)和心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和硝苯地平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心肌组织间液中Na+浓度降低,K^+和Ca^2+浓度升高(P<0.05),血清cTnT、cTnI和TnC蛋白及心肌CaMKⅡ均明显低表达(P<0.05)。其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dp/dtmax降低,+dp/dtmax、LVSP和LVEF均升高(P<0.05),但与硝苯地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家兔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常规提取的黄芪多糖经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后,发现其中分子量为20 000~25 000的组分,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将PBMC分离成粘附和非粘附细胞后发现,黄芪多糖的这一组分对二者分别产生TNF-α和TNF-β均有增强作用,表明对黄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志亮  顾宁  赵庆峰  瞿媛  黄成明 《中医杂志》2012,53(10):867-869,873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等剂量组、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各9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每天0.2mg/100g.麝香保心丸等剂量、大剂量组分别给予麝香保心丸每天1.4mg/100g、2.4mg/100g,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 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增加(P<0.01),血浆IL-6与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等剂量、大剂量组的LVESP、LV+ dp/dtmax、LV-dp/dtmax显著增加(P<0.05),LVEDP显著下降(P<0.01),血浆IL-6与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改善模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减少血浆中炎性因子的释放,这可能是其改善模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综合射血等容期(Tei)指数。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术后2h、24h静脉血MDA升高、SOD降低(P<0.05);IL-6及TNF-α术后24h、48h、1周时明显降低(P<0.05,P<0.01);Tei指数术后24h就有所改善(P<0.05),1周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术后2h、24h静脉血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IL-6、TNF-α术后1周才出现降低(P<0.05);Tei指数术后1周有所改善(P<0.05)。两组比较,血清MDA、SOD术后2h、24h差异有显著性(P<0.01);IL-6、TNF-α术后24h、48h、1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Tei指数术后24h、1周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represent a promising population for supporting new clinical concepts in cellular therapy, and they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by defined factors. Methods This method opened up a new era of stem cell research, because the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of iPSCs is the bottleneck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so seeking alternative compounds and animal origin diagnostic reagents to achieve full chemical iPSCs is to be done to solve this problem.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iPSCs has largely been associated with well known undesirable eff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s in certain experimental models. This has called for the search and use of reprogramming factors that are safe.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with tonifying kidney function (TKF) offer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n the other h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 are known to be a “young” source of MSCs, hUMSCs transplantation is an attractive approach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repair.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treatment of CMM with TKF on hUMSCs could enhance the repair in mice model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hUMSCs with kidney tonifying CMM increased their multipotency, improved the renal function of mice and enhanced subsequent homing to the injured kidney in an acute kidney injury mic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